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军原著
许龙推荐 唐文栋配图
(摘要)
魏尧西《邛窑志略》(《邛窑》)的学术价值,至少有两点:提出邛窑与大邑瓷不同,突破了大邑瓷即邛窑说;提出邛窑创始于唐以前,突破了邛窑始于唐代说。
一、魏尧西《邛窑志略》之前,认为大邑瓷即邛窑清朱琰《陶說》卷五:“大邑屬邛州,色白而堅且輕,叩之有韻味。工部詩,瓷盌之上品矣。”(清知不足斋丛书本)
柯尧放《蜀故别录》从朱琰《陶说》。
罗希成《唐邛窑奇品》:“吾蜀邛窑磁品之见于记载者,仅杜甫《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盌》诗。”(上海《美术生活》1936年第32期至1937年第36期反复刊载)
二、魏尧西《邛窑志略》之前,认为大邑瓷始于唐代(英)贝德福《四川邛州古窑址》:“那么邛州陶窑的活动时间,大约在公元九世纪的后半期到十二世纪末期,这一说法是可以接受的。”(《the china journal中国杂志》1931年第1期)
杨枝高《访邛崃十方堂古窑记》:“皆系唐宋间制作。”(《华西学报》1936第4期)(美)
葛维汉《邛崃陶器》:“邛窑遗物有很多与唐代陶器相类似的地方,似乎有必要把这)种陶器的开始鉴定在晚唐。”(《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杂志》1939年第11期)
罗希成:《唐邛窑奇品》:“去年邛崃县掘出唐代废窑数处。”(上海《美术生活》1936年第32期至1937 年第36期反复刊载)
三、魏尧西《邛窑志略》提出邛窑与大邑瓷不同,大邑瓷色白,邛窑则以青绿或紫黄色为多,突破了大邑瓷即邛窑说;提出邛窑创始于唐以前,至唐而制造益精,突破了邛窑始于唐代说。
魏尧西《邛窑志略》(《东方杂志》第42卷第17期,1946年9月)的学术价值至少有两点。
一是提出了邛窑与大邑瓷不同说,“大邑瓷色白,邛窑则以青绿或紫黄色为多”,区分开了二者,突破了朱琰《陶說》、柯尧放《蜀故别录》、罗希成《唐邛窑奇品》等大邑瓷即邛窑说。
二是提出了“邛窑创始年代,在唐以前,至唐而制造益精”,突破了 (英)贝德福(1931)、杨枝高(1936)、罗希成(1937)(美)葛维汉(1939)等邛窑始于唐代说。后来逐步认定邛窑始于东晋,表明《邛窑志略》所提出的邛窑始于唐以前的方向是正确的。
二〇二一年九月二日于首都师范大学
附:邓小军简介
邓小军,生于1951年,魏尧西儿子(随母姓)。198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获文学博士学位。自1990年起,邓小军在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1997年起担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中国杜甫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柳宗元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邓小军长期从事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尤其注重陶渊明研究、杜甫研究、诗史互证、诗歌思想与艺术研究等。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唐代文学、中国诗史、儒家哲学和中国现代学术史,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唐代文学的文化精神》《儒家思想与民主思想的逻辑结合》《诗史释证》等著作,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许龙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