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才干大树作文教学法
尹才干大树作文教学法是中国作家、诗人尹才干于1973年提出的一种系统性写作教学方法,以“大树”为核心意象,模拟树木生长过程构建文章框架,旨在解决学生写作中“无素材、结构死板、逻辑混乱”等问题。该方法经过50余年实践检验,至今仍在文学创作和作文教学中广泛应用。以下是其核心内容与教学价值的综合分析:
一、核心理念:大树结构模型
尹才干将文章结构类比为树木的根系、主干、枝干、叶片、果实五大要素,强调写作需注重整体性与层次性:
根系:主题思想与文化底蕴,是写作的根基(如议论文的论点或记叙文的中心思想。
主干:核心结构与叙事线索,支撑全文逻辑(如文章的分论点或情节主线)。
枝干:分论点或子主题,扩展主干内容(如事例、人物、场景等)。
叶片:语言风格与艺术手法,丰富表达形式(如修辞、细节描写)。
果实:作品成果与社会影响力,体现写作价值。
该模型通过象化比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文章各要素的关联性,避免结构松散或偏离主题。
二、核心操作方法
1. 主干发叉法
以核心主题为“主干”,通过联想与分类不断生发“枝干”素材:
操作示例:以“环保”为主干,可生发“污染治理”“新能源”“生态保护”等分支;每个分支再细化(如“污染治理”分为垃圾分类、工业减排等)。
思维工具:结合《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鼓励多级拓展,形成素材网络。
2. 积木堆砌法
基于“血缘关系”堆叠相关素材:
操作方式:如以“亲情”为基础积木,堆叠“家庭关系”“代际沟通”“传统文化”等关联主题,通过平铺、垒高、围合等方式组织内容。
作用:打破思维定势,激发跨领域联想(如将“钢铁工业”类比“森林家园”)。
3. 辅助思维方法
跨界思维:融合不同学科知识(如用生物学概念分析社会现象)。
反向思维:从对立面切入观点(如“失败的价值”对比“成功学”)。
提问思维:通过自我追问深化思考(如“为何?如何?何果?”)。
三、教学实践步骤
尹才干强调写作教学的五步流程:
1.明确主题,树立主干:确定核心思想,避免文不对题。
2.拓展分支,丰富内容:运用主干发叉法生成分论点与案例。
3.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按重要性或时间顺序排列分支,强化结构严谨性。
4.填充细节,增强说服力:添加数据、描写等“叶片”,提升可读性。
5. 总结升华,呼应主题:提炼观点并延伸社会意义,形成“果实”。
教学案例:以“英雄”为主干,可分支为“历史英雄”“平凡英雄”“反英雄”,再填充具体人物事迹(细节),最终总结英雄精神的当代价值。
四、教学价值与影响
1.解决传统教学痛点:
突破“范文模仿”模式(成果引领写作法),通过自主生成素材,避免“千人一面”的雷同作文。
2. 培养多维能力:
创造力与想象力:联想与跨界思维激发原创观点;
逻辑思维:结构化框架提升论证严密性;
语言表达:细节填充训练生动表述能力。
3.增强写作信心:
分解写作任务(如先立主干、再添枝叶),降低畏难情绪,提高效率。
五、应用范围与持久性
体适用性:涵盖散文、诗歌、小说、议论文、科技论文等几乎所有文体。
当代有效性:近50年验证表明,其“基础—框架—创新”原则仍契合现代写作需求,尤其适用于信息爆炸时代的素材整合训练。
结语:尹才干大树作文教学法以自然意象降低理解门槛,以系统性步骤化解写作焦虑,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思维训练工具。其在教学中强调的“自主生成”与“结构严谨性”,对突破应试作文模板化、培养学生终身写作能力具有深远意义。(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