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69|评论: 0

四川状元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1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忆】倒袁双雄:骆成骧与蔡锷将军‖奉友湘
政务:方志四川 2024-12-28 16:45
倒袁双雄

·骆成骧与蔡锷将军·

奉友湘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公然逆潮流而动,悍然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年号以次年为洪宪元年。全国震惊,百姓哗然。在后来的反袁、倒袁斗争中,有一文一武堪称天生搭档,一个在战场上英勇奋战,让袁军丢盔弃甲,望风披靡;一个在袁氏取消帝制之后,以笔代枪,逼袁下台。袁贼最后众叛亲离,呜呼哀哉。这武将便是大名鼎鼎的蔡锷将军,文胆则是清末状元骆成骧。最后,为成功倒袁,再造共和立下卓著功勋的二人在成都胜利会师,携手庆功,并且有短暂之交往与合作。

两条战线上的“战友”

蔡锷(1882—1916),湖南宝庆人,早年留学日本,辛亥革命时推翻清王朝的猛将,中华民国第一任云南都督。在称帝之前,袁世凯对蔡锷非常忌惮,把他调往北京,削去其兵权,任陆军部编译处副总裁,参政院参政,以便监视。蔡锷将军以治病为名,巧妙脱身,前往日本。



12月25日,从日本潜回云南的蔡锷将军与唐继尧、李烈钧在昆明通电全国,宣布独立,打响了反袁护国第一枪。蔡锷将军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进军四川;李烈钧任第二军总司令,进军两广;云南都督唐继尧兼任第三军总司令,坐镇云南策应。

护国军第一军第一梯团(相当于师)梯团长刘云峰,充当前锋,经昭通、盐津入川,一路势如破竹,于1916年1月21日攻占叙州(今宜宾);蔡锷亲率第一军二、三梯团,于1916年1月16日从昆明开拔,经贵州毕节进军四川,在纳溪、泸州一带与北洋军激烈搏杀。川军第二师师长刘存厚在永宁(今叙永)宣布起义,自任护国军川军总司令,与蔡锷军并肩作战。四川各地川军也纷纷响应,共同攻击北洋军和附袁川军。在云南首义影响下,在梁启超和护国军将领策动下,贵州、广西相继宣布独立。再后来,湖南、陕西也宣布独立反袁。

1916年3月中旬,在泸州、纳溪一带与袁军相持的蔡锷、刘存厚联军发动反攻,并获大胜。3月22日,袁世凯迫于压力,宣布取消帝制,恢复民国。而护国军阵营乘胜追击,强烈要求袁下台以谢国人。5月22日,曾是袁心腹之一的四川将军陈宧也被迫宣布四川独立,而且声称个人与袁“断绝关系”。袁得知消息,伤心不已。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一命呜呼。黎元洪继任总统。6月24日,北京市政府颁布命令,以蔡锷为益武将军,督理四川军务。7月6日,黎元洪正式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四川的护国战争胜利结束。

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导致陈宧与袁贼决裂的功臣之一,正是骆成骧骆状元。

骆成骧(1865—1926),四川资州(今资中)人。1895年殿试夺魁,系四川清代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状元。后来,他任翰林院修撰、京师大学堂提调。1905年奉清廷令留学日本,考察宪政。回国后主持桂林法政学堂,任山西提学使等职。民国初曾任四川省临时议会议长。他是成都著名的“五老七贤”之一。



骆状元诗文楹联书法展宣传展板(图片来源:四川大学档案馆)

1916年5月,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一个多月后,袁之心腹四川将军陈宧依然彷徨不知所措。陈宧(1869—1939),原名陈仪,字养钿,号二庵。湖北安陆城关人。他少年聪慧,15岁考中秀才。1898年毕业于湖北武备学堂。1899年,叔祖父陈学棻升任工部尚书,陈宧入京师大学堂学习,师从骆成骧。后加入军队,先后在荣䘵、锡良手下任职,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黎元洪幕僚。到北京后成为袁世凯的智囊之一。

