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12|评论: 4

[信息动态] 自贡大安区川剧年会办成了“戏友戏迷群英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25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凝聚保护传承力量     彰显保护传承信心
  自贡大安区川剧年会办成了“戏友戏迷群英会”
  作者:斯慈平

  3月24日,自贡市大安区川剧艺术研究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年会,进一步凝聚保护传承力量,彰显保护传承川剧艺术的信心。当地党委宣传部门、文化主管部门领导,重庆、四川多地同行纷纷前来祝贺,众多艺术家和戏迷观众百余人欢聚一堂,摆开场面,打响锣鼓,拨动丝弦,亮出嗓音,唱响川剧保护传承大戏。著名川剧票友、大安区川剧艺术研究会会长、剧团团长曾丽莉和先生舒世权、大姐曾云香、二姐曾菊香,一家四口纷纷拿出看家戏登台献艺,尽显曾氏家族和大安区川剧人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和割舍不断的情感。
微信图片_20250325162247.jpg
  开放办会的气度和格局
  大安区川剧艺术研究会会长曾丽莉,着一身宝兰色旗袍亲自主持年会演出,优雅的气质、活泼的性格和轻松自如的主持,把台上台下融为一体,现场气氛热烈而不拘谨。曾丽莉走下舞台邀请戏迷票友发言,搀扶86岁高龄的戏迷大妈上台表演,演员正式演出前留出专门时间,让戏迷过瘾,大安区大高路戏迷李根华说,难得这么多专业鼓师琴师在场,不抓住机会来一段是遗憾,演出结束后还有戏迷走上舞台,邀请曾丽莉和乐台老师“再来一段”,演出活动持续了三个多小时。
  2017年,曾丽莉从师父邓修身手中接过这个班子,由过去坐唱改为“唱明台”(化妆演出),场面先生和演员就在当地和周边艺术圈子里请,形成松散型组织,每月开展一次活动,每次活动演出8天到10天,八年多时间演出坚持不断,每年一次年会坚持不断,每年年会都向天南地北的川剧人发出邀请,把年会办的像过年一样喜庆,热闹。
  各路豪杰参与助阵
  重庆市江北区、永川区、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南溪县、自贡市富顺县、荣县、内江市荣昌县、隆昌县等地川剧团和川剧协会的同行都如约而至,他们关心和支持曾丽莉的事业,珍爱大安区的川剧艺术氛围。
  重庆市江北区川剧团著名鼓师黄方忠、永川区川剧团当家鼓师陈志友、威远县川剧团的团长李四五、内江市荣昌县川剧协会会长赵刚等川剧艺术界的精英都赶来了,自贡市川剧团乐队更是倾巢出动为年会推波助澜。著名琴师涂基文是深谙传统川剧音乐之道和表演艺术精髓的老先生,不顾痛风手指关节疼痛,示范性的演绎了“阴调”“襄阳梆子”等传统音乐技法,令演员和观众惊叹叫绝。自贡市川剧团当家琴师王荣带领新生代的鼓师刘东灵、琴师陶一贤惊艳亮相乐台,他们的演奏技巧娴熟,功力扎实,昭示着青年川剧艺术人才的活力与潜能,更显示出川剧艺术后继有人的勃勃生机。
  下河锣鼓和资阳河打擂
  自贡是“资阳河”的发源地。是最早的“品仙台”(舞台)和戏窝子。解放前,自贡以盐兴市全境有几十口盐井,做到了一口盐井一个戏班子。曾丽莉的师父邓修身是川剧资阳河艺术的传承人。自贡、大安、邓修身和曾丽莉,这些文字串在一起,构成川剧艺术的一处风景。
  川剧艺术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次重大演出活动或是开班演出,都会安排吹打乐开场,又称吹打闹台。自贡市大安区川剧艺术研究会年会的闹台锣鼓与众不同,首先是重庆市川剧界的先生们展示“下河锣鼓”的刚劲明快,再是内江的同仁演示“资阳河锣鼓”的复杂多变,最后是自贡市川剧打击乐的先生们一番吹吹打打,表达他们的欢迎和喜悦之情,连续三个闹台锣鼓,体现了这方土地川剧艺术根基深厚,这一方川剧人对艺术的至高追求,也体现出主办方的对保护传承川剧艺术的严格要求和虔诚态度。
  曾家班的保护传承梦
  曾丽莉很幸运,她有一个爱她又酷爱川剧艺术的丈夫。舒世权,自贡市一家环保企业的创始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的祖父是旧时的川剧场面先生,舒世权十多岁进入民营剧团学唱小生,先后在新店、资中等民营剧团工作,后来剧团不景气,不得不离开经商。
  “圈子里都知道,‘办班子’必死!你们夫妻往里面砸了多少钱?有没有过后悔?”
  “不用去计较,也不知道投入了多少。买东买西的,加起来一二十万吧。”“我们这些人都是拜过‘太子菩萨’的,就不能反悔。”舒世权说。
  年会演出的每一个节目,舒世权都会第一个买花献给演员和场面上的人员,一个节目不拉,一个人不拉。他说,爱川剧的人都值得我们付出,我们爱。
  曾家大姐曾云香是唱闺门旦的,这一天她唱了三祭江(二祭)一段。曾家二姐曾菊香主攻摇旦,她的《御河桥》“二奶奶拷打”一则,表演细腻生动,十分讨喜。年会演出的主角曾丽莉自然不能少了戏份,她唱了《奔途》片段,声音高亢明亮又圆润动听,丈夫舒世权心疼且赞美的说,“她筹备年会已经三个晚上没有好好睡觉了,居然还起那么高的调,她是真的高兴了。”演出结束时,舒世权也被观众从台下“吼”上台“来一段”,这个平常不怎么开嗓的过气艺人,居然情绪饱满,停腔落板,起落有致,优美的唱腔博得满堂彩。
  自贡市大安区川剧艺术研究会年会还将举办几天演出,在祝贺与致敬的时候,这里的川剧人和戏迷也有朴实的情感寄托,他们担心仅凭一个人一家人之力,剧团不能长久,川剧艺术在大安这个地方会失传。他们希望川剧艺术获得更好的生存气候,扎根千年盐都文化厚土,以守护川剧文化精粹为己任,更多创新实践激活非遗生命力,让川韵悠长浸润城乡,让文化自信薪火永续。

  作者斯慈平,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会员,四川散文家协会会员。记者,川剧琴师,长期参与川剧演出实践和川剧理论研究,多篇剧评、调查报告在中国新闻网、《音乐世界》“四川剧目”“麻辣社区论坛”《绵州文艺》等网络平台和纸媒发表。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5-3-25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5-3-30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川韵悠长浸润城乡,让文化自信薪火永续!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5-3-30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120255s249zd44r9m1mo96.jpg

年味推荐官 2016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5-3-31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