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东一考生为救发病同学错过春季高考”一事,在舆论场上引发不少人的关注。据报道,5月10日上午,正值山东春季高考第一天,烟台一名考生在前往考场途中对突发心梗的同学进行急救,致使自己的语文考试因迟到而缺考,该事件引发关注后,“情况特殊能否增加一次补考”成为公众热议焦点。此前当地招办回应称,按照考试管理规定,春季高考不允许补考。随着舆情升温,教育部门决定对救人考生启用副题安排考试。
最新消息传出后,大部分网民表示支持和赞赏,认为这是对见义勇为行为的肯定和鼓励。“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温度,既维护了考试公平,又弘扬了正义。”“失而复得的考试机会,兼具了规则与人情。”“春季高考对一个普通考生来说,也是人生的重要时刻,错过实在遗憾,安排补考真的很人性化。”“启用副题这个做法很好,既弥补了错过考试的遗憾又防止了潜在的主题泄题风险。”媒体也称,此次事件中,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既能在仓促之下守住公平考试底线,又能在核实情况后及时报批启用副题、组织补考,以切实行动回应了全社会的良善真情,是一次善政善为与民心期盼下的“双向奔赴”。
据《新京报》报道,此前高考也曾有延考和补考的先例。2020年7月,因严重洪涝灾害,教育部同意安徽歙县高考启用语文、数学科目副题进行考试。2014年,江西宜春高三学生柳艳兵和易政勇从歹徒手中夺刀救人,因伤势严重无法参加当年高考,在教育部允许下,当地教育部门为其安排单独考试机会。2015年,海南儋州高三学生韦智贵在高考前夕因阻止抢劫被歹徒砍伤,错过高考。海南省教育厅向教育部专项请示,为其安排单独补考和录取机会。
《中国青年报》认为,考场对考试时间有硬性规定是遵守规则的表现,但考试制度本身也应具有弹性和善意。如何兼顾考试管理的严肃性与灵活性,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