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之外的日本,企业的HR们正在:跪求年轻人去企业上班。
数据不会说谎: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与文部科学省联合发布的数据,2024年,日本大学生的就业率达到了惊人的98.1%!
这是近三十年来的最高水平,直接打破了日本就业市场的天花板。
换句话说,这相当于只要是一个正常毕业、四肢健全的应届生,就几乎没有找不到工作的。
要知道,此前的30年,日本经历了学历贬值的“就业冰河期”:出生在日本婴儿潮时间的群体,却在最富有拼搏精神的年纪,遭遇了最严峻的就业寒冬。
那时,博士批量失业、大学生无奈啃老,是这批群体的共同“血泪经验”。
这一切,都源于进入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急速破裂。
1990年,日本股市急转直下,全年跌幅达39%,市值蒸发270万亿日元,海量财富灰飞烟灭。
实体经济,也迅速被传导:1992年,日本全行业企业利润下降20%,企业倒闭数量突破1万家。
这场经济灾难下,正巧上了史上最汹涌的就业洪流。
这几年的毕业生基本是1967年到1976年期间出生,算是日本第二批婴儿潮时期。
当时,出生人口连续10年突破180万。
而1971年到1974年,日本迎来了真正的生育高峰,年出生人口突破200万大关。
日本最大的毕业潮与失业潮同时发生,就发生在经济崩溃的90年代:企业大量裁员,只求熬过寒冬,全社会一番“末日景象”。
汹涌而来的求职者,继求职、考研、考公接连受挫后,万般无奈下,走上了“啃老”这条路。
1992年,就成了历史拐点时刻。原本持续增长的大学生就业率一路下跌。日本政府将“就业冰河期世代”定义为1993年至2004年进入社会的求职者(即1970-1982年出生群体)
最低谷阶段是2002-2003年:应届大学生就业率跌至55%。
这段时间里,高学历人才被迫“向下就业”,甚至出现“博士开出租车”“硕士端盘子”的情况。
不过,最近几年,日本大学生就业市场,似乎缓过来了,居然出现了本文开头描述的一幕。
究竟是什么原因,发生了如此魔幻的反转呢?
一句话:终究是时间治愈了一切,日本被迫用30年熬干了学历泡沫。
我们看下日本人口结构变迁的数据:
2024年,日本出生人口仅72万(124年来最低),死亡人口则达161万(历史最高)。
这一减一增,年度人口净减少约89万人。
伴随婴儿潮时期出生的老年陆续死亡,以及大批老年人退出职场、腾出空位,再加上少子化达到顶峰,日本年轻劳动力严重不足,日本大学生就业率,重新焕发生机。
此时,日本的就业市场供需曲线,重新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背后是差不多两代人死亡腾出来的空间。
所以一个很扎心的一个总结是:日本的学历贬值,根本原因是教育扩张太快,但产业升级没跟上,导致高学历人才“过剩”,最终被迫“向下就业”。
事实上,当经济缺乏创新动能时,高学历人才注定会“过剩”。
值得警醒的是,日本金融机构对“僵尸企业”的“过度保护存量”发展模式,挤占新兴产业资源,扼杀了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日本多年来,并没有“破坏性创新”的氛围。
毕竟,中小企业持续繁荣,才能创造大量的新增岗位。
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应该是:创造经济增量。
归根结底,学历贬值本质是教育规模扩张与产业需求错配的结果,需通过教育模式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价值重塑来缓解。
这个是日本最大的教训。
那么,中国学历贬值,是不是正在走日本的老路?
根据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专科生就业率(56.6%)>本科生(45.4%)>硕士(44.4%)>博士(40.2%),高学历群体就业难度反而更大。
而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
与此同时,就业市场却出现了“学历通胀”:
不过,相比日本,中国还有个不同点:
那就是,中国产业升级更快:新能源、人工智能、芯片等新兴产业仍在高速发展。
学历贬值本质上是社会转型的阵痛,当学历不再是万能钥匙,反而倒逼我们回归教育本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我国还做了哪些应对与破局方向?
首先是教育供给侧改革:减少“水专业”,增加实用技能,向职业教育转型:借鉴德国“双元制”,企业深度参与教学,培养“工匠型”人才,提升蓝领职业地位(如技术工人免税政策)。
其次,产教融合:淘汰就业率就业率低于60%的专业(如2023年撤销926个本科专业点),比如,土木工程、历史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新增AI、新能源等课程。就拿人工智能来说,人才缺口就达500万,目前,却仅顶尖院校毕业生能胜任。
再有,就是社会观念革新:从“唯学历论”转向“能力优先”,譬如华为等企业推出“天才少年计划”,不限制学历和学校背景,更注重实际能力与潜力,淡化学历门槛。
显然,中国要避免日本的老路,要取决于我们能否创造更多高质量岗位。
而对个人来说,应对之策:就是能力本位时代重建坐标。
首先是选对专业(STEM优先)、提升技能,关注新兴产业机会。
其次,是个人观点改变:学历从来不是“铁饭碗”,真正的竞争力在于适应变化的能力。
当985硕士争抢城管岗位,中专生靠数控技术月入3万,
学历的护城河正在崩塌,能力的角斗场已经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