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11|评论: 0

李旭葵/ 《宇文泰·苏绰问对》读后感

[复制链接]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5-3-28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宇文泰·苏绰问对》读后感
                                                                      李旭葵
贪官为何反贪官,史书里面寻其源。
贪官反贪出西周,延续千年传今天。
读史书,进历史,爬格子,做学文,那是一种苦差事。要弄清史实真象,必须要下苦功,查读原汁原味古籍史料,对照剖析,还要利用遗址遗物的科学考古鉴别成史证,从中才能辩真伪,才会看到过往历史的真实。因为在正史里面也有疏漏错讹,野史中间也会有记载的真实。特别是在古人留下笔记的字里行间,也可能隐藏着有些不为人知的历史。
在今天科技发达的年代,网络上沒有经过严格科学考证的信息,眼花缭乱,真真假假,人云亦云,互相抄袭,以错传讹,鱼目混珠,皂白难分,只能是参考的旁证,难以成为史实的考证依据。只有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看书学习,温故而知新,才能得到求实的真知。
权力的疯狂,造成了官场贪腐,对国家的伤害太大。无数民变兵变、辱国失地、政权覆灭,以及大屠杀大流血,几乎全都起因于官员贪腐,和由贪腐引发的暴虐,造成官逼民反的恶果,危及政权的稳定。
由于贪官最爱钱,铜臭腐蚀,花天酒地的享受,荣华富贵的诱惑,奢侈腐化的贪婪,人心不足蛇吞象不满足的野心,历代贪官的前仆后继,层出不穷,反贪成为历代苍生的民意呼声。加强反腐倡廉,反贪力度加大,贪官一串串,一窝窝,真有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反贪仍在踏上。
在历史上的反贪,最严厉的是明代皇帝朱元璋。由于贫寒出身的明代朱元璋,深受官场贪腐之害而痛绝,曾在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反贪官”运动,矛头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贪官污吏。在1371年立法规定,官员犯贪污罪不予赦免。1385年颁行《大诰》,朱元璋在序中严厉地说:凡是官员贪污、祸害百姓,绝不宽恕。“官府敢不奉公而捞取私利,一定要彻查罪行进行惩处。1392年立法规定,官员贪污钞60两以上,不仅枭首示众,而且剥皮。杀起贪官来就毫不手软了。
针对贪污成风的弊政,实行以猛治国的政策,认为乱世须用重典,诏令天下:“奉天承运,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并称:从地方县、府到中央六部和中书省,只要是贪污,不管涉及到谁,决不心慈手软,一查到底。
“人在政举”,借助自己的崇高威望,以极其残酷的暴法严惩贪官污吏。其决心之大、力度之强、措施之精确,收到了强烈震慑作用。朱元璋从登基到“驾崩”,他“杀尽贪官”运动贯穿始终没有减弱,但是贪官现象始终没有得到根除。在晚年他发出 “为何贪官如此之多,早晨杀了,晚上又生一拨”的哀叹。“人亡政息”,他的反贪运动也就随着寿终正寝。
历朝历代由于自身和皇亲国舅专制腐化,以及朝野大大小小的各级官员享受的不同级别的特权,权力的疯狂必然导致腐败风自上而下蔓延,成为贪官滋生的土壤。茅坑未填,苍蝇也就无法杜绝。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私有观念存在的社会,权力对一般人都有吸引和腐蚀作用。封建专制下由于缺乏民主和监督的社会机制,“人治”的政策随意性诱发法律道德没有持续性和稳定性,加之自发小农意识和儒家礼教消极面的推波助澜,最终成为中国历代朝代更迭的同一规律而不可逾越轮回折腾。这种传统的腐朽的强大的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不消除,必然导致“反贪官”或“反腐败”运动,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的“闹剧”无果告终而已。
近日来,读史书,查古籍,特别是读了流传的南北朝《宇文泰·苏绰问对》,有所触动感悟,从中终于忽然悟出了反贪的原由。贪腐在古代早就存在,不是今天才有的发明新闻。开窍大悟,原来在古代反贪就有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依据,还有具体可行的作法措施,代代传承。终于才知道,贪官为什么会越反越多,反贪还在路上的原因。
宇文泰,即周文帝,南北朝时期杰出军事家、改革家、政治家,西魏的实际掌权者,执政二十余年,奠定了北周的基础。当他遇到了可与诸葛亮和王猛齐名的苏绰。宇文泰便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二人密谈 三日三夜,被后人传为《宇文泰、苏绰问对录》。
苏绰(498~546),武功(今陕西扶风)人。他“博览群书,尤善算术”,深受西魏执政者宇文泰信任,委以政事。
宇文泰和苏绰的对话,主要围绕治国之道展开,涉及如何选拔和使用官员、如何处理贪腐问题以及如何巩固统治等关键议题。以下是他们对话的主要内容:
《宇文泰·苏绰问对录》原文所载:“正史所无,后人附会。如何治国?二字:用官。如何用官,六字:用贪官,弃贪官。”
宇文泰问:“国何以立?”苏绰答:“用官。”宇文泰问:“如何用官?”苏绰答:“用贪官,反贪官。”
    宇文泰不解地问:“为什么要用贪官?”
