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江县桥亭镇木竹林村乌豆坪。这里就是我岳父宋景福居住的地方,这个地方过去真是苦透了!那时的木竹林村:
山高路险:气候寒冷,风起云涌,大风吹起让人心惊胆战。道路窄又陡,像条蛇死死缠在悬崖边上,吓死人。
***日子难熬:出门走路像闯鬼门关,喝水比吃油还金贵,地里庄稼像后娘养的孩子——长不好。日子是汗水泡出来的苦,眼前看到的净是黄泥巴和满山的石头疙瘩。
* **人往外跑:有能力的人,和姑姑都想办法往外跑,只剩下几个“打不垮的硬骨头”和像夜里星星那么点儿的希望,在山里头苦撑着,天天盼着能有点好变化。
**今天,我又回到这里,木竹林村完全变样了!
1 路:天险变通途
* **过去:过去那条最吓人的路“红豆嘴”,它在那条红石岩上,像野兽张开的嘴巴一样,万丈深渊。低头一看下面,心惊胆战,腿肚子都打颤。去趟南江赶集,天不亮就得出发,半夜才能拖着快散架的身子回来。孩子上学、老人看病,每一步都提着心吊着胆。百米深的悬崖,滚下去都是能要人命的!但是“那是回家前后的必经通往村里的路”
* **现在:公路修通了! 吓人的“鬼门关”变成了又宽又平的水泥路。那弯弯绕绕的路,不再锁住大山,而是像根银带子,把山里山外连起来了!卡车、摩托车、小汽车跑得欢,把山里的木料,好东西运出去,把山外的新鲜玩意儿带进来。方便了山上娃儿们上学坐,生病,赶集再也不是要命的苦差事了。以前那要命的路啊,现在只活在老人们的唠叨里了。
2. 水:清泉到家门
* **过去:“水比油贵”一点不假!天还没亮透,星星还挂在天上,大家就得弓着腰,钻进陡坡上的刺笼笼里去背水。那瘦小却硬邦邦的背影,是活着最不容易的证明。
* **现在:自来水通到灶台边了!水龙头一拧,清亮亮的山泉水(或者处理过的干净水)就哗哗流出来。那些磨肩膀的扁担、水桶,早就落满灰了。洗衣、做饭、喂猪喂牛,再也不用为水发愁!背水的苦日子,成了相框里的老照片,是给娃娃们讲过去的故事用的。
3. 电:点亮黑夜,照亮生活
* **过去:一到晚上,木竹林村,就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只有几盏油灯像萤火虫那么点光。天黑就啥也干不了,日子全看老天爷脸色。现在电灯亮堂堂了!晚上家里点点灯光,跟天上的星星对着眨眼。电灯不光赶走了黑,更点亮了新生活!电视能看新闻、看戏,冰箱能保鲜肉菜,手机能跟远方的亲人聊天。晚上不再是死气沉沉,围着火堆烤火。现在可以一家人热热闹闹,或者歇着看看电视。
4. 人:回家创业,村子活了
过去:“木竹林村,人越来越少”。房子空了,草长得比人高,只剩下老人守着越来越冷清的家,盼着不知道在哪里的出路。
* **现在:人回来了!路通了、水来了、电有了,再加上国家政策好(像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希望的火苗蹿起来了!他们有的承包养殖场,利用荒山优势,发展养牛,养殖南江黄羊。一些当年出去闯的年轻人,看到家乡变了样,有机会了,带着钱、带着技术、带着新想法回来了!
* **赚钱路子宽了:不再只靠那点薄地和喂猪卖钱。有的种养新花样: 靠着好山林,种魔芋、种药材;竹林子里养跑山鸡、生态猪;养蜜蜂。
乡村旅游刚起步:独特的山水风光,加上新修的红鱼洞水库,风景优美,很多旅游客人,观光旅游,有的喜欢爬山、徒步、体验农村生活的人来玩。就地卖山货:山里的老腊肉、蜂蜜、竹笋、土鸡蛋这些好东西游客销量到了外地。
5. 盼:从吃饱饭到过好日子
过去:盼的是最基础的东西,一条平安路、一口方便水、一盏亮堂灯。盼的是苦了一辈子的脸上,能真真正正地笑出来。
* **现在:过去那种为活命发愁的“苦盼”已经翻篇了。现在盼的是发展,是富裕,是把乡村建得更好:1,盼特色种养业越来越红火,东西更好卖。2,盼乡村旅游真的能做起来,吸引更多客人来。3,盼看病、上学更方便、条件更好。4,盼农村环境更漂亮,住得更舒服。5.盼更多年轻人愿意回来,在家门口创业安家,让农村一直有活力。
最后说两句
再回木竹林村,想想过去,看看现在,心里真是百感交集。我岳父宋景福那代人,凭着“打不垮的硬骨头”,在那么坚苦的地方守住了家园的根。如今,是党的好政策(像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这些)像一阵强劲的春风,吹跑了山里积了多少年的穷气,架起了跨过天险的金桥,引来了甜到心里的山泉水,点亮了奔向好日子的明灯。
那些“苦”日子,我们不会忘。它刻在陡峭的山崖上,留在背水的老路上,是木竹林人硬骨头的证明。而那份“盼”啊,终于在好政策和乡亲们勤劳的双手中,生根发芽,开枝散叶了。从“苦熬”到“新生”,木竹林的故事,就是咱们国家千千万万个穷山村在新时代变模样的一个例子。那份“山里人的硬气”,如今变成了大家伙儿齐心协力,建设美丽家乡、创造幸福生活的劲头!
脚下的路越走越宽,夜晚的灯一直亮着,缸里的水清亮照人。木竹林的明天,就像站在剑竹垭口望出去的那片天,充满了盼头,到处都是生机勃勃。我想,岳父他老人家如果在天有灵,也能回到木竹林乌豆坪看到这一切,他一定能安心地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