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41|评论: 3

我看民营企业座谈会:破除杂音,方能行稳致远

[复制链接]

2022年优秀网友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5-2-18 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热点·时评
====


        我看民营企业座谈会:破除杂音,方能行稳致远


                                 谢歌说事



       民营企业家们的春天,来了!!!

      昨(2月17)日有个大新闻事件:一场最顶级的最高规格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华为任正非、小米雷军等数十位企业家齐聚一堂,共议高质量发展与政策支持新机遇。这场会议不仅释放出国家坚定支持民营经济的信号,更因马云的罕见现身被赋予特殊意义——这位曾淡出公众视野的民营企业家代表,以“第四步”的姿态回归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民营经济正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从央视新闻发布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与会的民营企业家有不少都是智慧企业代表。坐在前排的有360公司创始人齐向东、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腾讯科技创始人马化腾、美团创始人王兴、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创始人曾毓群等,浙江企业家代表有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韦尔股份创始人虞仁荣、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科百特董事长张应民、“杭州六小龙”代表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等。



       在民间舆论场,对这个高规格会议话题的热议也十分令人振奋,

        网友评论说,这是民营经济的春天来了,是民营企业家们的“回归”与时代使命。此次座谈会的高规格,从参会名单可见一斑:任正非、王传福、雷军等企业家代表覆盖智能制造、新能源、半导体等关键领域,其发言内容直指产业链升级与技术创新痛点。

       马云的现身更具象征意义。自2023年以教育公益为起点逐步回归后,他此次参与顶层政治场合,既是个人复出历程的里程碑,也印证了国家“始终将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的政策基调。

640

       民营经济的活力与贡献已无需赘述:其占据中国GDP的60%以上,贡献了超五成税收、七成技术成果与八成城镇就业。比亚迪年销超400万辆新能源车、宇树科技占据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七成份额等案例,更彰显民营企业对产业升级的引领作用。然而,近年来“民营经济离场论”等杂音一度甚嚣尘上,部分网络意见领袖以偏激言论煽动对立,甚至将民营企业污名化为“资本原罪”,严重损害企业家信心与社会共识。


       杂音背后的认知偏差是利益博弈。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出现所谓“民营经济离场论”的错误认识,说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使命,要退出历史舞台。司马南、吴小平等人鼓吹的这个言论,既没有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也没有认识到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何种经济形式,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都是国家发展的社会基础。

       马云回归与民营经济新局,唯有破除杂音,方能行稳致远。司马南、吴小平等人鼓吹的“离场论”,本质是对改革开放历史逻辑的背离。他们以片面案例放大民企发展中的问题,却无视民营经济在稳就业、促创新中的基石作用。例如,司马南曾借联想事件持续炒作,刻意忽略国企改革中的同类问题,甚至将马云与乌克兰局势强行关联,制造舆论撕裂。这种“流量至上”的叙事,既不符合中央“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也与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背道而驰——如海南提出对涉案民营企业家“慎捕慎诉”,多地推出专项扶持政策,均旨在为民营企业松绑。


       值得警惕的是,此类言论往往裹挟“为民请命”的外衣,实则利用部分群体的焦虑情绪收割流量。正如学者马光远所言,其本质是“歪曲党的政策,攻击民营企业”。若放任这类杂音蔓延,不仅会动摇市场信心,更可能干扰国家“双循环”战略的实施。


       国家近年来对营商网络环境的整治,已为民营经济扫除障碍。2023年网信办启动“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剑指造谣抹黑企业行为;2025年座谈会上企业家代表畅所欲言,政策制定者现场回应诉求,凸显政企互动机制的完善。这种“政策+法治”的双重护航,正是破除杂音的关键。

       这个关于民营企业家最高规格的座谈会,最顶级的民营企业家都参加了会议。风向变了,再没有司马南的戏了。在网络舆论的江湖中,司马南这个名字如雷贯耳,只不过如今“司马夹头”的戏称更为大众所熟知。他的倒掉,并非偶然,而是种种言行矛盾、商业合作失败以及时代思潮转变等多重因素交织的必然结果 。

       有网友发了个评论,论司马南的倒掉,大意是这样的:司马南早期凭借抨击联想、怒怼柳传志,高举“爱国反美”大旗,在短时间内迅速涨粉,成为网络超级大V。可随着时间推移,他的虚伪面具逐渐被撕下。他一边在国内煽动爱国情绪,收割流量,一边却把妻子和孩子送往美国,自己也在美国购置房产,每年按时缴纳房产税。这种言行不一的行径,让公众对他的信任瞬间崩塌。在如今信息相对透明的时代,公众不再盲目,对于这种“赚爱国钱,给美国纳税”的行为,感到无比的愤怒与不齿。

