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冬季来临,安宁河谷都会无休止地刮起强劲的南风,漫天尘土飞扬,气候非常干燥,使农作物,树木失去大量水分,一些蔬菜则很快标苔。农民也用“南风大,还没开花就标苔了”的话来调笑队上小青年性早熟。
为了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就要经常保持土壤的湿度,高地上的旱地农作物,如油菜、蔬菜和果树,就需要灌水。怎样才能把水引到高处呢?没有水渠,更没有抽水机,在我们这里所采用的方法便是使用戽(hù)斗,这是一种我国在原始社会晚期就发明使用了的灌溉工具,是用竹片编成的状如半封闭的撮箕,两侧各系一对绳子,两人站在水沟边,手握绳索,手臂张弛,将戽斗放进水沟装满水又拉上高地来倒在梨子树地上,每斗10多斤水,连续不断每小时可以提灌1500多斗,等于七、八吨,是一种相当强度的体力劳动。所以每当戽水时,便想有台抽水机该多好啊!但是当年我们晚上照明用得都还是煤油马灯,没有电,所以想用电动抽水机灌溉,完全就是一种奢妄。而恰好从广播里听到在中国帮助下,阿尔巴尼亚实现全国通电的新闻,现在想起真是愤恨的无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