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牌坊贯蜀中续篇)
旧时邛崃牌坊甚多,数量甲于蜀中其它州县。在时事变迁中因自然灾害、战乱损毁,破旧立新拆除的古牌坊,仅邛州老城区(包括城郊)就不下35座,农村乡镇数量也不少。本文择历史文化价值高、颇具传奇色彩的古牌坊,用连载的形式分篇介绍。
本篇介绍文庙街旧时古牌坊。
文庙街因有邛州文庙而得名,古时文庙又称学宫、圣庙,在今邛崃市宾馆处。原文庙戟门外有三座牌坊,正面为棂星门坊,左有兴贤坊,右有育才坊。据《后汉书》记载,棂星指天田星,古人认为它是天上的文星,主管文人才士的选拔。传孔子乃文星下凡,这也是孔庙门外设棂星门坊的原由。文庙三坊相辅相成,体现了孔圣人尊师重教和兴贤、育才的教书育人思想。
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4年)诏天下州县立孔子庙,邛州文庙应该始建于那个年代。后毁,明代洪武甲子年(公元1384年)同知张郁重建圣庙。棂星门为明代成化庚子年(公元1480年)知县罗纲修建,四柱三间歇山式木构牌楼,斗拱分别为九踩、十一踩屋顶琉璃剪边,柱头施冲天云冠,造型精美,巍峨壮观。
据清·嘉庆《直隶邛州志》载,明末崇祯甲申年(公元1644年)圣庙除正殿和明·弘治辛亥年(公元1491年)署州事萧杰所建的“棂星坊”幸存外,其余尽毁。清康熙、乾隆年间,经先后六次大的缮修、重建后,才恢复文庙昔日盛景。
上世纪六十年代,笔者之一许龙在邛崃上中学时文庙尚存,但兴贤、育才两坊还在不在却没有映像了。据《临邛志》载:“解放初期,文庙作为召开群众大会的场地。1954年,改建大成殿为展览馆。1974年,前面的月塘填为体育场。1980年,在庙址前建四楼一底的大楼,作县招待所,后更名邛崃市宾馆。”此间古文庙建筑设施陸续被拆,邛崃市宾馆正式建成营业时文庙遗存彻底绝迹。至于兴贤坊和育才坊拆除的具体时间,我们就不清楚了。
今文庙街原名学街。学街与南街交汇处的学街口,原有“义路礼门坊”,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甲子年倾塌,后复建木坊。“义路礼门”出自《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意思是说,义好比是大路,礼好比是门,只有君子才能从这条路行走,由这扇门出入。义路礼门坊毁年不详。
文庙街当年街道短而窄,不大的地方汇聚了文庙三坊和义路礼门坊,历史文化气息浓厚,可惜无一保存下来。好在后来在兴贤街中段仿文庙老坊筑一新坊,用了兴贤坊旧名,给邛崃人留下了一点对古城的乡愁念想。
注:与邛州文庙相关的附图来自网络。古文庙图拍自《临邛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