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980|评论: 0

[生活资讯] “成都一周两次强降雨破历史极值”随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4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约10天前,浙江杭州的网友向我发来消息称“我这边天天下雨”;笔者回应说“我寄居养老之地成都市崇州市街子镇也小雨不断”。
png
似乎是天穹被戳了一个大窟隆,致使我国南方普遍长时间小雨、中雨、大雨甚至暴雨不停,多地发生涝灾、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陷等人所难以抗拒的大小自然灾害。
原以为,处在巍峨的邛崃山脉与青城山脉连接处——凤栖山下,我的寄居养老地会发生难以预料的自然灾害,殊不知至今安然无恙,反倒是咱引以自豪的大成都竟然“一周两次强降雨破历史极值”。据暴雨中的排水系统在此关键时刻掉链子,造成成都东站积水事件......
据今(4 日)天发表在百度首页上的消息称,暴雨冲垮成都东站防线,旅客踩着沙袋通行。现代设施为何在极端天气前不堪一击?设计标准滞后 、维护漏洞与气候变化碰撞,暴露出城市排水的系统性脆弱。从东京三级排水到汉堡海绵城市,全球方案证明:真正的现代化是暴雨来临时,市民能从容收起雨伞走进车站。
png
7月3日成都东站的出站口积水5厘米,扶梯停运,旅客踩着沙袋排队通行,让暴雨中的城市排水系统再次成为焦点。当强降雨冲垮交通枢纽的防线,我们不禁要问:“耗费巨资建设的现代设施,为何在极端天气面前如此不堪一击?"
png
该消息称,7月3日15时的强降雨让成都东站瞬间陷入混乱。候车室顶棚排水管道崩溃,雨水从天花板倾泻而下;出站口积水没过脚背,工作人员紧急用沙袋搭建临时通道。现场视频显示,乘客们或提着行李涉水而行,或踩着摇摇晃晃的沙袋"独木桥",有老人孩子被工作人员抱着转移。
png
而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已是成都东站两周内第二次因暴雨停摆。6月29日的强降雨曾导致67趟列车停运,候车厅电子屏满屏红色停运公告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连续发生的积水事件暴露出交通枢纽在极端天气下的系统性脆弱。
这场十年罕见的暴雨,让武侯区、金牛区、青羊区以1小时接近70毫米的雨量包揽全国降雨量前三,刷新六月历史极值。早高峰拥堵指数飙升42%,12座下穿隧道关闭,城市在积水中艰难“航行”。
png
笔者认为,两次大暴雨致使成都交通瘫痪,不只是暴露出城市排水的系统性的脆弱,而且也不可忽视成都身处四川盆地底部,四周山脉环绕犹如天然围墙的客观地理实况。因为雨水向低洼处奔涌,却因平坦地势无法快速排出,就极易在城区汇聚成“内海”。此次暴雨中,羊市街等6座下穿隧道因地处最低点,率先沦为重灾区。
自从6月以来成都降雨量超常年同期68%,土壤早已吸饱水分如同浸透的海绵。当副热带高压与青藏高原冷空气激烈碰撞,“列车效应”导致多个雷雨云团接连碾压同一区域——这场持续轰炸式的降水,让城市排水系统彻底崩溃。所以,气候变化的致命加码也是重要诱因之一。
而且成都夏季夜间雷电频发,高湿度空气遇冷形成强对流,雷暴常伴随短时强降雨。29日凌晨的雷声尚未停歇,白昼的暴雨已倾盆而至,市民在夜雷+暴雨叠加暴击的组合拳中猝不及防,则是情理中事,无须过多责怨。最好是诚心地敬畏大自然,少吹“人定胜天”大牛逼。
png
想必国人都会讶然于今年天气的特别怪异现象,因为现在就连少雨的北方也“雨淋淋”的了。
据首都官方自媒体千龙网今(4日)天报道称,“黏糊糊湿哒哒~北京湿热天气持续 今夜至明天降雨明显。高气温34℃。周末,北京雷阵雨依然频繁,公众出行及时关注临近预报预警信息,携带雨具”。
png
笔者现寄居养老的成都市崇州市未来15天的天气预报显示,还是雨多,防灾工作不可懈怠。
png
据今日崇州报道,6月16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饶程督导防汛减灾、地灾防治并召开2025年防汛减灾、地灾防治及河长制工作会。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论述,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全力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
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