后袁世凯委派陈宧到四川任职,成为一方封疆大吏。而老师骆成骧长住成都,二人过从甚密。

蔡锷将军等敦促陈宧宣布四川独立,与袁世凯脱离关系,要求袁世凯立即下台。而陈宧则首鼠两端,犹豫不定。打又打不赢,撤又不甘心。据曾训骐先生《末代状元骆成骧评传》一书中记述,当骆成骧了解到陈宧的状况和心态后,写了一篇《致陈将军书》,为陈宧分析当时的局势:“今日大局,法理事势,尽人皆知。如仆愚昧,岂有长策?惟托宇下,祸福与共。”骆成骧规劝陈宧道:“窃观近日国事,尚争持未定,而川事已糜烂不堪。一身一家,纵不足惜。秦汉隋唐元明之亡,皆以群盗满山。若瓦解之后,继以土崩。恐收渔人之利者,非我族类。使天下追咎祸原,则当时司政柄握军符者,安能辞其责乎?”最后,骆成骧努力促使陈宧痛下决心:“足下博通经史,议论古今有特识,何至躬自临履,而独犹豫耶?得失之机,间不容发;蓄乱宿祸,熟视无睹。当何面目,见天下豪杰之士乎!方今豪杰几何,再得磊磊落落数人,伸大义于天下,则国事定,人情安矣。”

骆成骧还以老师的身份,希望陈宧成为“天下数第一风流人物”。可以说,在陈宧战、和矛盾的关键时刻,骆成骧充分利用了和陈宧的师生关系,起到了促使其迅速转变的作用。

陈宧下定决心与袁世凯决裂后,遂恭请骆成骧为其代撰致袁电报。骆成骧深思熟虑后,写成《代拟陈宧请袁世凯退位电》,于5月3日发出。电文写道:

时局颠危,南疆鼎沸,飘摇风雨,每念心摧。宧受钧座之知,有封疆之寄,至今日而犹依违缄默,不以外间实情入告,则误国妄欺,二者均无可辞,谨冒死为左右一言之,幸垂纳焉。自取消帝制之令下,私心窃冀以为可罢滇、黔、桂之兵,而餍天下之望矣。乃其效力仅得停战议和,使议和果成,战事不至再生,则固国家之福也。乃荏苒蹉跎,迄无解决之望,且于此停战期内,粤、浙相继独立,今者黑省又见告矣(按:此系误传)。其争执主要之点,欲得钧座退位。使此退位之说,仅出于首事诸人一部分之口,则转圜犹易为力。

乃首事诸人如是云云,主持清议诸人复如是云云,甚至举国人之心理亦如是云云,于此可察大势之已去,人心之已失,虽有大力者不能逆天以挽之矣。虽然,钧座之心,固以救国救民为素抱也,帝制尚毅然取消,岂尚恋于总统一席?此种隐衷,实宧深信者。第悠悠之口,多言可畏,宧又焉敢向天下人而一一剖白耶。钧座受任以来,艰难缔造,劳身焦思,四载于兹矣。乃国人犹不见谅,种种责难,则毋宁退居颐养之为快也。此非钧座恝然于国民,国民先恝然于钧座耳。使钧座退而兵罢,兵罢而国安,则国人尊报让德,应如何优待条件,宧与各省疆吏亦必力争以报。若再迁时日,则分崩离析之祸,今已见端,后患之来,则宧之所不忍言者矣。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狂夫之言,圣人择焉。无任涕恳待命之至。陈宧叩。江。

6日,袁世凯电复陈宧说:“陈将军密。江电悉。实获我心。但此间情形,须布置善后,望速向政府密商办法,切盼。大总统。鱼。印。”

然而,袁世凯回电之后,并无实质性退位举动。

在陈宧与蔡锷沟通后,骆成骧又为陈宧代拟了第二封电报:《代拟陈宧再请袁世凯退位电》,于12日“冒死”“急”电袁世凯退位,并转告蔡锷对“善后”提出的四大“主张”。电文说:

