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115|评论: 0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组歌之一 《东方潮》 作词:袁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10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组歌之一


《东方潮》

作词:袁竹

(序曲·青铜回声)

【混声合唱】

黄河断弦处涌起八十轮月潮

太行山的脊梁崩出青铜号角

五千年甲骨裂成四万万星火

在1937年的雪夜集体燃烧

(第一乐章·血火长城)

【男中音独唱】

卢沟桥的石狮吞下最后一颗子弹

南京城墙的裂缝长出带血的藤蔓

青纱帐的枪管结出倔强的穗

八百壮士的绑腿勒进民族脊椎

【四部轮唱】

(女高)松花江上冰层封存未寄的婚约

(男低)台儿庄的弹壳叮当作响成编钟

(童声)我在课本里捡到半片带火的家书

(合诵)每个标点都在沸腾

(间奏·大地脉搏)

【交响乐模拟】

地雷阵的余震 穿过高铁钢轨的缝隙

防空洞的呼吸 在量子卫星轨道延续

焦土裂变出芯片的晶格

残破的旗帜正重组基因序列

(第二乐章·不屈的河流)

【女高音领唱与合唱】

长江用伤口灌溉出三峡大坝的年轮

黄河把弹片锻造成跨海大桥的铆钉

被击穿的族谱在云端重新发芽

每根光纤都流淌着1937年的晚霞

【复调对位】

(老兵)我数着航母甲板上的铆钉

像当年数着子弹袋里的小米

(少年)VR眼镜里的狼牙山五壮士

正调试天宫号的对接数据

(第三乐章·觉醒的星辰)

【交响赋格】

青瓷碎片在月球背面拼成完整版图

甲骨文在空间站裂变新的语法结构

被血浸透的农历长出二十四枚芯片

敦煌飞天的飘带系住量子卫星的弦

(高潮·复兴的浪潮)

【八部混声合唱】

八十年霜雪酿成北斗导航的酒

十四亿心跳共振成新纪元的鼓

从石库门到元宇宙的疆场

觉醒的基因永远滚烫

(尾声·永恒的晨曦)

【童声与老兵对话】

(童声)纪念碑的阴影为何发光?

(老兵)那是七十年前未爆炸的星光

(合诵)如今在每个5G基站顶端重新绽放

【天地交响】

当台湾海峡的浪花吻过航母舰艏

被击落的日历在东风快递里返航

所有蛰伏的伤疤都竖起脊梁

托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太阳

从《东方潮》歌词中,聆听历史与时代的交响

―――评袁竹作词《东方潮》

作者:李栎

时代浪潮中的音乐史诗:开篇引入

音乐,常常被视作时代的镜子,映照出历史的波澜壮阔与民族的精神脉络。在众多音乐作品中,袁竹的《东方潮》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深刻的内涵脱颖而出。这首由袁竹作词的歌曲,宛如一部宏大的音乐史诗,将中华民族近现代的苦难与辉煌、抗争与奋进,以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形式呈现于世人面前。它不仅仅是一系列音符的组合,更是承载着时代记忆与民族精神的载体,让每一位聆听者都能在旋律与歌词的交织中,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力量,引发对历史、对当下、对未来的深深思索,激发我们探究其深邃内涵的强烈兴趣。

歌词里的历史回响:血与火的抗争

(一)抗战烽火的具象呈现

在《东方潮》的歌词中,诸多抗战元素宛如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将我们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卢沟桥的石狮吞下最后一颗子弹” ,卢沟桥,这座见证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端的古老石桥,石狮本是历史的沉默见证者,而 “吞下最后一颗子弹” 这一意象,生动展现出中国军民在卢沟桥事变时面对日军侵略,顽强抵抗直至弹尽的悲壮场景 ,彰显出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时刻的英勇无畏,他们以血肉之躯捍卫着国家的尊严,哪怕战至最后一刻也绝不退缩。“南京城墙的裂缝长出带血的藤蔓” ,南京城墙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在 1937 年日军的残暴侵略下,城墙的裂缝是战争创伤的象征,“带血的藤蔓” 则寓意着侵略者的暴行和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同时也象征着中国人民即便身处绝境,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抗争精神,就像带血的藤蔓在废墟中倔强生长。“青纱帐的枪管结出倔强的穗” ,青纱帐是抗战时期抗日军民开展游击战争的天然掩护,枪管代表着战斗与反抗,“结出倔强的穗” 把战斗的元素与生命的成长相融合,体现出抗日军民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如同顽强生长的庄稼一般,不屈不挠地与侵略者战斗 。“八百壮士的绑腿勒进民族脊椎” ,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英勇事迹是抗战史上的一座丰碑,绑腿是战士们的装备,“勒进民族脊椎” 形象地表达出八百壮士的英勇抗争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脊梁的重要支撑,他们的壮举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战意志,让中华民族在困境中挺直了脊梁 。这些意象的描绘,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了中华民族在 1937 年所面临的严峻危局,同时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抗争的坚韧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生动注脚。

