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完巴金故居,我们兴致勃勃地去参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的宋庆龄故居。据介绍,宋庆龄故居始建于1920年,最初是一位德国船长的私人别墅。收归国有后的1948年,宋庆龄女士应中共中央邀请迁居于此。1981年宋庆龄逝世后,故居被完整保留,1988年起正式对外开放。“故居”离武康路很近,属于同一片历史文化街区。
来到淮海中路1843号,大门旁的竖框内标着“宋庆龄故居”,浓墨重彩,十分醒目。门内有站岗和巡查的军人,守护着这“国之瑰宝”。我满怀愉悦地走进园内,感觉气氛既轻松又庄严,远远地看见心中的“国母”雕像栩栩如生地坐在鲜花丛中。于是,像小学生去见老师、像孩童去见母亲那样,轻轻地走到“国母”面前,默默地向她致敬!眼前的她,用汉白玉雕琢而成,身着一袭素雅旗袍,膝上轻覆薄毯,姿态从容而娴静,端坐在藤制扶手椅上。凝视“国母”,心潮起伏。啊!一一您的仪表是那么端庄、优雅、文静,面容是那么善良、慈祥、平和,显露心中那博大的爱:“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人民”,并为之奉献一生。一一您的目光充满智慧、敏锐和坚定。每当中国革命处于惊涛骇浪之中,都能看准正确的航向。当蒋介石背叛辛亥革命、大肆镇压中国共产党时,您识破了他的险恶用心,毅然决然地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新中国诞生后,您毫不犹豫地跟随中国共产党,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一一您的双手自然交叠于膝上,仿佛刚刚放下书卷,仍沉浸在为民操劳的思虑中……伟大的“国母”啊!您永远活在人民心里!
告别“国母”,向主楼走去,行进中不时回望,她仿佛目送着我走向前方。走进主楼一楼的客厅,是“国母”接待国际友人的重要场所。房间的陈设有中西合璧的沙发、欧式风格的地毯,瓷器、墙上字画则充满中国韵味。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悬挂的《松鹤延年》图和客厅角落的钢琴。介绍说:“图”是徐悲鸿先生专门为宋庆龄创作的,象征着她高洁的品格与对国家的忠诚。钢琴则是“国母”的珍藏,她常在此弹奏,用音乐舒缓工作压力,也以此招待友人。登上二楼,是书房和卧室。书房是“国母”处理公务、阅读写作的核心区域。书桌上摆放着她使用过的钢笔、眼镜和打字机。书架上陈列着不少的中英文书籍。窗边的办公桌上,有她晚年撰写的《保卫中国同盟》手稿。卧室的布置简朴而温馨。床头放着她与革命伴侣孙中山先生的合影。衣柜中陈列着旗袍和外套。据介绍,她常将个人积蓄捐赠给妇女儿童福利事业,自己却始终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作风。目睹这些珍贵的物品、书信和照片,我的脑海仿佛浮现出在那漫长的岁月里,“国母”与孙中山先生身居陋室,胸怀天下,心连心,肩并肩,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为了国家和人民日夜操劳,坚持不懈地阅读,洞察国内外大事;坚持不懈地学习,思考治理国家的良方;坚持不懈地写作,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出谋划策,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争取国际支持。
下了主楼,我们在花园转了一圈。沿着碎石、青砖铺就的路径漫步其间,欣赏优美的风景,吸进新鲜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在这里,有宛如绿毯的茵茵草坪,有环绕四周历经沧桑依然枝繁叶茂、苍翠欲滴的香樟、玉兰、银杏等古树,有石榴、金桂、腊梅等花果林木,有古色古香的花坛、石桌、石鼓凳……所有这些,构成了一幅富有情趣的立体画图。据介绍“国母”常在花园散步、读书、料理花草,多次与外国友人进行文化交流。游览中,一群鸽子从头顶上飞过。仔细看去,园内一角设有木质鸽舍。一一那是“国母”热爱和平的象征,寄托了她对世界和平的深切期盼。
出花园,我们饶有兴趣地去瞟了几眼车库和和旁边的文物馆。车库内存放着红旗牌轿车和1952年苏联赠送的吉姆牌轿车,虽时间久远仍锃亮如新。“国母”曾用它接送外宾和参加重要活动。文物馆展出了她生前使用的物品、信件和珍贵照片,包括她创办的《中国建设》杂志(现《今日中国》)创刊号,以及国际友人赠送的礼物,生动的还原了她作为“民间外交家”的卓越贡献。
参观了宋庆龄故居,是一次美好的享受、一次心灵的洗礼,难以忘怀。“国母”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前进!
|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