密。前奉电谕,遵将钧旨转达松坡,征求对于善后之法。顷得松坡电称,锷所主张:一、项城即日宣告退位,依法以副总统继任;二、副总统如声明辞卸,依法以国务总理摄政;三、立将前敌各军撤退,一切善后事宜,由南北两方面派代表商定之;四、以特别条件规定选举新任大总统方案,只此足以解纷争而定祸乱等语。以上四条所举,于法理事实均有斟酌,钧座大仁大智大勇,对于此种办法,当早在睿照之中,其所以翔回审慎者,则以善后无把握,不欲以将去之身,遗未来之患耳。宧之愚意,窃有所陈。昔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而不为农夫百亩之虑。今副总统黎元洪、内阁总理段祺瑞,均负中外重望。或依法以黎代理,或依法以段摄政,天下皆将称为得人,钧座亦与尧舜媲美。至于善后事宜,不必上烦廑系,此为代理者或摄政者应尽职责,段黎二公必能胜任愉快。故今日处置善后,当分作两起做去,退位为一事,善后另为一事,若必待善后办好,然后从容退居,则误会滋多,扦格愈甚,后日更难于收拾,固不独前之杌陧已也。敬恳钧座即日焕发大号,宣告退位,示天下以大信。至于继任与撤兵问题,依据法理事实,均有一定之轨道可循,彼怀挟野心者,断亦无所借口,决疑难定,系于此日。谨再冒死以呈。陈宧叩。文。印。

然而,袁世凯对此电依然置之不理,推脱搪塞。

在此等情形之下,蔡锷与陈宧最后商定,于22日宣布四川独立,与袁氏彻底决裂。于是,骆成骧又为陈起草了刺袁第三篇利文:《代拟陈宧宣布四川独立电》,通电全国。全文如下:

北京国务院、统率办事处、各部局,各省将军、巡按使并转各镇守使,徐州巡阅使,上海护军使,承德、归化、张家口都统,西宁办事长官,永宁行营蔡总司令并转滇、黔、桂、粤、浙都督:

宧以庸愚,治军巴蜀,痛念今日国事,非内部速弭兵争,则外人必坐收渔人之利,亡国痛史,思之寒心。

川省当滇黔兵战之冲,人民所受痛苦极巨,疮痍满目,村落为墟。忧时之彦,爱国之英,皆希望项城早日退位,庶大局可得和平解决。

宧既念时局之艰难,又悚于人民之呼吁,因于江日径电项城,恳其退位,为第一次之忠告。原冀其鉴此忱悃,回易视听,当机立断,解此纠纷。乃复电传来,则以妥筹善后之言,为因循延宕之地。宧窃不自量,复于文日为第二次之忠告。谓退位为一事,善后为一事,二者不可并为一谈,请即日宣告退位,示天下以大信。

嗣得复电,则谓已交由冯华甫在南京会议时提议。是项城所谓退位云者,绝非出于诚意,或为左右群小所挟持。宧为川民请命,项诚虚与委蛇,是项城先自绝于川,宧不能不代表川人与项城告绝。自今日始,四川省与袁氏个人断绝关系,袁氏在任一日,其以政府名义处分川事者,川省皆视为无效。至于地方秩序,宧有守土之责,谨当为国家尽力维持。俟新任大总统选出,即奉土地以听命,并即解兵柄以归田。此则区区素志,于私于公,以求无负者也。皇天后土,实闻此言。谨露布以闻。中华民国五年五月二十二日。四川都督陈宧叩。

骆成骧代陈宧所拟的这三道电报,如同三道催命符,让袁世凯气愤、惊恐、绝望。在全国人民的一片声讨中,袁世凯气得大叫“人心大变”,于6月6日呕血而死。

袁世凯一命呜呼后,骆成骧高兴至极,挥毫写下“水镜无尘二十年,再看龙凤起西川”(《独立日有感》)和“独将三剑随飞电,千里头行不自知”(《咏剑绝句》)的豪迈诗作。

陈宧宣布与袁世凯分道扬镳后,袁老羞成怒,来电对陈痛加斥责,要陈“开缺来京”“勿稍延缓”。也就是将陈撤销职务,令其回京待罪。同时,袁任命时任重庆镇守使周骏为益武将军,代替陈宧督川。由于蔡锷部队尚未抵达,陈宧军抵挡不住周军的进攻,于6月26日逃出成都。后陈宧被黎元洪任命为湖南督军。陈自知难以服众,未上任即辞职,后解散部队,前往北京。1917年初,陈宧被北洋政府授予明威上将军的称号。从此,他享受一个下台军人的荣誉军衔与待遇。1939年10月25日,陈宧病逝于北京。

蓉城会师 共谋兴蜀

护国战争取得全面胜利,蔡锷将军带病前往成都就任督军兼省长。蔡锷率领5个团的部队,7月21日晨6时即从泸州出发赴蓉。泸州的士绅百姓,隆重欢送。

据《申报》8月10日报道,在赴蓉途中,蔡锷将军曾电请业已进占成都的川军护国军总司令刘存厚,代为发布通告:

川民苦兵革久矣,袁逆倒毙,窃幸自此可罢兵卸甲,与我父老昆弟休养生息,共谋乐利。不幸周(骏)、王(陵基)倡乱,挟袁逆伪命,节节西上,威逼陈(宧)督,各法团友军之劝阻,均置不顾,权利熏心,廉耻丧尽,国是至此,纪纲荡然。锷养疴在泸,适奉督川之命,自维锋镝余生,何能膺此繁剧。乃一再陈情,未奉谅许,不得已力疾首途,入省就任。顾疮痍之满目,嗟局势之纷扰,欲求整理之方,首在恢复秩序。冀我部将士力顾大局,率队待命;各机关人员照常办公,勿懈厥职;各地方人民各安生业,勿肆张皇。自令以往,如再有造谣生事、图谋破坏、扰乱治安者,锷既受委托,责任所在,不得不代为殄灭也。为此布告,仰各军民一体遵照勿违,切切,此布。

在此之前,蔡锷将军的前锋由第一军参谋长罗佩金率领下,在简阳大败周骏部属王陵基,毙伤数百人。罗遂驻扎简阳,等待蔡锷将军到来后一道进入成都。而周骏眼看大势已去,于20日汇兵于东校场,从武成门出城,奔金堂而去。刘存厚军不费一枪一弹顺利接管成都。

蔡锷将军尚在赴蓉征途,四川人民皆“人心思蔡”。

四川人希望蔡锷将军来治理巴蜀,不仅因为他是“护国军神”,实际上,他更是一位善于管理地方军政的“清官”“能官”。辛亥革命后,蔡锷被委任为云南第一任民国都督,军政一手抓。他虚心学习如何治理一省,发展经济民生、教育事业。他一边调查研究,微服私访,了解民情,制定改革措施;一边整顿吏治,裁撤冗员,节约开支。他两次带头降薪,自身月俸从600元降至60元。他又致力发展经济,振兴云南锡、铜矿业,带动各业,广开财源。同时,发展教育及各种社会事业。他治滇两年,百废俱兴,财政从年年靠四川等省支援数十万元,到年结余20余万元。云南从落后省份,一跃而成“模范省份”。正因为蔡锷将军治理地方大见成效,颇有经验,四川人民和士绅当然企盼他来一展身手,振兴巴蜀。

骆成骧与蔡锷,应该是骆状元知道蔡锷将军多一些。毕竟蔡将军作为民国元勋,军界翘楚,全国闻名。而此次云南首义,蔡锷更是中外驰名。对于骆成骧,蔡锷将军也应该十分了解。骆成骧1895年高中状元时,蔡锷只有13岁,刚中秀才。骆比蔡大17岁,骆自然是长辈。而且二人先后留学日本,有共同的背景。骆成骧为陈宧起草刺袁电文的事,蔡锷也应该是清楚的。蔡锷留心蜀务,对骆状元等士绅的情形一定了然于胸。所谓惺惺相惜,蔡与骆二人必定相互都十分仰慕,渴望尽快在成都会师相见。

经隆昌、内江、资中、简阳,蔡锷将军率部风尘仆仆进军成都。将军抵达成都已经是7月29日。7月30日,新刊刻的“四川督军之印”和“四川省长之印”正式启用。

蔡锷将军到蓉,非常尊重川中绅商。“五老七贤”中的赵熙老先生专门从荣县赶到成都。蔡锷将军亲自接见,相谈甚欢。

而蔡锷第一次与骆成骧见面,则是在7月30日。当晚,蔡锷将军在督军府茝园宴请省中绅商,一为联络感情,二为邀请著名川籍人士任职,共同治理蜀地。身着白绸大衫的蔡锷将军见到骆成骧,态度恭敬地拱手:“久仰骆状元大名,幸会幸会!以后尚请多多指教!听闻陈宧将军的三篇刺袁电文均出自状元公之手,真是如枪似匕,胜过我雄兵数万啊!”

骆成骧当然也以礼相还,谦虚回应:“蔡将军过奖了!没有你的摧枯拉朽,战场大胜,兵临城下,我这些文字又能起多少作用呢?您才是真正的护国军神,蜀民救星呢!”

