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065|评论: 19

[生活资讯] 蜀中多才子,三苏天下奇。苏东坡与他三个姓王的妻子:这才是流传千古的爱情佳话。...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5-3-14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蜀中多才子,三苏天下奇。苏东坡与他三个姓王的妻子:这才是流传千古的爱情佳话。这种生死相随,这种情深,这种意重,值得大书特书...

                    三苏祠


                                                                   蜀中多才子,三苏天下奇

                                                                                  ——题记

                     
                                                                                               邓四平/文


    1994年4月,我曾经路过眉山,到眉山,我只去拜谒了东坡先生的故居——三苏祠。三苏祠位于眉山市东坡区城西南隅,始建于北宋,现为清康熙四年(1665年)重建遗存。

    这么多年过去,说个实话,我对眉山早已没有了什么印象,唯一记得的地方就是眉山三苏祠,唯一记得眉山人就是苏氏父子三人——苏洵、苏轼、苏辙。

    在一条绿树成荫的街巷深处,我寻到了三苏祠。只见祠堂大门上方挂着一块黑底金子的匾额,上书三个金色大字:三苏祠。苏字是繁体字。左边落款是何绍基。何绍基是清朝道光年间湖南道州人,中进士之后,当过四川学政等官职,何绍基擅长书法,是个著名的书法家,很多地方都留下过此人的题字。三苏祠门楣上的匾额就出自此人手笔。

    走进三苏祠的大门,是一个小小的院落,这里是三苏祠的前厅。前厅是悬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门帽正中有一匾额,书“文献一家”四字。门柱上挂有一幅楹联,给人印象很深,楹联左书:一门父子三词客。右书:千古文章四大家。据我的理解,一门父子三词客,说的就是苏氏父子三人都是北宋著名的词人,尤其是苏轼的词,开创一代豪放之文风,《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等众多词作都是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佳作。当我们远望东去的流水时,不禁会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每逢明月东升,思念至亲之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总会脱口而出;生活中不如意时,“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句子常常能给我们慰藉。千百年来,苏轼的诗词已经融入到百姓的血肉之中,成为人们思想情感的丰厚养料。

   苏轼的父亲苏洵,苏轼的弟弟苏辙二人的文学成就也很高,三苏父子以其卓越的创造才能和辉煌的文学成就,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千古文章辉耀古今,三苏在文学上造诣极深,既同出一源,又各具特色,人称“凝炼老泉,豪放东坡,冲雅颍滨”,三苏父子立身操守,光明磊落,关心国家命运,同情民间疾苦,为了民众做了不少好事。所以,我认为,三苏父子的人品、风骨以及他们卓越的文学成就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也是值得大力提倡与弘扬的。

    穿过前厅的小门,是一个很宽很大的坝子,坝子里全铺的是青石板,大约有一个篮球场大,正对坝子便是供奉苏氏父子三人的飨殿。飨殿小青瓦房面。正中供奉的塑像应该是苏洵,左右供奉的塑像应该是苏轼、苏辙兄弟二人,殿内悬挂有三匾,从左到右分别为“文峰鼎畴”、“是父是子”、“文章气节”。正中悬挂一匾“养气”。

    三苏祠里,有很多古人撰写的楹联。其中还有一副楹联简短凝练,高度概括了苏轼父子三人的卓越,这副楹联具体悬挂在哪个位置,时间过去很久,我已不大记得了。楹联的上联是:蜀中多才子。下联是:三苏天下奇。我认为这个楹联确实写得很有道理。自古巴出将,蜀出相。巴人尚武。蜀人崇文。从隋唐开科取士以来,蜀中出了很多的进士和状元。三苏父子三人,堪称天下奇才。我读林语堂所写的《苏东坡》,从中了解到,苏轼的父亲苏洵大约是在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苏轼、苏辙兄弟俩从小受其熏陶,也刻苦努力读书,后来,苏氏父子三人乘船出川到北宋都城汴京参加科举应试,其间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苏洵写的《衡论》、《权书》、《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刘向、贾谊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苏洵。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苏洵文章,苏洵文名因而大盛。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苏辙二兄弟同榜应试及第,轰动京师。这时苏轼才刚刚20岁,苏辙只有18岁。这一年的主考官就是翰林学士欧阳修,国子监直讲梅尧臣辅考。他们看了苏轼的试卷后,“以为异人”;对苏辙也颇欣赏,“亦以谓不忝其家”。于是,“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许多考生,争读他们的文章,甚至学习他们朴实高古作文的风格。当时有谚语说:“苏文生,吃菜根;苏文熟,吃羊肉。”是说精熟三苏的文章,就能登科及第,享有富贵,足见三苏文章受世人重视的程度。三人都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同时名列唐宋八大家,苏氏一门父子占据三席,这种崇高的文学地位,实乃古今罕见。因此,我认为三苏祠内的一副楹联上称“三苏天下奇”实不为过。

    三苏祠内有一个很大的池塘,池水清澈,池塘周围绿树成荫。池塘畔塑有东坡坐像一尊,东坡峨冠博带,长须飘飘,神情和蔼,双目炯炯如炬,仿佛正在构思吟咏着一首新作。面对东坡坐像,我虔诚地三鞠躬以示仰慕和敬意。

