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112|评论: 0

[乡镇风采] 忆南江桥亭镇《木竹林村》

[复制链接]

      在南江县桥亭镇,红鱼洞水库上面有一个木竹林村乌豆坪,我岳父宋景福就住在那里。那地方,山高路险,像蛇缠在悬崖上,把山外的热闹彻底隔开了。那地方,时间好像走慢了,老天爷好像专门设了个难关给人过。
走路,就是闯鬼门关
    去那儿的路,每一步都得提心吊胆。一条沙石坡土路,从河边一至往上爬。爬到半山梁子上,脚下全是松动的碎石坡,脚一滑,就会拌绞,岩隔壁傍边一条小路,看着岩下吓人,一个不留神,人就跟着滚下岩去了。曾经一村民就在这岩上滚下去拌死了。大家在上木竹林村时,走上观音岩都会唱一首歌。

走上观音岩,收拾坐起来,

抬头往下看,心子跳出来,

要过观音岩,只能把头抬。

手抓岩壁树,则身走过来。

走了第一回,下次不敢来。
爬上观音岩,一条险岩在眼前,
那个岩叫“观音岩”就堵在眼前。观音岩半山中间裂开条一人宽的小路,像怪兽张着嘴。从这黑乎乎的“嘴”里钻过去,低头一看,底下是几百米深的悬崖,深不见底!曾经一村民上街去,就从这里掉下去粉身碎骨了,三四天才找回。悬岩忧如空中一般,看一眼就头发晕,腿发软,心咚咚跳得要从嗓子眼蹦出来,只想赶紧跑。周围光秃秃的,全是硬石头,风吹日晒的,看着就荒凉、孤单。
    翻过一道梁,就可以看见一个垭,叫“剑竹垭”,在垭口可以看见乌豆坪我岳父的家。在这儿过日子,就像活在画里,画的底色是又黄又瘦的泥巴地和乱石头,画里的人影都是被汗水泡透的。
水,比油还金贵
木竹林村最要命的是没水。喝水、用水,全得靠人从老远的山沟里一桶一桶背回来。天还没亮透,星星还挂着呢,特别是高家弯那里的人就弯着腰,背着木桶出门了。那路又陡又窄,长满刺条子。满满一桶水压在背上,背都直不起来。可他们咬着牙,一步一步往前去。大清早的薄雾里,那些背水的影子,看着单薄,却硬得像石头。
地,《像后娘养的》
鸟豆坪的地,是黄泥巴掺着砂石,又瘦又薄,只肯长点玉米、洋芋。一下雨,黄泥巴就变成烂泥塘,死死咬住你的脚。下坡?一步一滑,生怕陷进去爬不出来。上坡干活?锄头、背篓死沉,踩在烂泥里,拔脚都费劲,累得人直喘粗气,汗把衣裳都湿透了。可到了秋天,收成呢?稀稀拉拉的几颗玉米棒子,跟付出的力气一比,少得可怜!地里的庄稼在风里雨里摇摇晃晃,就跟村里人的日子一样,在这苦地方,拼命想活出个样子。
出门,比登天还难
路不好,交通不便,啥都难。买盐打油,扯布买针,全靠人用背兜背进来。那路又窄又烂,连鬼都不想来。
害病最要命:要是谁得了急病,去乡上医院简直是要命的事。家里人得背着病人,在泥巴路、石头坡上高一脚低一脚地跑,心里急得像火烧,可腿就是快不起来。
娃儿读书苦:孩子们上学更遭罪。天不亮就得起床,背上书包,走几个小时的危险山路去学校。要过河,要爬坡,路上还怕遇到野物、摔跤。放了学,天都黑了,还得摸着黑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回家。那么小的娃娃,黑夜里走路,看着就让人心疼,可他们心里还想着念书认字呢。但是这上边也很少有孩子读书,大部分就都找外地亲戚家读书去了。
赶场上街像打仗:去赶场卖点东西、买点东西,是场大仗。他们主要靠养猪卖钱。赶场有两条路,一条去南江县城,一条去桥亭乡上。凌晨两三点,别人睡得正香,他们就得起来收拾。将老腊肉,或者小仔猪,或包谷,洋芋等,这是他们换油盐、买小猪的本钱。翻山越岭走好几个小时,才能到热闹的集市。顾不上看热闹,只想快点把东西卖掉,换点钱。卖完了,买上急需的盐巴、煤油、针线,又得赶紧往回赶,常常是晚上八九点,才能拖着快散架的身子回到家。看到自家窗户透出的那点亮光,才觉得这一天又熬过来了
木竹村,人越来越少了
鸟豆坪,原来有二三十户人家。可现在呢?日子太难熬了,年轻人都往外跑,出去打工找活路,有的干脆全家都搬走了。村里就剩下七八户,大多是走不动的老人和爹妈不在身边的小娃。房子破破烂烂,院子里草长得老高,整个村子冷冷清清,像被丢下没人管了。
日子,《处处是难关》
看病太难:村上没医生,生了病全靠自己扛,或者用些土方子。小病拖成大病,花钱像流水,能把一个家拖垮。每次我们上木竹林去拜年拜节,背上孩子,一路之上汗湿衣裳,风吹日晒。伤风感冒,自己都会代上一些感冒药,头痛粉之类,否则痛死无人问。
东西太贵:路不通,山里的好东西(像粮食、山货)运不出去,烂在地里。山外的东西运进来,运费贵得吓人,盐巴、肥料都比山下贵好多。只能自己种点吃啥,木竹林由于山高缺水,无法种水稻,只有玉米洋芋之米,从来都是吃纯包谷米,要想吃大米,一般有点难,大家都在盼,,,盼这穷苦日子,啥时候是个头?
苦熬着,盼着就算这样,我岳父宋景福,还有那些没走的乡亲,还是咬着牙在乌豆坪这片土地上熬着。他们那双手,又粗又糙,像老树皮,天天在地里刨、挖、种,守着这点地方。岳父天天天不亮就下地,汗流得像小河,腰累得直不起来,可他从不说“不干了”。他说:“这是我的根,这是我的家。” 后来,我把他接出来了。再后来,搬走的人越来越多,木竹村跟别的村合了。总算盼来了好变化:公路修通了!电灯亮了!自来水接到家里了!
我知道,在木竹林村,在那些大山深处,还有好多像我岳父一样的普通人。他们背着沉重的生活,在陡坡上一步一步爬,在瘦地里一点一点刨,用最实在的方式,活出个“人”样来。这就是山里人的硬气。
现在路通了,灯亮了,水来了,好日子总算有点盼头了。我们盼着,有一天,这些苦了一辈子的脸上,能真正露出轻松的笑。在那一天完全到来之前,木竹村最后留下的那些人,还在深山里,一天天过着他们的日子,守着他们的家,也守着山里人那份打不垮的硬骨头。他们就像夜里的星星,光虽然弱,但在最黑的地方亮着,让人知道,只要人还在,希望就在。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