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还是面子思维,大家都扯不开面子说。
我们家族人多,每年初二(有时初一)就开始团聚吃转转饭,很早之前就形成的规矩或者说默契(记得是一表哥提的,大家一致同意):
1:只给我们的长辈,即叔伯(喊二爸这),孃孃(比如二娘)这些长辈,大家也默契都2~300元(一家只给一份)。这样我给几个出去,我父母也收几个回来,差不了多少。大家过年也不差这点,更不会计较一点点差别,最主要大家聚一起开开心心的耍。
2:不给晚辈(当然至亲是另一回事,比如我给我亲侄儿,或者我哥给我孩子),因为大家族孩子太多了,另外有些还没结婚,有些两个三个的都有。有些比如才上班的出来,没结婚要给好多小孩没必要那么大压力。后面统一小孩都不给。大家开开心心过年,耍。无红包负担。
3:周围附近的,因为我们常年在外,父母在家,回去都会给偶尔帮点小忙的包个红包,或者买点礼物。表示感谢,而且一年到头,回来肯定感谢的心意。平时都很和睦,有什么事也有相互照应,我觉得很好。
4:还有就是有些远亲,来看我父母的,我都会叫我老爸老妈记得给我们说,然后我们回去同样礼尚往来,主要是一个亲情在。
这样虽然每年也会有红包礼金这些,但能理解,比如看一下长辈这是应该的。主要也能承受范围。不必为有些人情世故自寻烦恼。
我父母也比较开通。自己的孙子包括外孙,压岁钱都一样,上班挣大钱的,还有读小学的,压岁钱都一样。再大再小都是他们孙子,压岁钱都必须有,是心意和情感。这样对的,不必为哪个上班自己做挣大钱了,不给吧?少给点?或者读书的多给点?累又麻烦,完全没必要自寻烦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