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张图片: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
426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卷
司职掌》亦尚载有左卫,查《明史》“(正统) 四年…… 帝命李安充总兵官,王翱参赞军务,调成都左卫官军及松潘土兵,合二万人征之”①,可见左卫正统四年 (1439) 时尚存,《寰宇通志》卷 61 列四川都司下诸卫所时已不载该卫,则该卫于正统四年至景泰间废。其余 5 卫在明代一直存在。
- 保宁守御千户所
《太祖实录》载洪武四年九月 “置保宁守御千户所。初,王师克保宁,颍川侯傅友德留和阳卫指挥黄荣驻守。至是曹国公李文忠调濠梁等卫官军置千户所守之”②。《大明一统志》卷 68 公署记所 “在府治南…… 直隶都司”。所初应隶成都都卫,八年后隶四川都司,明代保宁府治在阆中县,即今四川阆中市。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
洪武十三年时,朱元璋以松州地方山多田少,所种不足所用,命丁玉 “设法抽出 (松州) 卫军来四川…… 或于保宁立一卫,或拣何处紧要所在立一卫,镇静四川”③,但是由于耿忠的反对,没几天便又重设松州卫。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
洪武二十五年蓝玉又奏 “其保宁千户所北通连云栈,宜改为卫”④,由于紧接着蓝玉便以谋反之罪被杀,其建议并未实施。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
且诸史并无立保宁卫的记载⑤,故保宁一地在明代只有守御千户所。
- 雅州守御千户所
《太祖实录》载洪武四年冬十月 “置雅州守御千户所。初,都督何文辉师次雅州,遣千户王祯招降伪宣慰余思聪等。至是调千户余真领兵镇守”⑥。治 “在州治南”⑦,明雅州即今四川雅安市。初隶成都都卫,洪武八年后改隶四川都司。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
碉门守御百户所 《明史》卷 43《地理志四》言 “又有碉门砦,亦曰和川镇,元置碉门安抚司。洪武五年设碉门百户所于此,其地与天全界”。万历《四川总志》卷 18 郡县志公署条载该所 “属雅州千户所”。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
乾隆《雅州府志》卷 10 筹边条载 “洪武初土酋高国英来归,命为天全六番招讨司,世守其地,治碉门,又置碉门百户所”⑧,《读史方舆纪要》卷 73 载 “碉
第三张图片: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
门砦,在司东,与雅州接界,有守御千 (百) 户所。洪武中百户盛茂垒石为城,险固可守,属雅州千户……” 今查咸丰《天全州志》记盛茂所筑城离天全司治不远。
- 叙南守御千户所 (叙南卫参见)
《太祖实录》载洪武四年冬十月 “置叙南、青川二守御千户所。初,夏主明昇令叙南宣抚使杨琮领兵守瞿塘,以经历刘安署宣抚司事,安闻大军克重庆,与守青川土官薛文胜俱降,请输粮饷。颍川侯傅友德留巩昌卫潘指挥领之,至是俱置千户所,以千户何鼎守叙南,副千户朱铭守青川”①。叙南所直隶于成都都卫,洪武八载隶四川都司。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
《太祖实录》载洪武十年七月 “置四川叙南卫,以安陆卫指挥佥事王承署卫事”②,即改叙南守御千户所为叙南卫。《寰宇通志》卷 62《叙州府公廨》、《大明一统志》卷 68 公署条亦言 “在府治东。旧为守御千户所,洪武十年改为卫”。卫仍隶四川都司。卫治在叙州府,即今四川宜宾市。
- 青川千户所、安州千户所
《太祖实录》载洪武四年冬十月 “置叙南、青川二守御千户所”③。当时周围尚无他卫,且《诸司职掌》载有该所,则所应直隶于成都都卫,为一级所。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
洪武七年八月 “罢安州千户所,仍设青川千户所。先是改青川为安州千户所。至是,成都都卫言改置不便调遣,故命复其旧”④,即青川所在洪武七年前改为安州所,至是复旧,但最初改置时间不明。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
《大明一统志》卷 73 公署条言青川所 “在 (龙州宣抚司) 司东一百二十里…… 本朝洪武四年建为所,隶四川都司”,忽略了其改为安州所这一变化。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
《大清一统志》言 “青川镇,在平武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即故青川所。今平武县丞驻此,又所东五里地名瓦舍坝,旧有巡司,今裁”⑤,即今四川清川县清溪镇。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
安州元末为州,明代改为成都府安县,洪武七年前治在今四川安县安鲁镇北。
- 重庆守御千户所、重庆卫
洪武四年十月 “置重庆守御千户所,命千户左辅领兵守之”⑥。洪武六年十一月 “改重庆守御千户所为重庆卫。初,巴县王立保作乱,称应天大将
第四张图片:二、建 置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
万历年间,李廷机和叶向高先后作《屯政考》①,以为明代腹里军屯开始于龙江屯田,而边疆屯种则开始于宋讷的建议。但是龙江屯田已晚至戊戌年 (1358),而宋讷的建议更晚,在洪武十八年 (1385)②。事实上,无论腹里,无论沿边,开始年代都比《屯政考》所说的早。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
朱元璋用军屯种,最初采取的是营田方式。元顺帝十六年,即丙申年 (1356),七月,朱元璋作了吴国公,接着便 “置营田使”,或 “营田司”。明代文献中的 “营田”,主要的是以军士屯田。两年后,到了戊戌年 (1358),吴良、吴祯兄弟守江阴,训练士卒,“屯田以给军饷”,使得张士诚不敢侵犯③。同年同月同日,迁元帅康茂才为营田使,叫他修堤防,掌水利④。康茂才的职掌,主要的大概还是军屯;而军屯所在地,便是金陵、龙江等处。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