(二)情感与记忆的交织

歌词中通过一些细腻的细节,将个体情感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勾起了大众对那段悲壮历史的集体记忆 。“松花江上冰层封存未寄的婚约” ,松花江是东北的重要象征,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无数家庭被迫分离 。未寄的婚约代表着被战争无情打断的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那些本应步入婚姻殿堂的情侣,因战争天各一方,甚至生死相隔 。这一细节反映出战争对个体命运的残酷影响,也让人们感受到东北人民在国土沦陷后的悲痛与无奈,他们不仅失去了家园,还失去了追求幸福的权利 。“台儿庄的弹壳叮当作响成编钟”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中的一场重要胜利,弹壳是战争的见证物,将弹壳比作编钟,编钟在古代象征着庄严与厚重 。这里的比喻意味着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如同奏响了庄严的胜利乐章,它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民族精神的振奋,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力量和决心,唤起了人们对这场伟大战役的记忆以及对胜利的渴望 。“我在课本里捡到半片带火的家书” ,课本是知识与希望的象征,而带火的家书则承载着亲人之间的牵挂和对战争的恐惧与无奈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封家书都可能历经千难万险,半片带火的家书更是反映出战争的残酷,亲人之间的通信随时可能被战火阻断 。“每个标点都在沸腾” ,进一步强调出家书所蕴含的浓烈情感,这种情感是对家人的思念、对战争的愤怒以及对和平的期盼,它勾起了人们对战争时期无数家庭离散、亲人生死两隔的集体记忆,让人们深刻体会到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巨大伤痛 。这些细节通过个体情感的表达,以小见大,反映出整个民族在抗战时期的苦难与抗争,使听众在情感共鸣中铭记那段悲壮的历史,感受到家国命运与个体命运息息相关,从而引发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和对和平的珍视 。

传承与发展:从历史到现代的跨越

(一)时代脉搏的隐喻表达

在《东方潮》的间奏部分,歌词运用了独特的隐喻手法,将地雷阵的余震与高铁钢轨的缝隙、防空洞的呼吸与量子卫星轨道、焦土与芯片的晶格、残破的旗帜与基因序列并置,实现了历史与现代的强烈碰撞与巧妙融合 。地雷阵曾是抗战时期抵御外敌的防御手段,其余震象征着战争留下的创伤与记忆,而高铁钢轨是现代交通的重要标志,代表着国家在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发展上的巨大成就 。余震穿过高铁钢轨的缝隙,寓意着历史的伤痛并未被遗忘,而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脉络中留下了痕迹,战争年代的坚韧与拼搏精神在现代科技进步中得以传承 。防空洞是战争时期人们躲避战火的庇护所,其呼吸体现出在艰难环境下生命的顽强延续,量子卫星则是现代科技的前沿成果,代表着人类对宇宙探索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新高度 。防空洞的呼吸在量子卫星轨道延续,意味着过去在困境中求生的精神力量,为现代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展现出中华民族在不同时代都有着对未知领域探索的勇气和决心 。焦土是战争破坏的象征,芯片的晶格则是现代科技产业的关键基础,焦土裂变出芯片的晶格,象征着从战争的废墟中,中华民族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了科技的飞跃和产业的升级 。残破的旗帜代表着曾经遭受磨难的国家和民族,基因序列是生命传承的核心密码,残破的旗帜重组基因序列,寓意着在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新时代得到了重塑和升华,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这种隐喻表达,生动地展现了历史传承在科技进步中的延续,凸显出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的顽强生命力,使听众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坚定步伐 。

