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何时将要吗——旧话要重提之廿二
说明
“旧话”。笔者于2018、2020、2021、2022、2023学年提出质疑,现2024学年。
“要重提”。愚以为差错是明显的,但不知道为什么不订正。
“之廿二”。上一篇《摧枯拉朽之议——旧话要重提之廿一》。
知识性差错(1-2)
2016—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夜雨寄北》,155页: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何当〕何时将要。
浅析
“何当”注释似欠妥。
“何当”,教材注释为“何时将要”。愚以为,“何当”只是“何时”,不应蛇足“将要”。
一、注释矛盾。
“何时”,什么时候,未知;“将要”,即将就要,虽未有确定具体时间,但确定了要,且时间就在不远之将来,是已知,或说是非未知。
又,“何时”,表疑问;“将要”,不表疑问。
教材注释之“何时+将要”,相当于未知+已知,或未知+非未知,又或疑问+没疑问:矛盾。
二、辞书注释。
1.【何当】①犹何日,何时。《玉台新咏·古绝句一》:“何当大头刀,破镜飞上天。”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当暂忘。”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郁达夫《奉怀》诗:“何当剪烛江南墅,重试清谈到夜分。”②犹何妨;何如。(笔者注:例略,下同)③犹安得,怎能。④犹何况。⑤犹合当,应当。⑥犹何尝。(《汉语大词典》一卷1232页)
2.【何当】①何日,何时。古乐府《紫骝马歌辞》:“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②何如,何妨。(笔者注:例略,下同)③安得,怎能。④何况。⑤应当。⑥何尝,未曾,并非。(《古代汉语词典》532页)
两辞书释义均为“何日,何时”,均无“将要”之说,且书证均为“何当共剪西窗烛”,同教材原文。
三、多方再证。
以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为例句,注解“何当”为“何时”义的还有:
1.王云路著《中古汉语论稿》:“何当,何时。”
2.张永言主编《简明古汉语字典(修订版)》:“何当,何时。”
3.张相著《诗词曲语词汇释》:“何当,犹云何日也。”
4.余恕诚与陈婷婷选注《李商隐诗》:“何当,何时。盼望之词。”
5.刘学锴撰《唐诗选注评鉴(下卷)》:“何当,何时。盼望之词。”
6.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何当,犹言何时。”
(《部编本语文教材古诗词注释商榷》,郑伟,《语文教学之友》2018/2)
四、网搜可证。
网上搜索,“何当共剪西窗烛”之“何当”的注释,多为“何时”、“什么时候”等,唯独不见“何时将要”。
五、珠玉在前。
部编版2019—2021学年六年级下册《马诗》,58页: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何当〕何时将要。
笔者于2020、2021学年提出质疑。
2022学年六下同文,订正:
注释
〔何当〕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