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白蛇传》中青儿原本是男的
早年间曾见到“三庆会”一张《断桥》的演出照片,青儿由男角扮演,穿打衣、打蓬头、插鬓发,一副怒发冲冠的凶煞形象。央视春晚《借伞》小品播出之后,有人言及川剧《白蛇传》男青儿自清末民初始见,不知依据何在?是否恰当?
《白蛇传》,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更是川剧长演不衰的经典。《白蛇传》原本是南宋时期在江南一带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最早记见诸文字记载是在明代钱塘西溪(今属余杭区五常)的文学家、刻书家、藏书家洪楩所编印的话本小说集《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之中。到了晚明,冯梦龙编的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中收录了《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故事。当时民间即有演唱《雷峰塔》的“瞽者”(盲人)艺人。最早的戏曲版本之一大约是由明人陈六龙编写的《雷峰塔传奇》。这个版本的出现标志着《白蛇传》故事正式进入了戏曲领域。清代乾隆年间精通诗词,酷爱戏曲的安徽歙县人方成培著有《雷峰塔传奇》四卷计三十四出的唱本,较为完整地展现了《白蛇传》的主要情节。清人玉花堂主人在前人的基础上校订出版了《雷峰塔传奇》话本,进一步演绎许仙和白蛇的故事,一改《警世通言》所收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悲剧结局,以白娘子、许仙白日升天,其子高中状元的大团圆收尾,为今天的戏曲《白蛇传》奠定基础。
关于青儿,首先开始的时候它不是一条蛇,是一条青鱼精。首次出现于冯梦龙小说集《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为西湖内第三桥下一丈多长的青鱼精,并未标明男女。原文中有如下文字:
禅师喝道:“是何业畜妖怪,怎敢缠人?可说备细!”白娘子答道:“禅师,我是一条大蟒蛇。因为风雨大作,来到西湖上安身,同青青一处。不想遇着许宣,春心荡漾,按纳不住一时冒犯天条,却不曾杀生害命。望禅师慈悲则个!”禅师又问:”青青是何怪?”白娘子道:“青青是西湖内第三桥下潭内千年成气的青鱼。一时遇着,拖他为伴。他不曾得一日欢娱,并望禅师怜悯!”禅师道:"念你千年修炼,免你一死,可现本相!"白娘子不肯。禅师勃然大怒,口中念念有词,大喝道:"揭谛何在?快与我擒青鱼怪来,和白蛇现形,听吾发落!"须臾庭前起一阵狂风。风过处,只闻得豁刺一声响,半空中坠下一个青鱼,有一丈多长,向地拨刺的连跳几跳,缩做尺余长一个小青鱼。看那白娘子时,也复了原形,变了三尺长一条白蛇,兀自昂头看着许宣。
在后来,随着故事在民间不断的传播,民间艺人和传播者从“物以类聚”出发,慢慢地将小青原型的青鱼精演变成了青蛇精,并赋予男子性别。在清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年(1840年-1860年)京剧形成期间,在最初演出中就有《白蛇传》戏曲中的《双蛇斗》剧目。在此剧中小青就是男儿身,名号为青峰山青峰宝洞中的“青蛇大仙”。因偶遇白素贞,见其品貌端正,意欲与她结为伴侣,白素贞不肯,两蛇相斗,青蛇败在白蛇手下,后来化作婢女,服侍白蛇。在原始剧本中白素贞有“原来是青蛇仙翁……你可知阴阳有别,你我怎能一路同行?”等台词和结拜为姊妹的情节。(见后附早期京剧《双蛇斗》剧本)
然而作为雄性的青蛇与雌性的白蛇形影不离,总难免有瓜田李下之嫌疑。故,为了更加合情合理,在全国包括后来京剧在内的各种戏曲艺人与传播者都将小青的性别由雄性改成了雌性。唯有川剧一枝独秀传承了青儿男身女扮的这一特殊情节。
故而:川剧中男身女扮青儿的来历源于清道光、同治年间的老京剧,由此可见川剧青儿的处理的方法是有依据的,而且是最灵活的:该俊秀优雅时以奴旦应工,该刚强勇猛是以武生(有时花脸也能应工)出彩,在表演中赋予了川剧的很多独特的表演技巧。例如:《下山收青》中的男女把子、翎子;《扯符吊打》中的蹬打喊仗;《水涌金山》中的托举造型;《断桥相会》中的“三赶三杀”“抹脸吹脸”“站、梭台口”等,都极具艺术与观赏性,更为重要的是:青儿以男子之身,丢开个人情愫,不畏强暴、不惧艰难、爱憎分明、忠心耿耿,甘为心上人奉献一切的义薄云天精神,正是川剧《白蛇传》的最大亮点!
