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026|评论: 8

[转帖] “西方伪史论”写手——靠虚构历史获取关注,如今彻底凉凉

[复制链接]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5-7-7 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的反智言论如“西方伪史论”甚嚣尘上,他们说西方的科技发展都是基于中国的《永乐大典》、牛顿力学、微积分等都是从《永乐大典》里偷学的、英语出自大湘西、美国登月是造假骗人等等,而偏偏奇怪的是,这些低智商言论的拥趸还非常多。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5-7-7 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文化非常优秀,有自己的特色,在世界上本就有一席地之地,吸引着众多的中国文化爱好者和学者关注。编造历史,不但不能弘扬中华文化,反而会带来伤害。

  如今,有关方面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那些假借民族主义、编造虚假历史、炮制“西方伪史论”来欺骗读者的账号已经大多不见了。

  以下报道主要来自《联合早报》。

  “郑和早就发现了美洲”、“亚里士多德根本不存在”、“欧洲工业革命是《永乐大典》的功劳”、某周姓人士的“美国登月造假骗过所有人”等这些猎奇的“西方伪史”观点近几年活跃于中国社交媒体,但过去几天,这些观点连同发布账号集体“神隐”了。

  这些账号长期挥舞着“西方伪史论”的大旗,活跃于社交平台,如今都因违反相关规定被关停,发布的内容均被屏蔽。

  所谓“西方伪史论”,即主张古希腊、古埃及、古罗马等西方文明,以及近现代西方人在自然科学和人文领域的突破,都是西方人伪造的,或者都剽窃自中国。

  这种理论可追溯到俄罗斯数学家福缅科出版的《新编年史》。在中国,这一思潮的则始于学者何新2013年出版的《希腊伪史考》,其中就质疑了古希腊文明的真实性。

  从那时起,“西方伪史派”逐渐在中文互联网吸引了一批粉丝,原本属于学术边缘的小众观点,也开始在网络上活跃起来,一步步闯入主流视野。

  2021年,时任浙江大学考古与艺术学院教授黄河清在一场直播讲座中宣称,巴特农神庙和金字塔都是后人伪造的,并认为古埃及是法国人在1890年之后新建的。他还认为,文艺复兴运动是19世纪西方历史学家虚构出来的骗局。


  (西方伪史论代表人物之一的黄河清)

  与众多“伪史论”爱好者不同,黄河清的资历亮眼,不仅曾在法国接受西方史学训练,还曾在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任教。正因如此,他的大胆理论在学界内外引起强烈关注。

  在《南方周末》2024年6月刊登的专访中,黄河清口出豪言:“西方历史造假的事实瞒不住了,西方伪史必然崩溃。快一点五年之内,慢一点10年之内,必然崩溃”。

  他还声称,整个人类文明史将被重写,“真相是中国才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

  但报道发出后,黄河清却指责该报未经他本人审阅就擅自刊出,导致其中出现不少口误和表达不当之处。

  其实,黄河清并不是唯一一位公开支持“西方伪史论”的高校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陈志新2024年在线上课程中声称,中国学术界普遍认同,古希腊、古罗马根本不存在,是西方杜撰出的伪史;西方真正的文明应从文艺复兴算起,而文艺复兴的西方著名人物,都膜拜中国辉煌悠久的历史。

  所谓“西方伪史论”,即主张古希腊、古埃及、古罗马等西方文明,以及近现代西方人在自然科学和人文领域的突破,都是西方人伪造的,或者都剽窃自中国。

  (路透社)

  从冷门到出圈:伪史论如何在网上走红?

  “西方伪史论”的观点尽管猎奇,却得以在中国互联网世界占据一席之地。不少中国网民反映,宣扬这类观点的视频在B站和抖音等平台上颇具规模,平台也时常推荐诸如“上古华夏文明其实就是古埃及文明”的视频。

  一位在中国高校研究西方古典哲学的副教授对《南华早报》说,对于真正钻研古代哲学和历史的人来说,“西方伪史论”根本不具说服力。在学术界,这类说法更多被当作笑谈,但在大众层面却意外地“有市场”。

  他坦言,如今网络上甚至身边不少人开始相信这类观点,他不得不时常出面解释其荒谬之处,有时甚至感觉自己在为整个学科“正名”。

  这名副教授认为,这类现象本质上是现代社会的副产品:“一场讲解亚里士多德原著的学术讲座,可能少有人点开;但如果你说‘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根本不存在’,反而更容易在网上火起来。”