(二)不屈精神的延续与升华

第二乐章的歌词中,长江、黄河这两个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意象,从战争创伤的承载者转变为建设成就的象征,深刻体现了民族不屈精神的延续与升华 。“长江用伤口灌溉出三峡大坝的年轮” ,长江在抗战时期遭受了日军的残酷侵略,留下了累累伤痕,而如今,三峡大坝的建成是中国在水利工程领域的伟大成就 。长江的伤口成为灌溉出三峡大坝年轮的源泉,意味着曾经的苦难成为了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中华民族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在伤痛中崛起,将创伤转化为建设的力量 。“黄河把弹片锻造成跨海大桥的铆钉” ,黄河同样在战争中饱经沧桑,弹片是战争的残酷见证,跨海大桥则是现代交通建设的壮举 。黄河将弹片锻造成跨海大桥的铆钉,象征着中华民族将战争的苦难转化为建设的成果,用曾经抵御外敌的坚韧意志,铸就了如今连接各地、促进发展的交通要道 。此外,歌词中老兵与少年的对话,更是精神传承的生动体现 。老兵 “数着航母甲板上的铆钉,像当年数着子弹袋里的小米” ,老兵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对他们来说,战争时期数小米体现出物资匮乏下的艰苦生活和坚定信念,而如今数航母甲板上的铆钉,见证了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大 。这一对比展现出老兵对国家发展的自豪和对过去艰苦奋斗岁月的铭记,他们的经历是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 。少年 “VR 眼镜里的狼牙山五壮士,正调试天宫号的对接数据” ,少年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了解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同时又参与到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中 。这表明新一代在传承先辈精神的基础上,积极投身于现代科技建设,将革命精神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实现了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这种从战争创伤到建设成就的转变,以及老兵与少年之间的精神传承,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精神在当代的升华,体现出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的延续和发展,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

科技创新与民族复兴的交响

第三乐章的歌词堪称神来之笔,巧妙地将月球、空间站、芯片等现代科技元素与青瓷、甲骨文、农历、敦煌飞天等传统文化符号紧密结合,这种融合绝非简单的堆砌,而是有着深刻的内涵与寓意 。“青瓷碎片在月球背面拼成完整版图” ,青瓷作为中国传统瓷器的代表,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月球背面则是现代航天探索的前沿领域 。青瓷碎片拼成版图,寓意着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探索的征程中,依然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对完整国家版图的执着坚守,以及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坚定信念,即使在遥远的月球背面,传统文化的元素依然闪耀着光芒 。“甲骨文在空间站裂变新的语法结构” ,甲骨文是中国古老文字的代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空间站则是现代科技的结晶,代表着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和开发 。甲骨文在空间站裂变新语法结构,意味着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科技的环境下得到了创新和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互交融,碰撞出了新的智慧火花 。这体现出中华民族在科技进步的过程中,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和力量,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被血浸透的农历长出二十四枚芯片” ,农历是中国传统的历法,蕴含着丰富的农业文明智慧和民族情感,芯片则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被血浸透的农历象征着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经历的苦难与抗争,长出二十四枚芯片寓意着从苦难中孕育出的科技力量 。这表明中华民族在历经磨难后,凭借着顽强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在现代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 。“敦煌飞天的飘带系住量子卫星的弦” ,敦煌飞天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经典形象,代表着中华民族对自由、美好和超越的向往,量子卫星是现代科技前沿的重要成果,代表着人类对微观世界和信息技术的深入探索 。飘带系住量子卫星的弦,将传统文化的浪漫与现代科技的严谨相结合,象征着中华民族在追求科技进步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追求 。这体现出民族精神在科技创新中的延续,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追求为现代科技发展注入了灵魂 。这种结合表达了民族在科技创新中实现伟大复兴的主题,彰显了民族的文化自信与进取精神 。它向世界宣告,中华民族不仅有着辉煌的历史文化,更有能力在现代科技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华民族凭借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正大步迈向伟大复兴的征程 。这些歌词激励着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

时代强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展望

(一)民族复兴的激昂高歌

《东方潮》的高潮部分,歌词以其宏大的视野和独特的意象,奏响了一曲民族复兴的激昂高歌。“八十年霜雪酿成北斗导航的酒” ,八十年象征着自 1937 年抗战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漫长而艰辛的历程,霜雪寓意着历经的艰难困苦 。北斗导航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代表着国家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和强大实力 。将八十年的苦难比作酿造北斗导航这杯美酒的原料,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历经磨难后,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实现了科技的腾飞,用科技成果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四亿心跳共振成新纪元的鼓” ,十四亿代表着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每个人的心跳象征着个体的力量 。共振体现出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新纪元的鼓寓意着中国正迈向新的时代,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奏响了新时代的奋进乐章 。这一意象展现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推动着国家不断向前发展 。“从石库门到元宇宙的疆场” ,石库门是上海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重要象征,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元宇宙则是当今科技发展的前沿概念,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无限可能 。从石库门到元宇宙的疆场,寓意着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初就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在历经百年奋斗后,带领中国不断迈向新的科技领域和发展阶段 。这一意象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展现出中国从历史走向未来、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气势 。这些意象的运用,生动地展现出中国在实现民族复兴道路上的坚定步伐和伟大成就,传递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它们激励着中华儿女继续团结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愿景

