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05|评论: 0

[散文随笔] 磨子村里的“硬”支书

[复制链接]

2015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5-6-27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磨子村里的“硬”支书

            上世纪七十年代,通河岸上的先锋公社二大队八生产队伴随着历史的巨变,进入八十年代更名为大运乡磨子村八社。磨子村地处石城山下,这里乱石很多,铁青色,硬度特大。远远近近的老百姓家里需要打凿石磨子,大都来这里采取,几乎无一例外。于是磨子村这鼎鼎大名就应运而生,不胫而走。村支书姓江,走马上任时,村民们都叫他江书记,随着村支书资历的加深,村民对他的称呼也就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有人叫他“僵”支书,有人叫他”强”支书,有人叫他”犟”支书,有人叫他”刚”支书,有人叫他"火"支书,有人叫他"硬”支书。源于这个村山高皇帝远,非常偏僻,思想开通的村民不多,有的遇事说不清道不明,有的遇事胡搅蛮缠,有的人为人处世不依文武,一诀二骂三开干。有的基层干部不知村情,一来这里下车伊始,哇啦哇啦发议论喋喋不休,言不及义;有的又常以领导自居,喜欢指手画脚,好为人师,,,,凡是此类情形,他只要遇到了,他都不会给相关的人留情面,直接地面对面,单挑单,硬碰硬,有句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此言不虚也。
         磨子村幅员广阔,下辖八个社。八社山高谷深,地势陡峭,非亭午夜分,难见曦月。这儿人户稀疏,烟火淡薄;鸡犬相闻,往来堪嗟。要当一个磨子村称职的村支书,必须要有两个硬条件或者说硬本领。一是身体过硬,能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一是口才过硬,能举一反三,言之凿凿;能以其谆谆,使人昭昭。因此这位”硬”支书确实不属浪得虚名的等闲之辈!他特别善于打比方,讲进退,深入浅出,晓之以理。他常用哄猴儿下树,劝寡妇嫁人的功夫为当地老百姓排忧解纷,化干戈为玉帛,一笑泯恩仇!
         几乎所有的地球村人都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的事情是什么呢——计划生育工作。独生子女政策推行的难度空前绝后。百姓难,东躲西藏,昼伏夜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三十六计无所不用其极。基层干部难,计生队伍日益壮大,目测,监视,暗访,侦探,跟踪,卧底,追击等等,大凡游击战术的精髓,无不发扬光大得淋漓尽致,炉火纯青,出神入化。今天回顾起来,不得不佩服那时候违反计生政策,超生成功的育龄夫妇们,真正是“智慧人生”。
         磨子村八社有户人家,户主叫孙四喜,已经是严重的超生户,三个丫头成天在家里进进出出,打闹嬉戏。出乎所有计生干部的意料,又怀上了第四胎。那一年的一个夏天,分外炎热。乡上负责计生工作的专职副书记牧方同志带领由磨子村妇女主任,该村八个社的计生专干组成的十多人的队伍入户处置,现场办公,浩浩荡荡,气势如虹。硬支书不得不走前头,当领队,作开路先锋。因为这个全乡怀上第四胎的超级典型,出在了他村里,责无旁贷。大家进了四喜的院子,他的老婆大腹便便,傍着柏树柱头站着,不说话,神情自若。四喜坐在一条矮凳子上,也不吱声,漫不经心咋吧着土大炮。一副老游击队员的派头对这场景很是不以为然,似乎早就在他们两口子的意料之中,谁拿他也无可奈何。