    对苏轼,我对他可以说一直都佩服仰慕到了五体投地的地步。苏轼不但是著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而且还是著名的书画家,其诗、词、书、画、文章俱绝,几乎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化境。苏轼堪称千年难遇的一个通才、大才、奇才。他的书法《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他的众多的诗词文章文采斐然,大多字字珠玑,在历史和岁月的长河中犹如灿烂星河之中的北斗,熠熠生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我最佩服苏轼的地方,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才华出众的苏轼虽然一生命运多舛,在仕途上可以说简直一点都不如意,甚至叫做倒霉透顶。因为才华出众,他被奸佞小人嫉恨、诬陷,乌台诗案之中,苏轼身陷囹圄一百多天,甚至差点被杀头。幸好后来得到王安石、欧阳修、张方平及重病的曹太后等人倾力相救,苏轼最终得以赦免。他多次被贬,但依旧豁达乐观,他百折不挠。处朝堂之上,为君分忧。处江湖之远,为百姓造福。他的一生自始至终都在坚持为百姓做好事,这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他在杭州带领群众疏浚西湖,修建了苏堤。我曾经去过西湖,去过苏堤,苏堤至今依旧在发挥着重要作用,苏堤早已成为了杭州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更是杭州最为闪亮的一张文旅名片,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苏轼即使被贬荒野之地海南,依然在当地大力办学,培养了众多的人才。

   在杭州西湖湖畔有一个苏东坡纪念馆,我进去参观过。让我感到惊奇的是,苏东坡一生前后有三任妻子,都姓王。第一个妻子名叫王弗,结发之妻王弗年轻貌美,知书达礼,堪称苏轼绝佳的贤内助。公元1065年,27岁的王弗去世。王弗病逝对苏轼是极大的打击。10年之后,苏轼为王弗写下“千古第一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第二个妻子王闰之。 32岁的苏轼娶了21岁的王闰之,她是王弗的堂妹,生活25年。公元1093年,46岁的王闰之去世。王闰之与苏轼同甘共苦,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等。最困难时期,她和苏轼一起采摘野菜、赤脚耕田,变着法子给丈夫解闷。王闰之逝世时,苏轼痛断肝肠,写下祭文:“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

    第三个妻子王朝云。王朝云原本是王闰之的丫头,比苏轼小26岁。公元1080年,18岁的王朝云被44岁的苏轼收为侍妾,此后,王朝云陪伴苏轼生活了16年,直到苏轼被贬谪到岭南惠州,只有王朝云跟随。公元1096年,34岁的王朝云病逝,此后苏轼再未娶亲。 王朝云可谓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说苏轼“满肚子不合时宜”的就是她,有楹联印证:“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王朝云常常唱的《蝶恋花》词,可谓伤春之作,别有情韵。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应该说,苏轼一生成就巨大,虽说宦海沉浮,最高官位达至尚书,苏轼最大的成就当然是文学方面。从现在的一些眼光来看,苏轼有3个妻子似乎并不值得特别赞许,尤其是第三个妻子属于侍妾。但是在那个时代,这并没有什么多大问题。对于一个既属官员、又属文豪的男人来说,一生之中能有这3个知己般的妻子,可谓人生特大幸事。这是东坡之幸,这是文化之幸,这才是流传千古的爱情佳话。这种生死相随,这种情深,这种意重,值得大书特书。我要为一生命运多舛的东坡表示衷心的祝福和礼赞。

    后来,本就无罪的苏轼被朝廷赦免,从海南返回汴京,1101年7月28日途径常州不幸病逝,享年六十六岁。根据他的遗愿,苏轼的灵柩被运至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钧台乡上瑞里安葬。1112年,苏辙死后,亦葬于此。元代至正二年(1352年),郏县县尹杨允置苏洵衣冠冢于二苏坟之间,从而形成了著名的“三苏坟”。三苏园不仅是苏轼及其家族的安息之地,也是文学和历史的宝库。我认为,这实在是河南郏县之幸,郏县能够成为天下三大奇才最终长眠之地,郏县必将因此而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之中增添浓墨重彩无比精彩的点睛一笔。

    千秋矗立两峨眉,一代文章三父子。眉山有幸,诞下三颗光照千古的文曲星。郏县有幸,能够青山埋忠骨。眉山是三苏生命的起点,但我认为,郏县绝不会是三苏生命的终点。因为三苏的家风,三苏的人品,三苏的风骨,三苏卓绝千古的文学成就必将千古流芳并永远不朽!

    不朽的文脉,正如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不朽的文脉,正如不断了的血脉,必将激励我们这些后来人,高高擎起熊熊燃烧的火炬,一代又一代接力。
  
    蜀中多才子,三苏天下奇。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025年3月14日记

微信图片_20250314142324.pn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5-3-14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50314142337.pn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5-3-14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50314142357.pn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5-3-14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50314142408.pn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5-3-14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50314142420.pn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5-3-14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50314142431.pn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5-3-14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50314142443.pn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5-3-14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50314142455.pn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5-3-14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50314142506.pn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5-3-14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50314142518.pn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5-3-14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50314142530.pn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5-3-14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50314142540.pn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5-3-14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50314142553.pn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5-3-14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50314142605.pn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5-3-14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5-3-14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5-3-18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5-3-18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5-3-26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


千古绝唱,千古情殇!

发表于 2025-3-26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


千古绝唱,千古情殇!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