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679|评论: 0

荥经战国墓葬群出土物之我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12 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临邛历史文化核心区域之三
——荥经战国墓葬群出土物之我见

凡丁

       2025年6月28日(星期六),央视十套“探索发现”栏目播放的《荥经先秦墓葬探秘》节目介绍:1985~1986年,今荥经县同心村考古发掘出一处经过精心规划,南北排列整齐的先秦墓葬群,共计35处,其中有一些为船棺葬,共计出土了80件尺寸不同的戈、剑、矛青铜兵器。
       其中一件虽然长仅21cm,却铸造有“魚凫纹”的短剑,专家分析这不是实用兵器,而是蜀人在杜宇王朝时期的图腾和崇拜的祖先—鱼凫。象征墓主为蜀地高等级身份的人物。
       另有一柄铸有“成都”铭文的青铜矛和有虎头、虎皮纹的剑,以及全四川仅出土过四次四件的最为珍贵、重要的大形精美器物—青铜礼器罍(盛酒器),此外还岀土了54枚“巴蜀图语”的印章。
          a05ca3f4c1866f00518aa446b69c34b.jpg
       尺寸不同的戈、剑、矛青铜兵器
            4bb7d3ac1f078b0fc3ce9711fa2091e.jpg
        重器青铜罍
            20f6037412c23ab5c4c485d2de676cb.jpg
        出土于三个不同地方带成都铭文的兵器
       考古工作者根据1987年四川广元市青川县出土的:“九年(前238)相邦呂不韦造”的青铜戈,和2016年蒲江县飞虎村出土带有“成都”铭文的青铜矛,以及荥经同心村出土带“成都”铭文的青铜矛,破解出这里曾经埋葬着一支秦国军队,军队长官是蜀人,士兵则是来自巴蜀大地的不同巴人部落。
       这是因为,低等级墓中出土的柳叶形青铜兵器长短不一,有的有虎头或虎皮纹饰,由于只有巴人崇拜虎并以虎为图腾。所以推测:“这支军队的长官是一位蜀人,指挥着一支来自巴人不同部落长达几代人的士兵,共同在崇山峻岭中为秦国驻守边疆,抵御西南夷的入侵,同时维护南方丝绸之路——巴蜀门户的荥经重镇这段旅程。”
       还说:“如果有确凿证据的话,这支军队从战国时期一直驻守到汉代!”
       当然
       也有学者认为:“成都市蒲江县位于成都平原边陲,是进藏入滇之咽喉。”而荥经出土的54枚“巴蜀图语”印章,则“起到当时这种边贸、经经、政治、军事通关的这种凭证的作用。”
             235ab911b5a15472004f5ca810ce02f.jpg
荥经出土54枚巴蜀图语印章中具有代表性之一的印章上有王字、太阳、闪电、飞鸟及卷云纹

