古镇里的“戏痴”母女2024-12-13 10:37·话沙
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有着300多年的历史,既有阳春白雪的高洁,也有下里巴人的淳朴,尤以川剧变脸、吐火等技巧最为“出圈”。有人说,如今城市的高楼间似乎再难听到川剧叮咚的锣鼓与婉转的唱腔。其实不然,就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古镇,川剧已经深深扎根进这方厚重的文化土壤。 龙群,一个民间川剧团团长,与她的女儿“小龙女”唐柔玮,就是古镇川剧人的典型代表。这对“戏痴”母女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她们的戏台子,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打磨表演技艺,把川剧独特的魅力原汁原味地呈现在南来北往的游客们面前,真正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和历史厚重。
龙群正在舞台上表演川剧折子戏。
“小龙女”唐柔玮表演川剧变脸,与现场观众互动。 除了游客,龙群和唐柔玮的演出现场还有很多川剧团的铁杆儿“粉丝”,有些年龄超过70岁。每当川剧团有演出,哪怕要转几趟公交,他们也要前往捧场。
龙群全身心投入演出,为“粉丝”们献上精彩川剧表演。
每逢演出精彩时刻,“粉丝”们就会拿出手机开始录制短视频。 虽然演出场地小、音响效果差,但龙群、唐柔玮每次上台前都认认真真准备上妆、更衣,努力为观众呈现最好的表演效果。
龙群上台之前都会认真化妆,力求完美。
上台表演之前,龙群(中)认真检查戏服和道具。 最早的时候,龙群和她的川剧团在磁器口古镇“聚森茂”演出。那时,观众只需要花五块钱,便可以享受两个多小时的精彩川剧表演。这些年来,龙群川剧团经历过停演、搬迁、洪水等,多次走到了解散边缘,但都在龙群的坚持和各方帮助下挺了过来。期间,有其他地方的热心人想邀请龙群川剧团到其他地方驻扎演出,但都被拒绝了,因为龙群觉得,“我们是在磁器口成长起来的,搬了地方根就不在了,何况这里还有那么多忠实‘粉丝’。长久以来的感情,不是说断就能断的。”
舞台上的龙群。 和母亲相比,唐柔玮的川剧舞台,似乎广阔得多。她一边跟着母亲学习,一边探索创新,让川剧更加年轻化、时尚化、潮流化。她把川剧精编缩短,把视频拍到网上,把复杂的步伐编成口决教大家,将漂亮的戏服拍成“变装”视频发到网上………慢慢地,唐柔玮的社交媒体账号也聚集了大量川剧“粉丝”,越来越多年轻人跟着她线上合拍、线下围观,在互动中不仅了解了川剧,更爱上了川剧。
表演前,唐柔玮全神贯注地化妆。
唐柔玮(中)和小伙伴在磁器口古镇步行街表演川剧,吸引了不少游客。
唐柔玮表演吐火绝技。
每次表演结束之后,唐柔玮(右)会都和小伙伴一起复盘或研究新戏。
唐柔玮利用社交媒体直播川剧演出。 为了更好展示川剧,龙群、唐柔玮和她们的川剧团即将于近期搬进磁器口古镇“后浪”片区。这是一处沙坪坝区重点打造的消费场景,引入了众多深受年轻群体喜欢的复合业态,也将为川剧和龙群川剧团带来更多“目光”和“流量”。
唐柔玮在新舞台试戏。
一场表演结束后,唐柔玮(左)又和小伙伴赶赴下一个舞台。 “川剧团不仅是我们母女俩的梦想,还是一帮川剧人的梦想。这些年来,剧团成员们手挽手、肩并肩,互相支持鼓励,才迈过那一道道坎。”龙群说,“未来不管多苦多累,我们仍将把梦想坚持下去,让更多人看到川剧的魅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