    苏绰答:“你要想叫别人为你卖命,就必须给人家好处。而你又没有那么多钱给他们,那就给他权,叫他用手中的权去搜刮民脂民膏,他不就得到好处了吗?”
    宇文泰又问:“贪官用我给的权得到了好处,又会给我带来什么好处?”
    苏绰答:“因为他能得到好处是因为你给的权,所以,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好处就必须维护你的权。那么,你的统治不就牢固了吗?你要知道皇帝人人都想当,如果没有贪官来维护你的政权,那么你还怎么巩固统治呢?”
    恍然大悟,宇文泰接着不解地问道:“既然用了贪官,为什么还要去反贪官呢?”
    苏绰笑答:“这就是权术的精髓所在。要用贪官,就必须反贪官。只有这样才能笼络欺骗民众,才能巩固政权。”宇文泰听了此语大惑,兴奋不已地说:“爱卿快说说其中的奥秘。”
    苏绰答:“这有两个好处:其一、天下哪有不贪的官?官不怕贪,怕的是不听你的话。以反贪官为名,消除不听话的贪官,保留听话的贪官。这样既可以消除异己,巩固你的权力,又可以得到民众对你的拥戴。其二、官吏只要贪墨,他的把柄就在你的手中。他敢背叛你,你就以贪墨为借口罪名灭了他。贪官怕你灭了他,就只有乖乖听你的话。所以,'反贪官 ’是你用来驾驭贪官的法宝。如果你不用贪官,你就失去了'反贪官’这个法宝,那么你还怎么驾驭官吏呢?如果人人皆是清官,深得人民拥戴,他不听话,你就没有借口除掉他;即使硬要去除掉,是会引来民情不满骚动。所以必须用贪官,你才可以清理官僚队伍,使其成为清一色的拥载你的人。”
    苏绰又对宇文泰说:“这还有呢?”宇文泰不解地瞪着大眼问: “还有什么?”
    苏绰答:“假如你用了贪官而招惹民怨怎么办?”宇文泰一惊,这些都还没有想到,便问:“ 有何妙计可除此患?
    苏绰答:“祭起反贪大旗,加大宣传力度,证明你心系黎民。让民众误认为你是好的,而不好的是那些官吏,把这些责任都推到他们的身上,千万不要让民众认为你是在任用贪官。你必须要让民众认为,你是好的。社会上出现这么多贪腐问题,不是你不想搞好,而是下面的那些贪腐官吏不好好执行你的政策。”
    宇文泰问:“对那有些民怨太大的官吏怎么办呢?”
    苏绰答:“杀了他,为民伸冤!把他搜刮的民财放进你的腰包。这样你可以不负搜刮民财之名,而得搜刮民财之惠。总之,用贪官来培植死党,除贪官来消除异己,杀贪官来收买人心,没贪财来充实国库,这就是玩权术的艺术。”
史载,宇文泰曾向苏绰二人密谈了三日三夜,讨教治国之道,才有了“苏绰定律”。“苏绰定律”的核心是用贪官反贪官,这是永保江山的千古帝王之术。
几千年的历史事实,几乎所有的皇帝都反贪官,但也都在用贪官,如清盛世乾隆皇帝也是养着一个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和坤。贪官像春天的韮菜,割掉一茬,又生一茬,生生不息。朱无璋最恨贪官,反腐败也最坚决,最彻底,最无情,甚至把贪官“剥皮实草”,但仍然没能阻止贪官的滋生。当年在延安窑洞里,毛泽东与黄炎培曾经也有过一个有名的对话,就是如何跳出人亡政息的周期律,毛的回答就是:让人民监督政府。
了解古代治国方略并不是要回到古代社会,而是要正确对待历史与现实。历史的今天包含着历史的昨天,借鉴古人的治国方略,可以避免历史的重蹈覆辙。历史表明,一个朝代如果能够吸取前朝灭亡经验教训就会兴旺昌盛,否则就会灭亡。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周书·苏绰传》和《资治通鉴》对苏绰都有文字记载,但对《宇文泰、苏绰问对录》,未入正史,但是内容说得精准,而且很现实,是能做不可说。宇文泰和苏绰对话虽然无可考证是不是真实的历史事实,而且怀疑是不是后人基于对古代政治的理解和想象构建出来的。但是从这些对话的内容来看,也非常符合古今社会的现实常理,
不过《宇文泰·苏绰问对录》,也会让人从中可以得到启迪感悟。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