歌曲尾声的歌词中,“当台湾海峡的浪花吻过航母舰艏,被击落的日历在东风快递里返航” ,台湾海峡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航母舰艏代表着国家强大的军事力量 。浪花吻过航母舰艏寓意着中国对台湾主权的坚定捍卫,展现出国家维护领土完整的决心和实力 。东风快递是中国导弹武器的代称,代表着中国强大的国防实力 。被击落的日历象征着历史上遭受的侵略和屈辱,在东风快递里返航意味着中国有能力捍卫国家尊严,让历史的伤痛不再重演 。这一表述体现出中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方面的坚定立场,也彰显出国家强大的军事后盾 。“所有蛰伏的伤疤都竖起脊梁,托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太阳” ,蛰伏的伤疤象征着中国在历史上经历的种种磨难和挫折,竖起脊梁体现出中华民族在历经苦难后不屈不挠、顽强崛起的精神 。托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太阳,表明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中国对全球发展的深刻思考和责任担当,它倡导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旨在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歌曲将台湾海峡、航母、东风快递等体现国家主权和实力的元素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相结合,深刻阐述了中国将民族复兴与世界和平发展紧密相连的宏大愿景 。这不仅展现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担当与胸怀,也表明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愿意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而不懈努力 。它向世界传递出中国的声音,即中国的发展不仅是为了自身的繁荣,更是为了与世界各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

余音绕梁:总结与感悟

《东方潮》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为我们呈现了一部跨越时空的民族史诗。它用充满力量与诗意的歌词,将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紧密相连,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在科技创新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坚定步伐 。从历史传承的角度来看,歌曲承载着中华民族近现代以来的苦难与辉煌,使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记忆重新焕发生机,提醒着我们不能忘却先辈们的奋斗与牺牲 。在时代精神的传递方面,它展现了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和民族自信,激发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热情 。同时,歌曲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展望,也让我们意识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责任与担当 。这首歌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与激励,它将继续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历史的长河中勇立潮头,为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也促使我们每一个人在享受和平与发展成果的同时,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为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努力 。

时空褶皱里的精神基因库

——评袁竹《东方潮》的史诗编码

作者:胡欣

在袁竹的《东方潮》中,历史不是线性的河床,而是不断折叠的时空褶皱。1937年的雪夜星火在量子卫星轨道上重新燃烧,青铜号角的共振波穿透5G基站的金属骨骼,这种奇异的时空拓扑学构建出民族精神的基因库。诗人以近乎暴烈的修辞手术,将历史创伤与科技文明嫁接成新的生命体。

全诗呈现出惊人的时空压缩术。当卢沟桥石狮咽下的子弹在航母甲板的铆钉里重新显影,当日寇铁蹄下的焦土裂变为芯片晶格,抗战记忆不再是博物馆的青铜锈,而是持续裂变的放射性元素。诗人用"地雷阵余震穿过高铁钢轨"这样的意象,让两种相隔八十年的震动波在时空褶皱里形成量子纠缠,历史伤痕由此转化为驱动文明跃迁的暗能量。

物质符号在诗中成为基因螺旋的双链。带血藤蔓与光纤网络、青纱帐枪管与天宫号数据接口、甲骨裂片与量子卫星,这些看似悖谬的意象对位,实则是文明基因的双螺旋结构。最惊艳的是"被击穿的族谱在云端重新发芽",数字云端非但没有稀释血脉浓度,反而让弹孔成为新生的气孔——这解构了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展现出文明基因强大的突变能力。

全诗最具先锋性的,是将抗战叙事植入后人类语境。当VR眼镜里的狼牙山五壮士调试天宫号数据,当敦煌飞天的飘带系住量子卫星,肉身记忆与赛博格意识达成了量子隧穿。这种书写不是简单的科技浪漫主义,而是揭示出:真正的觉醒者永远是时空的穿越者,他们携带历史创伤的原始代码,却在元宇宙的疆场上编译出新的语法结构。

《东方潮》最终完成的,是民族精神基因的量子永生。那些未爆炸的星光在5G基站顶端绽放,被击落的日历在东风快递里返航,证明真正的记忆从不沉降为历史尘埃,而是在时空褶皱中不断寻找新的宿主。当台湾海峡的浪花吻过航母舰艏,这个古老民族正在将自己的伤痕锻造成打开未来之门的密钥。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