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清脆的快门声在四川邛崃的一条古巷中响起。年过六旬的马文超半蹲着,镜头对准几位正在屋檐下编竹器的老人。阳光透过青瓦缝隙,斑驳地洒落在他专注的脸庞上。这位常年穿梭于精密仪表与消防设备间的工程师,此刻正用镜头温柔地捕捉着故乡的呼吸。他轻声说道:“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我不过是在不同轨道上体验它的千姿百态。” 马文超的起点在1959年春天成都邛崃县一个普通家庭。他自小对世界充满好奇,凡事都要追问“为什么”。邛崃二中文艺宣传队的岁月里,他不仅登台演出,更在集体协作中初识了表达与沟通的力量。初二加入共青团,少年时的他便显露出组织与责任意识的萌芽。 当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如春雷般响彻全国,正在邛崃二中读高二的马文超,内心激起了前所未有的波澜。他深知,这是时代赋予的珍贵机遇。自此,他的身影便成了校园中最执着的风景:课堂上他目光如炬,生怕漏掉老师每一句话;课后办公室里,他总是最后离开的学生,将疑问一一化解;晚自习的灯光熄灭后,他回到家中又将自己关进房间,在书山题海中跋涉至凌晨。父母心疼地一次次催促,他才不舍地熄灭灯光。那段岁月,他以数一数二的成绩成为理科班令人瞩目的存在。 1978年盛夏,马文超以350分的优异成绩叩开成都科技大学(现四川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大门。四年后,他带着梦想与知识,被分配到武汉光明仪表厂,开启技术人生的第一步。 从精密仪器到广阔市场 马文超职业生涯的前十三年在核工业部265厂扎根。他从技术员起步,如同一个工匠般精心打磨着每一个电路图、每一份技术参数。扎实的专业能力与谦逊的品格让他一步步成长:他曾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担任主任,在职工冷暖的关切中主持工会工作,在分厂管理的挑战中运筹帷幄,更在市场开拓的激流中担任销售科长。每一次转身都伴随着新的学习曲线,他不断突破着“工程师”的固有边界,在实干中完成了从技术专才向复合型管理者的蜕变。 九十年代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澎湃,马文超勇敢地跃入其中。1995年,他加入红桃K集团,在四川、广东、山东等省的分公司担任总经理。地域的轮换意味着全新的市场规则、消费习惯与管理环境。他像当年在邛崃二中求解难题一样,深入市场调研、分析客户需求、组建团队、调整策略,带领着团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搏击风浪,将实战经验淬炼成锋。 跨界融合:工程之眼捕捉人间烟火 2001年,马文超回到武汉,担任世纪联保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时兼任山西、江苏等地中远消防设备公司高管。他肩负着产品研发创新与市场开拓的重任,在消防安全的领域里,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平安灯火。作为中国公路学会及其客车分会的理事,他更将自己的专业视野投向公共安全的广阔维度。 马文超的生命张力远不止于工程图纸与商业版图。他肩头常挂着的相机,是他观察世界的另一扇窗。从武汉长江大桥的晨光到邛崃古巷的烟火,从异国他乡的风情到马拉松赛道上的汗水与坚持,都成为他镜头下永恒的光影。那些定格瞬间让他先后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湖北省及武汉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屡获同行赞誉。他尤其珍视每年回到邛崃的时光,执着地用镜头记录故乡古街巷里人们劳作的日常。一张张照片,饱含对故土最深沉的凝视。 奔跑不息:赛道上的生命律动 马文超的活力同样在奔跑中澎湃燃烧。他热衷马拉松,将坚韧的工程师精神延伸到漫长的赛道上,成为武汉市路跑协会的注册会员。每一次挑战极限,都是他与自我对话的庄严仪式。那踏过终点的喜悦,印证着他永不止步的生命态度。 如今,女儿一家定居加拿大,马文超与夫人时常飞越大洋共享天伦。异国的温馨亲情与家乡古巷的烟火、武汉江滩的晨曦、赛道上掠过的风声,交织成他生命丰饶的图谱。 马文超的一生如同精密仪器中咬合的齿轮,在每一个岗位上严谨精确地运转;又如同他镜头中变幻的光影,在艺术世界里捕捉着生命的温度;更如马拉松赛道上的奔跑,以恒久的耐力和信念不断延伸着自我的边界。他跨越专业与生活的多重维度,在时代变迁中始终保持着奔跑者的姿态。 当清晨的江雾还未散尽,马文超又背上相机,沿着东湖绿道开始新一天的奔跑。他的脚步稳健地踏过大地,仿佛在与这座城市共同呼吸。远处长江之水奔流不息,如同他六十余载的生命长卷——既有精密仪器的严谨刻度,也有镜头光影的温柔诗行,更刻录着永不停歇的奔跑轨迹。这轨迹无声诉说着:所谓精彩人生,从来不是单一答案的求解,而是在无数可能之间,以热爱为轴心,画出的那道无限延伸的弧光。 邛崃市宝林中学退休教师高彩忠 文图 2025年6月23日 邛崃二中宣传队(马文超,第二排左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