龙江等处的屯田是朱元璋命令他的将领们分军于所在镇守地方分别进行的,规模和办法不清楚。屯垦数年,未见功绩,独康茂才所管部分以所得谷一万五千石给军饷,尚余七千石,受到褒奖。于是于癸卯年 (1363) 二月壬申,下 “申明将士屯田之令”,说 “兴国之本在于强兵足食”,“令将士屯田,且耕且战”,收地利,充兵食⑤。由此看来,在 1363 年以前,至晚从 1363 年开始,分军屯种
第五张图片: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
已经是朱元璋军政的一个重要部分,各地大小将帅已经普遍进行军事屯田了。这离朱元璋夺得皇位还有五年。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
自此以后,军屯逐渐推行。见于记载的,有乙巳年 (1365),赐邓愈书,令军人小校屯种襄阳①。洪武元年 (1368),命诸将分军屯种于滁州、和州、卢州、凤阳地方,开立屯所②。又置北平都司于北平府,领燕山等卫;复置大宁都司于兀良哈地,各置屯田③。洪武三年 (1370),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④。三年,太原、朔州诸处也已有了屯田⑤。四年 (1371),设永宁卫于贵州地,屯田五万三千二百九十亩⑥。洪武四年以前,济南府已有很多卫将屯田其间⑦。据本年十一月壬申中书省奏,此时河南、山东、北平、陕西、山西所属和直隶淮安等府,都发展了军屯⑧。洪武六年 (1373),令夔州重庆卫兵于近城处屯种⑨。七年 (1374),辽东辽诸卫也已设了屯种⑩。八年 (1375),山西大同都卫屯田达二千六百四十九顷⑪。河南侯陆聚同卫国公邓愈屯田陕西⑫。十年 (1377),从陕西都指挥使司之请,令守御碾北和在西宁修城的军士二千人暇时屯种⑬。十一年 (1378),置贵州都司卫所,开设屯堡⑭。十二年 (1379),河州卫指挥使兼领宁夏卫事,“修筑汉唐旧
第六张图片: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
渠,令军士屯田,引河灌田数万余顷,兵食以足。”① 十三年 (1380) 三月,命湖广崇山卫指挥佥事杨仲名督将士屯田②。九月,景川侯曹震、荥阳侯杨璟、永城侯薛显屯田北平③。是月,诏陕西诸卫军士留三分之一守御城池,余皆屯田给食④。十五年 (1382) 三月,从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奏,令云南戍军屯田给军⑤。五月,令群臣议屯田辽东之法,以图长久之利⑥。八月,延安侯唐胜宗、长兴侯耿炳文屯田陕西⑦。两浙、福建沿海设置卫所,大概在洪武初年⑧。漳州府的卫所和泉州府的卫所屯田也在国初⑨。十八年 (1385) 二月,明太祖以当春久雨,阴晦不解,乃谕中外百司进言有关军民利病政事得失。这时国子监祭酒宋讷献守边策,主张屯田备边,不要劳师万里,求侥幸之功,取无用之地。办法是于沿边 (北边) 率五百里屯一将,训练军士,并督令耕作,防敌入侵⑩。(宋讷的意思是与其劳师出塞征讨,不如固边屯种防守。后人不明其意,以为沿边屯田自宋讷建议,那就错了。其实,此时西北边宁夏,北边大同,东北边辽东,以及西南边云南,都已建立屯田了。)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
到得此时,分军屯田虽已实行二十多年,但全国卫所尚未完全建立。已经建立的卫所,有的还未实行屯田,有的则屯种不力。施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
①《太祖实录》,245, 洪武二十九年四月。
②《太祖实录》,130, 三月丙申。
③《明史》,2,《太祖本纪》2。
④《太祖实录》,133, 九月。
⑤《太祖实录》,143, 三月丁丑。
⑥《太祖实录》,145, 五月。
⑦《明史》,3,《太祖本纪》3。
⑧嘉庆《太平县志》,9, 所记大概就是东南沿海设置卫所的开端。
⑨《天下郡国利病书》, 册 39,《福建漳州府志・屯田考》, 及《泉州府新志・巡司》。《泉州府新志・武卫》云:“国朝洪武初,以郡治远,泉州卫旁列五所”, 是泉州卫之设在洪武初。
⑩《太祖实录》,171, 洪武十九年十二月乙巳。又见《明书》,143, 本传。
当软萌可爱的熊猫,碰上热辣火爆的麻辣,会碰撞出怎样奇妙的火花呢?这可不是异想天开,而是一场创意与美味的激情碰撞。就拿卫龙推出的霸道熊猫辣条来说,简直是把这种奇妙的组合发挥到了极致。
卫龙,这个在辣条界响当当的品牌,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这一次,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国宝熊猫,将那憨态可掬的熊猫形象印在了辣条包装上,瞬间就抓住了大家的眼球。想象一下,当你拿起一包霸道熊猫辣条,看到那可爱的熊猫图案,是不是瞬间就被萌化了?但这还不够,更绝的是,它的味道。卫龙携手川菜非遗传承人张元富,深入四川,探寻地道的麻辣风味,把正宗的川味融入到辣条中。咬上一口,那浓郁的麻辣味道在舌尖上瞬间绽放,麻得过瘾,辣得畅快,让人欲罢不能 。
这种创意,不仅仅是简单的将熊猫与麻辣结合,更是一种文化的融合与创新。熊猫代表着中国的国宝,是和平、友好、可爱的象征;而麻辣,则是川菜的灵魂,代表着热情、豪爽、刺激。两者结合,既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又满足了人们对美食的追求。它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文化使者,把中国的味道、中国的文化,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传递给更多的人。霸道熊猫辣条一经推出,就迅速成为了网红产品,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分享。人们纷纷被它的创意和美味所吸引,心甘情愿地为它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