640 640

       司马南不断被舆论塑造成了“攻击民营经济的旗手”和“极左民粹思潮”的代言人。这些年民营企业家脑壳都遭弄神了。风向一年一个变化,时左时右。企业家们担心的是,害怕隔三差五又把司马南们放出来咬两口,谁受得了?还不被弄成神经病啊?这帮反改革开放,开历史倒车的左棍不倒,开再多的会议,出再多的政策,发再多的文件又有何用?好在,最高法已经开始拿仇视民营企业的司马南们祭旗,出台了针对企业创始人发布贬损性言论可认定侵犯企业名誉权。剑指哪些人,已不言自明。一贯阴阳怪气的司马南们不是常常叫嚣那啥“起风了”吗?我看如今正是在起风了,是针对司马夹头们起风了。清朗环境与制度护航,才是民企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家们希望的是,一个司马南倒下了,别有其他司马南再出来。



       在当前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倡导理性与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像司马南、吴小平、李光满等这种形象已与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如今,“司马夹头”被各大平台禁言,他的倒掉已成定局。还有,更深层而言,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超越“站队式”争论,回归理性共识。企业需以技术创新与合规经营筑牢竞争力,如华为突破芯片封锁、韦尔股份成为全球第三大图像传感器龙头;政府则需通过制度创新降低交易成本,例如长顺、独山等县市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将企业家建议转化为具体政策。唯有如此,才能让“自己人”的定位从口号落地为获得感。

        未来,我们的时代必将会在历史的浪潮中锚定方向。马云等民营企业家们的回归不是终点,而是民营经济新篇章的起点。当司马南、吴小平们“离场论”的杂音逐渐消散,我们更需清醒认识到:民营经济的价值不在于其所有制标签,而在于能否服务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正如任正非从2.1万元起步缔造华为帝国、王传福带领比亚迪登顶全球新能源车市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奋斗史,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精神的生动注脚。面对百年变局,唯有坚守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才能让民营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行稳致远。

       让我们一起,向对国家和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民营企业家们致敬!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2年优秀网友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夹头粉们,已经哭晕在厕所了。

2022年优秀网友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云回归!绿灯再亮,一场座谈会背后的关键转向。根据央视新闻的视频报道整理发现,参会的民营企业家们包括阿里的马云、腾讯的马化腾、小米的雷军、宇树科技的王兴兴、华为的任正非等。距离陆家嘴发言,已经快有5年。马云重新落座民营企业座谈会的瞬间,中国经济的信号灯系统悄然切换。当这位互联网商业教父的身影再次出现在镁光灯下,折射出的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起伏,更是一个时代的转向。过去一段时间,中国民营企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信号灯焦虑"。从反垄断重锤到平台经济整改,从教培行业转型到地产行业震荡,闪烁的黄灯让企业家们在踩油门与踩刹车之间反复犹疑。马云淡出公众视野的日子,恰是中国经济换挡调速的阵痛期,也是重新校准政商关系的调试期。这场座谈会的真正价值,在于释放了清晰的信号语言。当"绿灯"案例出现在经济承压的关键时刻,政策工具箱正在打开新的维度:从防范资本无序扩张转向引导资本有序发展,从强调规范监管转向追求规范与活力平衡。这种转变不是对过往政策的否定,而是螺旋上升中的认知迭代。在企业家精神蛰伏的深冬,马云的回归恰似第一朵冰凌花。这个极具符号意义的安排,向市场传递着双重温度:既是对民营企业历史贡献的再确认,更是对企业家群体未来价值的再激活。当"平台经济支持措施"与"民营经济31条"相继落地,政策语言正在与市场语言寻找新的共鸣频率。
中国经济这艘巨轮正在穿越新旧动能转换的峡湾,此刻重新亮起的绿灯,既不是对狂飙年代的简单召回,也不是对整顿时期的彻底告别。在高质量发展航道上,我们终将理解:真正持久的繁荣,既不来自放任生长的野蛮,也不源于过度约束的谨慎,而诞生于动态平衡的智慧。这或许就是马云归来给予时代的最佳注脚——当信号灯系统完成智能化升级,中国经济的车流终将驶入更开阔的天地。

发表于 2025-2-18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此同时,中科院这种靠纳税人资助的养老单位开始推行末位淘汰了,五年没有孵化出项目的可能要遭清理或降低职级待遇。想想这个养老院烧的钱与他们出的成果,完全不成正比。所以中国的科技还是得靠以市场为导向的民营,这也是当局不得不正视的尴尬现实。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