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407|评论: 0

魏尧西原著/邛窑

[复制链接]

       大邑烧瓷轻且坚,叩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蜀窑在唐时,已甚著名,杜甫于韦处乞大邑瓷碗诗云:“大邑烧瓷轻且坚,叩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此诗作于上元(760年)初,可见当时大邑瓷名,已盛传成都。《景德镇陶录》亦称:“蜀窑器,体轻而坚致,色白声清,为当时所珍重。”此亦指大邑瓷而言。世传成都海棠甚佳,杜老诗中不曾提及,而寻常一器,既咏之乞之,复又望其急送之茅斋,大邑瓷碗,杜公珍爱如是,则瓷之精美可知矣!清朱琰《陶说》,引杜老此诗,以大邑属邛州,色白而声且清,叩之有韵味。工部诗,瓷之上品矣,《茶经》并不训之下瓷中,独有取于越州者,何也?此以大邑瓷为邛窑,实误。大邑瓷色白声清,朱琰《陶说》,均已言之。邛窑以青绿紫黄等色为多,大邑瓷今存者极少。成都华西大学博物馆,今供藏数器,闻皆为白色。余前居大邑时,友人云:大邑瓷县中某姓尚有存者,亦系白色,当时惜未请一观。朱琰以大邑属邛州,谓大邑瓷即邛窑所产。《蜀故别录》亦附和其说,惜未细察耳!邛窑见载于史籍地志者极少。宋陆放翁《老学庵笔记》卷五云:“临邛夹门镇(按即今夹关镇一名夹门关,在邛崃西南,距城约九十华里)山险处,得瓦棺,长七尺,再几二寸,与今木棺略同,但盖底相反,骨犹不坏,棺外列置瓦器,皆极淳古,时靖康丙午岁也,李知几及见之。”此言瓦棺、器,皆极淳古,疑二者皆为唐以前之物。由此断定,邛窑则不始建于唐矣,盖至唐而制器益精耳!邛窑窑地,在今邛崃城南十方堂,距城约二华里。十方堂系一古尼庵,门临文井江,凡近庵里许之丘陵,皆属古窑地,遍地堆积破碎瓷片,疑为古窑之废弃地。邛窑过去极少出土,偶尔于冷摊上或古董商店中见之,皆系普通陶器,俗呼曰蛮碗,既无彩色,又不精致,素不被人重视。
        《邛州志》与《邛崃县志》亦未详载其年代,只称曰古窑,为所谓陶器,品质皆不佳。民国二十四年有军人陈某于十方堂发现此残碎瓷片,乃大肆发掘,有出土者,皆归陈手。二十五年,唐式遵驻防邛崃,更作大规模之发掘,军民齐集三四百人,争先恐后,日夜挖掘,收获甚多,且运到上海市博物馆公开展览,并设专肆售卖,至残碎瓷片有购归嵌饰庐宇,每斤售洋三角;有彩色及图案者,倍其值。省垣古董商人,竟图渔利,往来不绝,亦有好古人士,专车赴邛崃参观,旧日荒烟蔓草之废墟,竟繁华若市矣。
        《美术生活》杂志,将最珍美之邛窑,摄成影片,专刊介绍,邛窑之名,由是风传海内焉。余生长是邦,耳目所经,不知凡几。往岁余长县中图书馆时,曾保管此物,去岁在成都,又于友人处获睹邛窑之奇品甚多,因夷考诸家记载,参证诸器,勒为器具、造像、砖瓦、玩具、乐器、胎骨、釉水、图案、款识、年代干端,分详言之,统署说曰:“邛窑考略”。以供赏鉴家之参考,若日有裨益于蜀中文献,则吾岂敢,要之邛窑在吾国瓷学之沿革上,极有研究之价值,尚祈博雅君子,不吝指正!
        1、器具
        器具可分为饮食、文具、陈列三类。
        饮食:碗有薄有厚,有大有小,有四瓣、六瓣、八瓣及海棠荷叶吊钟等式,胎骨厚者多黄泥,薄者多红泥。余曾见成都罗姓所藏荷叶碗为三足红泥胎,口径约五寸,黄地紫绿虎斑花,又有三彩色盏,上有“隆兴四方”四字。其他釉色有白、青、黄、绿及涂紫色种种,惟金黄色一种,最为美观,盏薄而质坚,表里一色,底涂紫釉,金光射目,于灯下视之,似金珠一颗。杨枝高谓蜀王衍礼朱梁之金棱宝碗,疑即此类也。此类色彩,实足以压倒唐宋他省各大名窑,盘多为厚胎,口径三寸、四寸不一,釉色各殊,多窑变,质极坚,出土者较它品完整,世多误呼之为墨盘。酒器、酒大者高约尺许,长细颈有柄,咀极长。间亦有双咀者,釉多青白色,乌泥厚胎,另有蓝地涂粉及作花草之扁瓶,两旁有耳,薄胎,质坚。杯有白地涂紫彩角杯,有无足扁藤式,容量可盛二两许。有五瓣翠色酒杯,可容四两,俗传为桃花樽者,误也。友人余纪功今藏有一盏。茶器,半身为上小下大,亦有下小上大者,白釉涂绿彩,茶盏细红泥胎,三足、五足,并印有花纹,或黄地涂绿紫二彩者。茶托有五瓣黄彩,径五寸,中有一托杯,红泥胎,黄放彩者,洵奇珍也。
