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776|评论: 0

[四川教育] 许龙 高祥君 唐文栋/文图 点易洞,白鹤山的魂

[复制链接]

       说到成都临邛古城西郊的白鹤山,游人多知鹤林寺,而少知“点易洞”等古迹。
       鹤林寺创建于隋朝,早就是蜀中名胜。南宋邛州蒲江人,著名理学家,曾任资政殿大学士、通奉大夫、临邛郡开国侯,死后诏赠太师,谥文靖,累赠秦国公的魏了翁先生在其所著《邛州白鹤山营造记》里,有如下一段记述:“州之西,直治城十里所,有山曰白鹤。林麓苍翠,江流萦纡,蔚为是州之望。山故为浮屠之宫,自隋唐迄今,庵院凡十四所。远有胡安先生授易之洞,近有常公谏议读书之庵。泉有滴洙,树有木莲,白鹤有台,玉兔有踪。中峰信美(亭)、平云之观,西岩(寺)翠屏(阁)、万竹(亭)之境,皆山中胜处”。魏公在这段精彩的文字描述中,除了讲到山上十四座庵院外,特别对“远有胡安先生授易之洞,近有常公谏议读书之庵”倍加赞赏。相传,司马相如也曾在“授易洞”(今人称点易洞)听过胡安先生授课。
       从这段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白鹤山之所以名扬巴蜀,胡安在山中点易洞讲学这段经历功不可没。点易洞遗址在鹤林寺后门去大佛的山路之侧。由于游人多知大佛而少知“点易洞”,加上分路处没有指路标,往往很少有人走侧路去看“点易洞”。
       关于点易洞的历史,除了魏了翁先生上面的文字描述外,康熙《邛州志·人物志》还有这样的记载:“胡安,临邛人,聚徒白鹤山,有点易洞。先生明天文、历象、阴阳之数。明万历时,州守于洞前建点易书院,后毁。”洞旁,曾有滴珠泉细滴,《临邛镇志》记镇人杨伸(人称杨天官)曾书“清露研珠”四字刻于洞侧,以记滴珠之胜。民国初年,席丰于洞前重建祠堂三间。祠堂砖木结构,小巧玲珑,典雅别致,曾题联云:“会心在河图洛书上,托迹于山林泉石间”,可惜后又被毁。二十年前的“点易洞”,《邛崃县志》作了如下记载:“点易洞现况实测,洞宽2.2米,高1.8米。洞中左右壁间残存有题记八则,多半风化。记其左壁一则云:‘黄天增、彭德友、虞、惠父、、元懋、绍兴同游’左壁一侧云:……‘伯耒省文通守甫从予来此游历’”,说明了当时业已破残的洞景。
       我们今天看到的“点易洞”,除了洞窟尤在,洞外木也成林,尚可欣慰外,杂草丛生,满地赃物,却让人无法入目。至于洞中二十年前尚存的石刻文字,除了极少依稀可见像字非字的笔划外,均已风化不辨。更可笑的是,有人在洞内泥塑一菩萨,色彩鲜艳,大约是观音大士。塑像无可非议,但在名闻遐迩的古迹“点易洞”内塑上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又与使洞山出名的胡安先生毫无关联,却让人哭笑不得。洞侧“点易洞”三个大字石刻犹在,但没有碑记,怪不得让其“藏在深山无人识”。今有人怀疑此洞并非“点易洞”,而原洞在今大佛石窟处,名称“授易洞”。谁是谁非,有待进一步考证。
       以“易洞秋风”闻名的“古临邛八景”之一,如今只留给后人一个蚀剥斑斑的石窟。延之时日,也许还有洞毁迹亡的可能,且不可惜。希望今后白鹤山再次提升打造时,应辟“点易洞”景点,给名山古寺注入来到世间之“根”和“灵魂”,同时方便游人前来观赏和考古。
https://picapp.mala.cn/forum/20250401200715front2_0_7417959_FqSQSK4PmMfing4C6Wq6ViiOgkJg.jpg
https://picapp.mala.cn/forum/20250401200715front2_0_7417959_Frsg1C2UZZPN6ttEARwigCXMFt_y.jpg
https://picapp.mala.cn/forum/20250401200716front2_0_7417959_FhAKtjaY_8_quC2ZzfHJrKo37_Kq.jpg
https://picapp.mala.cn/forum/20250401200715front2_0_7417959_FomMUo_Xn8Q24tsZVh4gmSLxppvZ.jpg
https://picapp.mala.cn/forum/20250401200716front2_0_7417959_FnJ042ctvEoaApoCmRhLgqTIAI-O.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