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街记忆序言)
邛崃市大同街与北街历史文化街区(四川省人民政府2020年12月公布),又名大北街,历史悠久,文物古迹遗存丰富,是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进入城区的必经之路,是临邛古城城市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街区内现存传统风貌建筑数量较多,跨越清、民国等历史时期,多为川西民居建筑形式。东西向的大同街与南北向的北街及两侧巷道形成典型的“鱼骨式”空间肌理,街区内重要传统街巷七条,一般传统街巷八条。街区内现存历史建筑张白祠堂(应为张家大院)、苏家大院及诸多名人故居、戏台、北城门楼及护城河等历史环境要素。下面的文章曾在麻辣论坛网上发表过,作者有高祥君老师、唐文栋老师和我。最近我根据网友的建议意见作了一些修改,除了高老师拍的照片外,我又补照了一些。准备将修改过的文照用连载的方式发在麻辣网上,特此说明。
临邛戏苑
邛崃北街北段160号大院在古时曾开办过临邛戏苑。
清朝年间,川剧巳在邛州城里流行。每逢年、节、庙会都会有川剧演出。开始时一般以坝坝戏、庙戏、行会戏演出为主。到了民国年间,随着川剧演出班社文化科社、和丰科社、承平鞠部、惜阴票友社等的出现,才有了供人一面喝茶、一面看戏的茶庄戏苑。听老一辈邛崃人讲,北街临邛戏苑就是在那时兴办的。
早期的临邛戏苑院内设置戏台和供观众看戏喝茶的阁楼;临北街一面宽敞高大的双扇木门,既显大院的气派,又利于人员进出,避免看戏人多时出入拥挤发生意外。茶楼面向戏台方向是敞开的,方便茶客戏迷看戏。临邛戏苑里演出的一般是川剧折(褶)子戏,即演出一个剧的某个片断。传说在临邛戏苑里演出过的川剧演员有被川剧界誉为“戏圣”的康芷林(1871~1930)、薜绍林(1913~1979)、魏子全等邛崃川剧名家。他们的演出节目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戏友们夸张地称在这里可以看到“唐三百,宋八百,演不完的三列国”的川剧节目。据说戏苑一开张便受到众多戏迷青睐,上座率极高;若遇名角临苑演出,更是座无虚席。平时除了上演川剧外,闲余还请人在戏台上讲评书。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表演形式的丰富,喜欢古老川剧的人渐少,临邛戏苑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后来变成了单独的茶社,曾经的戏台拆除,品茶看戏的楼阁改成了封闭的一间间包间。
2005年5月北街改造时政府投入40万元,重建了临邛戏苑街面楼房,并在戏苑对面街沿上筑戏台一座。当时将戏苑院子视作“张志和故居”,以打造新的北街景点,经查证张宅原在小北街中段东侧而非此地。《临邛镇志》载张志和“城关小北街人”亦可佐证张家老宅应在小北街。我们认为在临邛戏苑外竖“张志和故居”的牌子应是张冠李戴,应予纠正。
2023年6月开始实施四川省历史文化街区北街临邛戏苑保护修缮工程,竣工后将再次对外开放。2004年底,我们进入即将完工的临邛戏苑工地,总觉得除了临街面仿古房屋的精细和气派外,内里少了戏苑的色彩,希望能增加一点古戏苑和邛崃川剧的表现形式,朝着名符其实方向再努点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