蔡将军虽然喉疾缠身,声音略有嘶哑,但尽力表现出儒将风采:“您老是状元,我只是秀才,相差远矣!今后蜀中政务,还望您多多相助!”蔡锷在途中就已有打算,要请骆状元出山从政。

骆状元谢道:“感谢将军厚爱,老朽已久不过问政事,恐怕有负将军之望呢!”

蔡锷闻言连忙说:“状元公先莫拒绝我,容下来细商。请先入座!”

宴会上,充满胜利喜庆气氛。蔡锷将军自然端居主座,罗佩金参谋长对座。席左为英如曾、骆成骧、尹仲锡、邹怀羲、周保臣、田中正、陈榕生梯团长、蒋百里、李梓畅秘书长、钟云鹄、顾品珍梯团长、殷承瓛参谋长等。席右为刘存厚总司令,川边镇守使刘春霆,张蓬山、杨辛友师长,卢锡卿师长,熊锦帆梯团长,嵇叔庾警务处长,颜雍耆等。惟徐申甫因父病未到。

蔡锷将军对待这些蜀中士绅非常恭敬。每到一位客人,在送茶之后,他都要单独寒暄几句。席间位次偶有未合,他甚至亲临指挥。待席终客散,蔡将军亲自送至门外。他与骆成骧告别时,拱手道:“期待先生的好消息!”

接下来,蔡锷提议政务厅长由尹仲锡担任,财政厅长由邹怀羲担任。蔡锷一边电请中央任命,一面先请尹、邹二人到厅办公。

蔡锷意思,高等审判厅长一职,请骆成骧担任。因为状元公德高望重,荷此重任足以服众。蔡锷让修承浩亲自登门,恭请骆成骧上任。这修承浩身份很不一般。他是蔡锷将军的结拜兄弟,前永宁(今四川叙永县)道尹。永宁起义成功,护国军顺利占领永宁,他是功臣之一。骆成骧虽然感怀于蔡锷将军信任重托,但的确不愿再踏进官场,思虑再三,婉言谢绝。

状元公坚辞不就,蔡锷不禁颇感遗憾。于是,退而求其次,蔡将军只好聘任蜀中著名士绅骆成骧、赵熙、曾奂如、颜雍耆、张蓬山等为督军府顾问,周保臣、樊孔周为财政参议。对于这种不顾不问的虚职,骆成骧也就笑而纳之了。

由于蔡锷在蓉视事仅十日,实际上,蔡与骆也仅仅见面两次。这两位倒袁战友更多的是心心相印,彼此尊重。

蔡锷病逝 状元痛悼

由于蔡锷将军在蓉夜以继日地艰辛工作,导致病情恶化,实在难以坚持军政事务,他再一次电告北京政府,请求准予辞职治疗。最终获得准假二月的批复。他本来打算请辗转数千里赶来成都与他共进退的老友蒋百里代理督军,以便放心出国治病。但蒋拒绝了,表示要陪在他身边,为朋友的康复尽一份心力。蔡锷见老朋友态度坚决,不便勉强,只好改委蒋为总参议。另外保荐他的心腹,原护国军第一军参谋长罗佩金代理督军,他手下大将原第四梯团长戴戡代理省长兼会办四川军务。

告别成都的日子终究到来了。蔡锷将军于8月9日,即视事四川军政事务10天之后,从望江楼畔上船,依依惜别锦官城。随行的有总参议蒋百里、代理副官长李华英、秘书唐巘等。骆成骧及各位士绅也前往送别。还有多情重情的成都父老乡亲舍不得这位盖世英雄,护国军神,甚至焚香拦路,不让将军的轿子离开成都。百姓洒泪,苍天变色。至情至性的蔡锷将军也是柔肠百结,行前挥泪写下一篇《告别蜀父老文》。蔡锷在文中表示:

去固负蜀,留且误蜀,与其误也宁负。倘以邦人诸友之灵,若药瞑眩,吾疾遂瘳,则他日又将以报蜀者,补今日负蜀之过,亦安在其不可?锷行矣,幸谢邦人,勉佐后贤,共济艰难。锷也一苇东航,日日俯视江水,共证此心,虽谓锷犹未去蜀可也。

此书情真意切,忠义贯日,大有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气魄,令人读后泫然泣下。蜀都百姓惜别将军,未曾想竟成永诀!

