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693|评论: 0

[教育呼声] 讀聽評述|一私立学校"全员招生"考核 教育不能异化为"销售竞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11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四川绵阳某私立高中因强制教师承担招生任务并纳入考核,引发教师公开投诉。尽管当地教育部门回应称教师参与招生是“辅助性工作”,但这一事件仍折射出民办教育在市场化浪潮下的尴尬处境——当学校把招生压力转嫁给教师,教育是否已悄然变味?

教育者的本职是教书育人,而非“拉客户”。教师的核心职责是传道授业,而非推销学校。让一线教师背负招生指标,不仅模糊了职业边界,更可能扭曲教育本质。如果教师的主要精力被分散到招生任务上,课堂质量如何保障?学生又能否得到应有的专注培养?私立学校固然面临生存压力,但若以牺牲教育专业性为代价,无异于饮鸩止渴。

“全员招生”暴露管理惰性,而非创新魄力。学校将招生压力层层分解,美其名曰“培养多面手”,实则是管理粗放的体现。真正优质的民办学校,应当依靠教学质量、办学特色吸引生源,而非让教师充当推销员。倘若招生依赖人海战术,而非口碑与实力,这样的学校又能走多远?

尊重教师专业属性,才能留住教育初心。教育不是生意,教师也不是销售。部分民办校以“企业化运作”为由,要求教师跨界承担非教学任务,本质上是对教育规律的漠视。教师的尊严感来自课堂,而非招生业绩。若学校仅把教师视为“多功能工具人”,最终伤害的不仅是教师积极性,更是学校的长期竞争力。

监管不能止于“和稀泥”,应划清底线。当地教育部门的回应看似中立,实则回避了关键问题——教师该不该被强制摊派招生指标?民办学校固然有管理自主权,但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应被随意挤压。教育主管部门应明确规范,禁止将招生任务与教师考核硬性挂钩,防止教育行业滑向过度商业化。

教育需要温度,而非KPI。私立学校的生存困境值得理解,但解决之道不应是让教师“不务正业”。与其让老师四处拉生源,不如沉下心来提升教学质量,用真正的教育价值赢得市场认可。当学校把招生压力转化为对教师的苛求,教育就已偏离了它的本质——它本应是点亮心灵的事业,而非一场冰冷的销售竞赛。□ 评论员 李东东

本期责任:童铃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