牧书记一看这光景,觉得十分憋屈,仿佛遭受了奇耻大辱,气不打一处来,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又实在不好发泄出来。”硬”支书从屋里端来几条长板凳,把大家安顿了下来。随后围绕地坝走了一圈,站在四喜面前,指着他劈头盖脸的破口训斥道:“孙四喜,你真不是个好东西,家里来了客人,你不招不架,不闻不问,不搭不理,有一点起码的待客之道没有?这大热天的,大家来一趟多不容易,无你不起,无你不落,不是因你的事,谁愿来吃这份苦?山里人也得有个样子,我们来了,烧个开水,泡杯粗茶;煮顿稀饭,炒个胡豆,拈个泡菜,打几斤土酒会影响你啥子呢,你就穷得吊起锅儿当钟打了吗?你像不像个儿娃子,立着一根,坐着一墩,三脚踢不出一个响屁来,你以为你硬是他妈个世外高人啊,,,”一番话震得院子都像要抬起来,大家之中竟然有人忍不住咕咕咕的笑出了声来。也不知怎的,四喜两口子也忍不住笑,非常默契的一同去了厨房,烧水泡茶,生火造饭,不亦乐乎。生活中真有种人仿佛天生的服修理,一顿臭骂了,他便七窍畅通,身心俱欢。其实山里人只要情感上认可了某个人,他会倾其所有,掏心掏肺地厚道待人。那年代,已经吃穿不愁了。到了农村,即使热天,吃新鲜的猪牛肉不方便,但腊猪肉,土鸡,土鸭,当季的蔬菜,这些还是挺丰富的。
        一时间这个单家独院好像迎来了从未有过的高光时刻,热闹非凡。厨房里响起了锅碗瓢盆交响曲,院坝的树荫下,大家玩起了扑克牌,三个小丫头,一会儿从屋里跑到院坝里,一会儿又从院坝里跑回屋里。
       时间过得很快,饭点到了,一顿就地取材的农家饭,大家吃得有滋有味。
       午饭后,大家围坐成一圈,开启了言归正传。因为这个全乡四胎的超级典型,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
        这一回轮到牧书记先开口,“孙四喜,你这个超级典型可把我们乡害惨了,评先进不论是集体层面的,还是个人层面的都将被一票否决。今天来,没有任何条件可讲,你两口子必须配合这一行人到乡卫生院把孩子拉掉,任何人也帮不上你的忙”。不知是土酒劲头大了点,还是牧书记稍微喝高了点,话说得很斗,很直,很牛,声音也很大。
        在座之中牧书记地位最高,又说得滴水不漏,绝不可改变。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
        沉默了好大一会儿,”硬”支书好像实在是憋不住了,忍无可忍的神情态度毫无掩饰。他扫视了一眼大家,开口了,“牧书记你听我说,我们磨子村穷乡僻壤,地广人稀,只要勤劳,任何一个家庭多养一两个孩子不是问题。再说吧,哪一家都需要个男孩子。离乡镇远,赶场过街,寻医买药,男孩子跑得快些;土地贫瘠但面积广,耕田犁地,没有男孩子实在不行;一家没有了男孩子,深更半夜里,这山沟里找个打鬼的伴儿都非常困难,这都是很现实的”。
       “理由千万条,不能违反政策是第一条。你整了个全乡乃至于全县的超级典型,把你们村全部村干部,把我们乡全部乡干部都要拖下水,你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吗?你这个老党员——觉悟呢,原则呢,是非呢,荣辱呢,党性呢,给大家造成的巨大损失又谁能负责呢,你脑壳被浆糊糊住了吗?你未必是他家的土酒喝多了很难为情?”牧书记到了怒不可遏的地步!
       牧书记一连串的质问不仅没有难倒硬支书,反而惹来了”硬”书支肆无忌惮的斥责与抗争。
     “你牧书记真是一副铁石心肠。在农村世世代代的农民,哪个不想生个男孩支撑门庭,传宗接代,赓续香火?人之常情,天经地义,有啥呢,有啥呢,有啥呢?值得大惊小怪,莫名惊诧吗?