当年11月8日,蔡锷病逝于日本福冈医院,距他离开成都刚好3个月。蔡锷将军逝世时的身份仍是四川督军兼四川省长,可以说,他是在四川任上以身殉职的。四川人民当永远铭记这位只在位视事10天的民族英雄。

后来,北京政府追赠再造民国的蔡锷将军为上将军。孙中山先生为将军题写了挽联:

平生慷慨班都护 万里间关马伏波

1917年4月12日,北京政府在湖南长沙为蔡锷将军举行了隆重的国葬。蔡锷成为民国历史上最早享受国葬殊荣的元勋。

闻知蔡锷病逝的消息,骆成骧悲痛不已,洒泪写下一篇祭文,献于蔡锷灵前。骆成骧满怀深情,对蔡锷“再造民国”的丰功伟绩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褒扬,情真意切,一唱三叹,令人泣下。

祭蔡松坡督军文

维民国五年十二月初二日,资州骆成骧,敬以时馐醴酒之奠,致祭于四川督军蔡松坡先生之灵。曰:

呜呼!舟无柁矣,方涉奔川;国无柱矣,谁起倾天?公去几何,我忧惘然。镇蜀旬日,厌世千年。讣闻海内,海内惊告;讣来蜀中,蜀中嗟悼。满地疮痍,环墙寇盗。呜呼我公,如何不造!阴疑阳战,龙血玄黄。人存国存,人亡国亡。禹出舜悦,隰死管伤。矧备顾问,屡参翱翔。甲午乙未,隐忧谁恤?我告南海,渐之勿急。再传得公,今愿始毕。染蓝出青,去华采实。戊申己酉,南冥息鹏。我告海丰,德皆股肱。兵家法士,混合淄渑。枉驾谈燕,蓄羽飞腾。辛亥壬子,龙蛇起陆。我告彭县,宜亲滇蜀。公镇六诏,群帅辑睦。洱海秋澄,点苍春绿。癸丑甲寅,国势沉浮。我告项城,先懔同舟。老生高阁,常谈缀旒。公时匿采,羿彀优游。乙卯丙辰,兵焚如毁。我告安陆,与公首尾。蛇虺既摧,缟纻有炜。清我岷江,重我玉垒。私心慰藉,识公生平。面折公过,公无愠心。密叩公志,公无隐情。谓公诸葛,同揆公诚。公谓强国,宜先强蜀。十年培灌,坐待嘉木。我忧国病,劝公艾蓄。三年飞鸣,必为国福。我筑桂台,偏阅奇人。尹得公勇,陆得公真。公济以学,免胄而巾。瞠乎诸子,裹甲逡巡。公来成都,谓我旧识。思弘江海,广纳涓滴。允辞法司,奔趋棨戟。延与曾颜,清谈几席。骧也散儒,坐论奚裨?举国心目,视公安危。公行东渡,众心西悲。嗟哉二竖,穷彼良医。诸葛临危,实举蒋费。公之将行,亦荐罗戴。平勃交欢,蜀民其赖。子产召公,庶几遗爱。

呜呼哀哉,尚飨!

骆成骧在祭文中还回顾了蔡锷将军来蓉上任,与自己亲切会面,一见如故的场景;蔡允许自己辞任高等审判厅厅长的宽厚;与蔡君子之交,促膝清谈的佳话。

骆成骧、蔡锷这一文一武,在倒袁护国中立下殊勋。他们在成都相识、相知、相交,清淡如泉,令人感佩。他们的情谊如蜀山,如长江。江河不废,岷峨巍然,二人在国人心中,永垂不朽矣!

参考资料:

1.《末代状元骆成骧评传》,曾训骐著。

2.《蔡锷史事日志》,曾业英编著。

3.《蔡锷》,谢本书著。

4.《蔡锷将军成都十日》,奉友湘,方志四川,2024年10月9日。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奉友湘(四川内江人。四川大学经济系毕业。高级编辑,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四川大学文新学院硕导。历任四川新闻出版领军人物、四川日报首席编辑、华西都市报常务副总编、金融投资报兼人力资源报总编辑、消费质量报总编辑、四川农村日报总编辑。著有《远离危机》《机会是种出来的》《交子》《蜀女皇后》《蜀王全传》《苏母纪》等。散文集《飞鸿雪泥》即将出版)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