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318|评论: 3

[转帖] 司马南之坏在于,“把百姓从市场请到广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7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司马南偷税被罚900多万元,实现从“英雄”到“小丑”的叙事反转,但仍有大批拥趸为其摇旗呐喊,要将其渲染塑造成“悲情英雄”。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两天,笔者写过一篇司马南涉税被查的小文,对于这个已然倒地的“泼皮牛二”,本不想再多说什么。

  倒是上述那篇小文下的一条留言,让我觉得还有说点什么的必要。这条留言就一句话:“让历史去评价功过是非……”

  这句话至少提醒我们,司马南在某些人心中,俨然是一个影响历史进程的超凡人物。

  由此便引出一个话题:到底怎样评价司马南,才能揭示其本质?

  在我看来,司马南是个试图把老百姓从市场请到广场上去的人。


  市场化取向的改革走到今天,殊为不易。在“改革开放”这面大旗下,过去四十余年间,我们基于现代性方案、旨在解决“中国问题”,逐渐凝聚成型一些基本共识。

  司马南的“反市场化”言论,就是要摧毁这些基本共识。他常常站在道德高地上,对市场化经济和资本进行口诛笔伐,将复杂社会议题简化为“爱国”与“卖国”的对立。

  司马南的立场,更多体现为对改革进程中矛盾情绪的迎合,而非严谨的政策讨论,更无法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要说有方案的话,就是倒退回到改革开放前的年代。

  将意识形态工具化,通过批判市场化获取巨大流量。

  在司马南的影响下,网上冒出一大批攻击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所谓“理论家”,提出“民营企业无用论”、“民营企业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等。

  司马南的言论,还促生了一大批网络“碰瓷者”、“爱国网红”。他们拙劣地模仿司马南,戴着放大镜寻找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瑕疵,无原则地上纲上线,动辄扣上“汉奸”、“洋奴”、“美分”、“走狗”、“买办”和“恨国党”的罪名。

  这种建立在宣泄情绪基础上的“嘶喊语体”,建构出网络广场话语体系,乃至于接近一种广场政治。

  网络广场成为一个充满道德感的场所,他们以高高的政治姿态,引导公众盲从情绪,却根本无视基本历史理性和现实景观。

  在一个近乎菜市场的广场上,最能被听到的声音,是动静弄得最大的那个;而这样的声音,往往是整个群体中认知层次偏低人员所发出。

  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像泼皮吵架那样,认为有理就在声高,凭借动静的之大引来各方关注,并为自己的高分贝压过别人而暗自窃喜。

  在广场发言的场合,坚持理性说服的人士,基于起码的教养,顾着姿态体面,发出的声音显得微弱而势薄。再加上可能遇到拉偏架的,在给对方递上扩音器的同时,又限制这一方的发声。

  这意味着,在广场中狭路相逢,通常都是声高者胜出,而理性的声音经常几不可闻。除非发言者也拉下脸来,像泼皮一样嘶吼乱叫。只是如此一来,这声音也就谈不上理性了。

  于是在广场语境的发言中,最终比拼的是,谁的声音更粗猛,谁更善于撒泼。

  “广场政治”是一种不能解决问题却可以掩盖问题的方式;是一种可以激发社会情绪而不能缓解社会情绪的方式;是一种无法带来民主实践却可以带来民主幻觉的方式。

  广场政治不善于建立一个秩序或规则,却有充分的能力去改变现行的秩序或规则。广场政治下的民意有时会变成一种“软暴力”,扭曲和干扰正常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

  在这种裹挟着民粹思潮、民粹色彩的广场政治构建中,作为旗手的司马南可谓居功至伟。

  不拘泥于细枝末节,从“把百姓从市场请到广场”的视角去看待司马南,方能进一步认清其本质,对司马北、司马西、司马东们保持应有的警惕。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5-4-7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廝是骨子里的坏。

发表于 2025-4-7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南就是一个吃爱国饭的小丑,粉丝都是底层的老瓜娃子,他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