  他还指出,民族主义情绪的浪潮,也是这类思潮得以流行的重要推力。

  早在2009年,一篇研究“伪史论”网络传播现象的论文就指出,大众普遍偏好戏剧性强、情感共鸣高的历史叙事,尤其是那些能强化身份认同的版本。文章认为,正是这类叙事迎合了民族情绪,并在新媒体的扩散力下得以迅速占据一席之地。

  黄河清也坦言,“西方伪史派”早期的处境非常艰难,但自2023年起,整个社会的氛围变了。他不仅出版了两本新书,还通过社交平台发布短视频,专攻年轻受众。

  他认为,中国年轻人不再崇拜西方,更容易接受这套理论。

  尽管“伪史派”的声量不小,但许多年轻学者并不担心会影响严肃的学术研究。

  一名在复旦大学攻读西方古典哲学的研究生说,虽然她平时不太关注这类历史阴谋论,但她认为,学者有责任阻止错误观点的传播。

  黄河清在2021年的一场直播讲座中称,巴特农神庙和金字塔都是后人伪造的,并认为古埃及是法国人在1890年之后新建的。

  她指出,这些关于古代文明的争议,学界早已讨论多年,并已有大量研究成果证实其真实性。但这些学术成果并没有有效触及大众,才让“伪史派”人士有了“钻空子”的机会。

  中国前媒体人胡锡进也曾表态称,认为学者应跟“西方文明是从《永乐大典》抄来的”等类似论调保持距离,并呼吁网络大V不要借“民族文化自信”之名推波助澜。胡锡进也曾驳斥某不学无术的周姓人士炮制的“美国登月造假论”。

  不过,《澎湃新闻》2021年刊发的评论文章认为,“伪史派”在中国兴起反映的不是文化自信,而是近代文化自卑现象仍不断延续的体现。真正的文化自信,应该建立在对基本历史事实正确的认知和捍卫上。

  “西方伪史论”淡出视野

  多个宣扬“西方伪史论”的账号已经不能正常使用。黄河清等人不但不认识到自己的反智言论给民众带来的伤害,反而将此归因于“西方伪史的卫道士们有预谋、有组织的统一行动,并非官方行为”。

  可以确定的是,官方至今并未公开支持“西方伪史论”,甚至似乎还时不时“打脸”这种说法。

  去年11月,中国与希腊共同举办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中方向大会致贺信时说,两千多年前,中国和希腊两大文明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为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奠基性贡献,并呼吁学界担负起古典学研究的使命,为促进文明传承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更大贡献。

  去年11月,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的279件文物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图为展出的部分陶器与雕像。

  与此同时,中希两国之间的文化互动还在持续推进。去年11月,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的279件文物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涵盖陶器、壁画与雕塑等。

  由此看来,有关方面并不认为这些文物是近现代西方人伪造的,否则也不会登上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样的大雅之堂。

  部分人士挟着民族主义情绪,通过反智言论将中国文化“神化”乃至“捧杀”,是人们加以警惕的原因。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5-7-7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伪史论,其实就是一种极度自卑的表现。只有别人是全假的,他们才能找回一点自信。

发表于 2025-7-7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类人无非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出卖学术良心,指鹿为马,故意混淆是非。这是学术界的蛀虫。早就应该清除出去了,现在限流已经晚了,造成的国际、国内的恶劣印象已经很难挽回了!

发表于 2025-7-7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神说鬼说“厉害了,我的国”,就高呼“我赢麻了”,不求事实真相。东大民众的悲哀!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5-7-8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伪史论”主要几个大V、鼓吹者已被封号禁言。这家伙是一个漏网之鱼。

14.png          15.png
发表于 2025-7-8 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别盲目否认西方伪史论,这个西方伪史论又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早些年西方国家自己一堆的专家的观点流传过来的,典型如法国的著名历史哲学家伏尔泰,都曾公开质疑西方历史。就算在中国明末清初的时候也有不少学术大拿也质疑西方的科技和历史,譬如黄宗羲等等。
发表于 2025-7-8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亚里士多德的英文名叫Aristotle,涵义就是叫工艺总和,不言而喻。
亚里士多德留存的著作据称超 300 万字,横跨光学、伦理学、经济学、动物学等众多学科。古希腊时期生产力低下,书写主要依赖羊皮纸或纸莎草纸。一页羊皮需消耗一头幼羊,若按此计算,300 万字著作需数十万张羊皮,当时欧洲羊群总量难以支撑。而纸莎草纸产于古埃及,运输条件苛刻且产量稀少,价格昂贵,不足以支持亚里士多德撰写如此大量的著作。
发表于 2025-7-8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科技近代大发展得益于科技官员徐光启,还是文渊阁大学士,跟传教士利玛窦的合作翻译过程中,不断把中国的古代科技西传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譬如西传的中国的经典书籍《农政全书》。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