       文具:笔格只二山,黄泥胎无釉,墨砚与盘相似,白泥轴为多。口线多红泥胎,口径四寸、五寸不等,中立一小鹅用以注水,制造极精致。清色笔洗,六瓣或八瓣,皆极古程,水滴小孟,大小形式不一,有鸳鸯水滴,高约二寸,白地涂彩釉,有莲花水盂,白釉绿彩莲心。又有小盂一种似碗,上面凹,侧有小咀,对咀之上侧面,有小,可执,能止水出,思裁极费匠心。
        陈列:花瓶有贯耳者,有多耳者,或两单耳相对者,高由二寸至二尺以上,釉色有青有白或涂彩者,另有深黄色龙耳。酱釉发花寿字瓶,高约九寸,有三道印花小口坛,里为黑釉,底有“河滨遗范”四字,通身绿釉,苍翠逼人,靓丽无匹,诚斋中之清供品也。香盒大小皆有,大者横径约二寸,釉有白、绿、黄及秋葵等,盖上印花,有双龙、双凤、双狮或单龙、芍药、牡丹等花,又有白地狮子、绿釉白地斗蛇,高约三四寸,或涂绿釉者,又有鱼缸豆青色一种,精美无比。
         2、造像
        有孔子像,高约六寸,白胎素烧观音像、释迦天王像等。胎内红白不一,亦有彩釉或全无彩釉者。
        3、砖瓦
        砖瓦有全绿全黄等釉,又有三彩釉者,款识有“开元三年”等字。亡友顾隽卿曾获见之,惟砖瓦有款识者,则风毛麟角耳。
        4、玩具
        玩具种类极多,狮、虎、牛、羊、马、犬、豚、鸡、鹅、鸭、兔鱼、鸟、龟、鳖等无一不备。有小犬长约寸许,釉颇似钧窑,又有戏婴骑牛骑马者,或俯或仰,高约二三寸五六寸不等。又有如龙泉窑之小鸟,釉水极美,玲珑可爱。
        5、乐器
        有独角兽三孔乐器,或人头三孔乐器。又有一孔吹啃如卵形者,釉水多为白、绿、黄三色。
         6、胎骨
        胎骨有红、乌、白等泥,精致者多为红泥。质坚最硬,乌红白泥则远不及红泥。
        7、釉水
        古无釉字,若寻本字即说文髹字,髹者黍也。《汉书·孝成赵皇后传》:“殿上髹漆。”以漆物谓之髹,经漆施物上曰髹。马叙伦曰:“瓷之着釉,即仿漆之髹木而来。”邛窑釉水,多青、黄、绿、白、紫、黑等色,黄者如金,者如漆,绿者如玉,皆为一道釉,至黄色釉涂彩者者,皆系涂釉于上,一火而成也。青、黄、白、绿一色等釉较多,惟黑釉极少见。青绿釉苍翠可爱,为最贵重。棕釉而有花纹,或彩釉如窑变者,为最难得,其釉色无美不备,宋钧、汝、龙泉诸窑之釉水,亦多仿效邛窑而来,《蜀故别录》说:“邛窑影响宋窑甚巨。”非虚论也。
        8、图案
        邛窑出土时,同时掘出造像之天王模、观音模、碗模、鱼模等。模质系黄泥制成,刻花模上,亦有印花于器内或器外者,四瓣至五、
六、七、八瓣,或三足、四足、五足、六足不等,又有双耳、四耳及多耳,种类甚多,不一而足。
        9、款识
        造像款识有曰“天宝九年十月造像”,有曰“长庆三年造像”。碗之款识有曰“隆兴四方”,“河滨遗风”。
        10、年代
        邛窑年代,疑始建于唐前。陆放翁《老学庵笔记》所载,临邛夹门关得瓦棺,外列瓦器,皆极淳古。由此判断,邛窑必创始于唐以前,至唐而益精(已见前说)。据造像款识所书年代,多为天宝九年(750年)、长庆三年(823年)所造,且同时掘出有“开元”(713~741年)钱;“乾符”(874-879年)小钱等,邛窑于唐之中叶,制造已极精美,殆无疑义。罗希成《唐邛窑奇品》云:“其釉色有如钧窑者,有如汝窑者,有如龙泉大观绿等者,亦有三彩者,色白固无论矣。亦可谓代之钧汝诸窑之釉色,均胎息邛窑而来。”《蜀故别录》:“邛窑影响宋瓷甚巨,诸器,可为例证,论瓷者不可不知。”二说均以邛窑之釉水,实开宋代钧汝诸窑之先河,惟罗君以邛窑年代列为唐蜀则又误也。闻龚煦春先生常撰邛窑器考,未及付梓而卒,余亦无由寓目,此谨就平日耳闻目击,略加注释,胪举十端,补苴罅漏,其俟诸异日可也。(原载《风土什志》1948年二卷二期)
          (推荐人许龙,唐文栋配图)



20250325105045front2_0_7417959_Fs1L3dgiGROFfP6RzDtD74CgdZKo.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