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61|评论: 1

[转帖] 印度等民主穷国发展不起来的原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3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印度工商部长戈亚尔认为,印度将在四个领域超越中国:
一、新能源汽车
二、芯片
三、电池技术
四、AI科技
他对此很有信心,在论坛上表示,印度应“跳过基础产业,强攻高科技”。
比如芯片,印度可以“用5年时间走完中国20年的半导体之路!”
戈亚尔的雄心是印度在两年之内制造出“印度芯片”。
虽然这话听起来非常荒诞离奇,但你也不能小瞧印度,人家PPT都做好了。
印度人就是如此奇异!无任何能力和基础就敢吹大牛。英国人看不下去出来劝印度,做芯片不是做冰淇淋(吹牛也得有个限度)
有美国人做一张中印制造业对比的漫画,中国人实现工业化,生产机器人,芯片、电动汽车……而印度人在卖冰淇淋、研究彩票软件、送外卖……背景是杂乱无章的电线杆。
其实印度人如果能把冰淇淋做到最好,那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成就,但它连冰淇淋也做不好,一般人的肠胃根本扛不住。
当然,冰淇淋这种小玩意,印度人根本看不上。印度眼里都是“六代机、核潜艇、高铁、电动车、5G、航母、AI大模型。。。
好像嘴里说什么,印度就会有什么。
如果没有,那一定是中国的错。
而印度从没有过工业化,被吹上天的“国产”飞机军舰坦克都是万国零件组装,印连羽毛球都无法自给自足。
2020年,中美贸易战,印度觉得机会来了。顶峰期是苹果在印度扩产,手机出货量达到全球14%。当时觉得要取代中国,印度开始大规模限制中国产品关系搞到极坏。
后来发现,制造业还是不行,还是得买中国商品,经济增速不断下滑,外资跑路。印度被迫和中国边境缓和,恢复关系。
因为印度发现,离了中国产品印度连羽毛球都供应不上。
印度国家羽毛球队总教练戈比昌德急得出来喊话,我们目前还没收到汤尤杯的训练用球,如果再拿不到球的话,训练将被迫中断。
戈亚尔不得不在意大利G20峰会上找中国代表讨论双边贸易问题,先恢复日常用品进口。
印度连羽毛球都搞不定,还幻想什么成为中国的“替代品”。
戈亚尔拿中国加入WTO说事,深层次的原因是印度精英刻在骨子的“殖民思维”。
他是将中国经济发展说成是西方的恩赐。这和张维迎等公知的论调一样:中国四十年来的发展是美国允许中国加入WTO及得到西方数百年来发明的现成制度和科技发明的结果。。。
但他们无法解释1995年就加入WTO的印度,印度加入WTO比中国还早5年,它也有西民主制更得到美西百年来的发明成果,但它现在有什么?还不是一直烂在那里。为何有西民主更得到西方发明成果的印度及160多民主穷国远不如中国呢?
根本原因在于印度产品太烂毫无竞争力,人们甚至想不出沃尔玛的货架上有什么印度产品?
沃尔玛在印度国内倒是卖过印度产品--牛尿饮料。
不过在印度之外,这玩意谁敢喝?连那些印吹张维迎之流都唯恐避之不及。
但印度就是要跟中国比制造业,就是神吹中国行,我也行?
实际上,印度还是有可以跟中国比的优势项目。
比如,摩托车叠罗汉、火车挂人、军舰篝火晚会、花式摔飞机,自沉潜艇,空降自由落体。。。
实在不行,还有跟外国女游客的激烈互搏。
这些都是中国比不了的项目。
4月9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就在印度的“崛起的巴拉特”峰会上警告:印度不要卷入美国的地缘政治战略,不要参与这个游戏。这是印度实力所决定的。
去年,印度邀请的嘉宾是美政治学教授米尔斯海默,这老头说,现在世界上只有三个大国: 美国、中国、俄罗斯。
印度主持人不服,对米尔斯海默各种诱导,让他至少提一提印度。
结果,老头的话更加煞风景,他暗示印度的GDP注水,达不到成为大国的程度。
但在论坛结束后,印度媒体将尔斯海默的话“修正”为:印度即将并列于中美俄。
自欺欺人到这种地步,高官如此,媒体如此,印度网民更是如此。
特朗普前天对75个国家和地区的“对等关税”延期90天。
印度人是怎么看的?他们认为这是印度的实力所导致的。
印度人的理由:因为美国见识到印度强大的实力,担心中印两国携手合作,所以,美国害怕了。
印度人就是这么谜之自信。
印度人总是活在意淫的梦中,这样的印度,不掉进坑里才怪。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5-4-14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俄乌冲突爆发、中国高端制造业崛起等多重冲击下,近年来德国工业的优势消耗殆尽,衰落迹象愈发明显。德国媒体很是揪心——面对中国挑战,德国工业还有救吗?