附:早期京剧《双蛇斗》剧本如下:
角色
白素贞:武旦 青蛇:(前)净,(后)武旦
剧情:白素贞修行于峨眉山,思念凡尘,遂下山。过青峰山,遇青蛇。青蛇欲娶白素贞,白素贞不允,二人打斗。青蛇不敌,化为女身,二人结为姐妹,一路同行。
【第一场】
白素贞 (内西皮导板) 离峨眉驾祥云飘越崇山,
(四云旗同上。白素贞上,舞蹈。)
白素贞 (西皮原板)
飞过了幽谷峻岭来到凡尘。 自幼儿在深山养性修炼。
习就了隐身术法力无边。 全凭着变化奇随机应变,
施法力呼风唤雨降福民间。 只为我凡心动把红尘思念,
因此上离仙山要自配良缘。 但愿得此一番了却心愿,
宁羡人间我不羡仙。
(念)俺本白蛇女婵娟,深山悟道数千年。神通广大苦修炼。奇巧变化隐世间。
呕心炼就双锋剑,降妖除怪不费难。任他纵有千般化,难逃仙姑法力全。
(白)我乃,白蛇仙姑素贞是也。自幼在峨眉修炼,习就奇巧变化,炼成双锋宝剑。是我思念凡尘美景,为此下得山来观赏人间的湖色河山,以解烦闷。倘遇称心君子结为共衾同枕之人,以享人间快乐,岂不美哉。不觉前面已是青峰山了。看那古树盘藤。银杏环山,绿竹摇摆,云霞万色,幽谷俊秀,草木峥嵘,蝶入群芳,百鸟声喧,好一派景象也。
(新水令)碧树千里锁青苑, 霞光穿射云环山。遥望幽谷处,紫气阵阵寒。
(白)看幽谷深处紫气冲天,寒气阵阵掠过,定有精灵修炼。待我闯峰越岭者。
(新水令)速驾云峰闯青山,飞越向前。
(四云旗、白素贞同下。)
【第二场】
(小高台。四风旗、青蛇同上。)
青蛇 (点绛唇)变化奇巧,法力无边,苦修炼,幻术精湛,尘心常常念。
(念)俺本青峰一蛇仙,变化奇巧法力全。皆因尘缘难绝断,朝夕思念女婵娟。
(白)我乃,青峰山光华洞青蛇大仙是也。在深山修炼千年,精通幻变,法力无边。怎奈尘缘未断,常常思念凡尘之乐,因此正果未成。
啊,看远方云峰起落,朝我仙山而来,定有精灵闯越青峰。众小仙,驾起云头迎上前去。
四风旗(同白)啊。(四风旗、青蛇同下。)
【第三场】
(四云旗、白素贞同上,舞蹈。)
白素贞(折桂令)观山景绿深处银杏千年,望泉水倾斜直下,似银河飞落九天。
这边厢葱翠花鲜,那边厢白鹤崖畔。山巅缠绕瑞烟,翠柏拂云天。
是何物挡住云端,寻衅者痴想生还。
(四风旗、青蛇同上。)
青蛇(白)呔,何方妖魔擅闯仙山?
白素贞(白)你且听了:俺乃峨眉山得道仙姑白素贞,你是何方魔怪快快通上名来。
青蛇(白)我乃青峰山青蛇大仙是也。
白素贞(白)原来是青蛇仙翁。我来问你,挡住云头,挡我去路,是何意也?
青蛇(白)白蛇仙子,我对你实言了吧:我看你品貌端正,意欲和你在青峰宝洞,结为终生伴侣,一同修真养性,求得正果,岂不是美哉?
白素贞(白)休得胡言,你既欲修真养性,以求正果,就该清心寡欲,潜心悟道,怎能生此邪念。听我相劝,速速断了此念,回山修炼去吧。
青蛇(白)住口,你今依从便罢,稍若迟延,你来看,可知俺青峰宝剑的厉害。
白素贞(白)青蛇精,你大胆。
(西皮流水板)
听一言来怒满膛,山中魔怪敢猖狂。我发慈悲将你放,快去修炼改善良。
再若痴迷心妄想,双刃青锋剑下亡。
青蛇(白)喳,喳,喳,哇呀呀,看剑。
(四云旗、四风旗自两边分下。白素贞、青蛇对剑,青蛇败下,白素贞追下。)
【第四场】
(四云旗、四风旗同上,群舞,舞毕分下。青蛇败上,白素贞追上,对打。青蛇败下。白素贞耍下场,追下。)
【第五场】
(青蛇败上,白素贞追上,舞蹈。白素贞打青蛇抢背。四云旗、四风旗自两边分上。)
白素贞(白)看剑。
青蛇(白)且慢,白蛇仙子果然道法非凡,望乞慈悲,饶恕于我,情愿跟随仙子,侍奉左右,一同修炼,求得正果。我若口不应心,定遭五雷之劫。
白素贞(白)这……你既发誓,快快请起。
青蛇 (白)多谢仙子慈悲。
白素贞(白)青蛇仙翁,你可知阴阳有别,你我怎能一路同行?
青蛇(白)这个,俺情愿化一女身,侍奉仙子终生。
白素贞(白)既然如此,就请仙翁变来。
青蛇 (白)献丑了。
(西皮散板)口念真言翻身变,
(四风旗遮青蛇同下,遮青蛇化身同上。)
青蛇(西皮散板)变一个青春女婵娟。
(白)白蛇仙子,你看我变得如何?
白素贞(白)果然法术高强。我有意与你结为姐妹,生死与共,不知你意如何?
青蛇 (白)正合我意,请问仙子道高几何?
白素贞(白)七千九百余年。
青蛇 (白)哎呀,仙子高我五百余载。
白素贞(白)如此说来我占长了,你我对天一拜。
(西皮摇板)数千年居山林修真养性,
青蛇 (西皮摇板) 姐姐你道高我五百余春
白素贞(西皮摇板)我与你肝胆相照患难与共,
青蛇 (西皮摇板)若三心和二意五雷轰身。(白)姐姐请上,受小妹一拜。
白素贞(白)为姐也有一拜。(白素贞、青蛇同拜。)
青蛇 (西皮摇板)从今后姐妹们相依相伴,
白素贞(西皮摇板)同甘苦共患难永不离分。
青蛇 (白)请姐姐到古洞观赏。
白素贞(白)正要拜观。
青蛇 (白)众小仙,回洞去者。
白素贞、青蛇(同沽美酒)
喜相逢,恰相逢,巧今朝得知音。同心合意志向同,在山林拜昆仲。
同修炼拜求长生,炼仙丹变化无穷。发慈悲指引迷津,渡群灵扶助苍身。
俺呵!每日里苦炼求经,学慈航大显神通。
哎呀!宏誓愿锦绣前程。
(急急风,众人同亮相。)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