        违反政策不等于违反法律啊,你理论水平比我高,这毋庸置疑。但我清楚,破坏军婚,破坏知青婚姻,均入刑三年,谁也保不了谁。农村人违反计生政策不入刑,一律只是罚款,没有说错吧。你把违反计生政策入刑的文件或者条款摆给我看看,请教了,请教了,请教了”。
        牧书记一听,觉得”硬”支书言之有理,但他转念一想又坚定了自己的看法百分百正确,声嘶力竭地呵斥加命令:
     “江某人,你不要自以为是,大势所趋,你必须放弃强做好人的想法,你不能给乡党委乡政府领导丢脸,拖工作上的后腿”。
        ” 硬”支书这一下子怒涛填胸,一泻千里。“牧方同志,你给我听明白:孙四喜违反计生政策属实,罚款应该。你要卖他家的口粮,牵他家的猪牛,拆他家的房子,悉听尊便。你回乡里汇报工作,提议罢我的官,撤我的职,揭我的乌纱帽也悉听尊便;到时候我还要请你喝土酒,吃大腊肉,绝无戏言。我走了,你就好自为之吧。不论有什么事也不要再找我了,大路朝天,各走半边!”说着说着,“硬”支书真的就挥一挥手,顶着午后的烈日,不带走一片云彩,扬长而去了,似乎获得了彻底的解脱,心里很轻松,脚步很轻快,劲头十足的样子呢!
         ” 硬”支书这一走,使得孙四喜这个院子大煞风景,大家陷入了更加严重的沉默之中,就像大地震即将要来临一样可怕。大眼望小眼,小眼瞪大眼,面面相觑而又芒刺在背,想溜之大吉而又步履艰难!实在不得已了,大家在默无声息中各散五方离开了,什么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作。仿佛有一种“悲欢聚散一杯酒,各奔东西万里程”的悲凉意味一样。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管仲说过:“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大意是说我们应该根据老百姓的愿望来制定政策,他们希望的,我们支持给予;他们反对的,我们就舍去放弃。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杨恽说过:“凡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意思是说属于老百姓的普遍意愿或者说人之常情的事儿,圣人是不会禁止的。仔细想来,不无道理也!
         三个月后,一个小男孩呱呱坠地,这山沟里给人的感觉像是放了一颗卫星。
         半年后,牧书记升了一级,调往隔壁的一个乡镇工作。
         此事后,”硬”支书没有升也没有降,一直作村书到2006年,这年满满的六十周岁,实在是岁月不饶人!
         2019年冬天,”硬”村书去世了,孙四喜来他家帮了几天忙,送”硬”村书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路。据说以后几年,逢年过节四喜的儿子只要从城里回来,四喜都要带着儿子为”硬”村书烧一柱高香,敬一杯杏花酒,献一束山茶花。
         磨子村依然偏僻,山还是那坐坐山,梁还是那道道梁。磨子村又今非昔比,村道水泥路直通到四喜家门口,这儿田土荒芜,野猪横行,山花烂漫,人迹罕至。当年打凿磨子的优质石材已被彻底掩埋,或者许多已长成了铁矿石。当年打凿磨子的优秀工匠,据四喜说都已经作古了。毫无疑问,与磨子相关的工艺,美食与山里人特有的人情世故,这一切都成为了过去。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今天的磨子村实实在在是浪得虚名,惟有他曾经的美好,像是在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今天依然活着的人们的心里扎下了根。当年寻常百姓家的石磨子,磨出了米粉,面粉,玉米粉,还有那稗子粉;磨出了豆腐,米豆腐,魔芋豆腐,还有那米浆再加工出来的红花花白馍馍甜米糕,还有用从山上采来的黄荆叶磨出了,透绿的晶莹剔透的酸辣凉粉!山里哪家的孩子不是吃着磨子磨出来的这些东西长大成了人呢!山里人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繁衍赓续,生生不息,奋斗不止。四喜夫妇的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不知多少次接他们进城去养老享清福,他们走一遭,转一圈,最多不超过一个星期就荣归故里。
        河东河西三十年,对的错了,错的对了;犹如古人所言"一阴一阳之谓道"者也!
        今天许多小年轻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生子,这在三十几年前是无法想象的;三十几年前的计生,超生现象也是今天的许多小年轻无法想象的。这其中原因林林总总,一言难尽,但我们民族文化,民族情感中的许多美好元素被剥离,被贬损,被抹杀,被湮灭与被颠覆是不可否认的。
      人世间没有永远过不去,只有再也回不去。立足今天,珍惜当下,脚踏实地,一切都会有最好的安排!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