德国之声:随着中国跻身高端制造业,在汽车、化工等诸多先进领域变得非常强大,作为德国经济支柱的工业制造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德国业内人士抨击政府害怕竞争,忽视中国的发展,对行业支持力度不足,并呼吁采取更多措施调整政策,否则就将失去全球制造业地位。
从前德国一度是高端制造业的领军者,但位于伦敦的智库“欧洲改革中心”(CER)最近发布的报告显示,德国工业产值五年来的下滑,给550万个就业岗位和20%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造成威胁。
一方面,俄乌冲突的爆发迫使德国减少对俄罗斯廉价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导致能源价格飙升,严重打击化工和钢铁等产业。此外,疫情后的供应链中断也抑制对德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国迅速从低端制造业迈向高科技和创新产业,中国希望在先进制造业和技术领域抢占全球领导地位。
21世纪初,德国基本未受中国经济腾飞的影响。当时中国专注于低端电子产品、家用电器和纺织品。但之后,中国的产业政策转向德国的核心产业,包括汽车、清洁能源和机械工程。
基尔德国世界经济研究所(IfW)国际贸易与投资研究小组负责人霍尔格·戈尔格说:中国在多个先进行业已经赶上……他们在这些领域非常强,这导致德国经济增长表现不佳。
中国德国商会(AHK)的一项调查发现,超过一半在华运营的德国公司预计,未来五年,他们的中国竞争对手将成为其行业的创新引领者。
中国赶超德国的速度或许在汽车行业表现最为明显。批评者指出,德国汽车制造商缺乏创新、向电动汽车转型缓慢,没有预见到来自上汽集团和比亚迪等中国品牌的激烈竞争。这些问题导致数万人面临失业,国内工厂面临关闭的危险。
拿大众汽车来说,该集团长期以来一直是欧洲经济最具标志性的品牌之一,几十年来一直是欧洲经济的动力源,但在过去两年中却出现萎缩。大众3月11日发布的财报显示,2024财年,大众汽车集团全球销量约为900万辆,较2023财年下降3.5%,净利润仅为约124亿欧元,较上财年暴跌30.6%。去年圣诞节前(12月20日),大众汽车就重组计划与工会达成协议,将在2030年前在德国裁员超3.5万人,并将削减德国工厂的产能。
除汽车产业,德国化工、工程等行业同样承压明显。
一些行业忽略中国增长带来的挑战,例如,中国化工巨头近年来大幅增加产量,尤其是聚乙烯和聚丙烯,导致全球“供应过剩”,压低巴斯夫等德国生产商的利润率。
根据德国商报研究所的数据,即使在德国的主要市场欧盟,中国的化学品出口份额在截至2023年的十年间增长60%,而德国的份额则下降超过14%。
以精密和高质量著称的德国机械工程行业也面临着来自中国对手的激烈竞争。德国工业机械出口的市场份额在2013年至2023年期间略有下降,跌至15.2%,但中国的份额增长50%以上(从14.3%升至22.1%)。
奥兹坎批评德国“害怕激烈的竞争”,同时批评政府对不再具有竞争力的公司提供支持。
在中国,情况正好相反。他们的经营方式更像达尔文主义,允许数十家公司进入新兴行业,尽管其中许多公司都失败了,但幸存下来的公司会变得异常强大。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