            02c0de92eabaa51fdca112f70618a63.jpg
荥经出土54枚巴蜀图语印章中具有代表性之一的印章上有王字、山川、茶桑、布帛纹

             1752271048093.jpg
       2016年蒲江战国船棺墓出土的巴蜀图语印章共计11枚
       左起除第二枚外分别为眼形、鱼猎、狩猎、鸟、王、鱼猎及江山祭祀图
       但是,央视《荥经先秦墓葬探秘》节目说:“节目中的推论,至今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答案!”
       〔笔者〕
       既然该节目总结说,以上说法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答案,笔者不妨做另一番推论,供读者参考。
       一、荥经先秦墓葬死者是邛都国王室成员
       关于古蜀国的邛都国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沿革篇》34p:“邛为古蜀国。〈禹贡〉梁州之域。商并梁于雍,周职方(掌管地图与四方的职官)以梁合雍。慎靓王五年(前315)秦惠王置蜀郡,(古蜀国)地属之。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临邛县,取邛崃山以为名。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益州,临邛县隶焉。”
       是说秦惠王在公元前311年派张若所筑的临邛城所辖疆域,其前身为古蜀国的发源地和中心。现代考古发掘出的“古蜀八大古城”中,除鱼凫城(在温江)和杜鹃城(在今郫都区)遗址外,其余六个皆在“秦汉时期的临邛县境内”。
       而2016年,今邛崃与大邑交界的“高山古城遗址”,经成都市考古队发掘证实距今4500年,为“古蜀八大古城”中年代最早的。
       晋常璩《华阳国志》载:“赧王四年,秦惠王二十七年(前311),(张)仪与(张)若城成都,周回十二里,高七丈;郫城周回七里,高六丈;临邛城周回六里,高五丈。造作下仓,上皆有屋,而置观楼射栏……(当时)蜀郡州治属县六。户廿七万。”
       蜀郡州治属县六,户廿七万:意为当时蜀郡管辖的今四川省及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一共设置六个县,计27万户,以平圽每户六口计算,总人口160万左右。
       民国《邛崃县志.疆土志》42p:“秦始皇置临邛县时,县治即秦时蜀守张若(所筑)临邛城故地也。当时郡县未定,临邛疆土奄有(包括)今:崇(州)、新(津)、灌(县即今都江堰市)及大邑之地。”
       又“邛”字最早的象形字表示以农耕为业,善歌舞,崇祭祀。后聚集成邑,字形成:邛。
            1752271433808.jpg
       《金文编》中“邛”的象形字
       “蜀”的象形字,为邛国之国徽或图腾,表示开国之君的“蚕从”纵目形象 和 国民以养蚕为主业。
          1752271576200.jpg

《金文编》中“蜀”的象形字

       成书于民国十四年(1925)的《金文编》收载钟鼎文的“蜀”字两个;“邛”字八个。青铜器型有鼎、假(借音字)、觚、簋、壶、戈。铭文有:江吊姬簋、邛君壶、邛季戈、孙吊师父壶。而“邛”的释义为国名。
       〔另见本篇五、关于蜀人崇拜的人皇、蚕丛、鱼凫、杜宇〕

       二、蜀人也崇拜老虎
       西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开篇:“蜀之为国,肇于人皇(注),与巴同囿。”
       人皇:即人皇氏,为中国历史人物,传说中比炎黄更遥远的祖先。盘古后裔中的“三皇”(天、地、人)是最早的三位神祇,都是中国原始社会时期为人类做出过巨大贡献的部落首领。其中,天皇氏是地皇氏之父,人皇氏之祖父。
       “皇”的意思是像太阳一样光辉灿烂,后人遂称人皇为:太阳神。
       始建于大唐贞元十四岁(640)的邛崃金龟山之《凤朝寺》中,第八层台即有“太阳神”的巨大木雕站像:头戴太阳冠,有背光,高约一丈,两旁是四大天王木雕像。(引自凡丁民间调查《金龟凤朝寺和翠屏书院》)
       〔按〕秦灭巴蜀后,巴地和蜀地一并划属益州而独存邛江(今南河)以南的“邛都国”。而巴地、蜀地和邛都国皆有华南虎的分布,并且留下许多带有虎字的历史地名。
       比如今大邑县䢺江镇有虎跳河,因之形成大邑八景之《虎跳䢺河》景观;邛崃桑园镇有“黑虎滩”;紧邻高山古城遗址的邛崃前进镇有虎墩子;下坝地方有石虎寺;南河文笔山附近有“貓坡”(见注)地名;1958年前,邛崃西部山区尚有老虎出没,原先金龟山凤朝寺后的和尚坟园即老虎的栖息地之一。
       王文才老师还说,1983年的《夹关乡志》中有20世纪50年代〈杨氏斗虎〉故事的记载。原孔明乡副乡长骆志全亦曾在《高山寺》围墙外边被老虎抓伤。
       更巧的是,2016年蒲江县出土“成都矛”的地方,历史地名即:飞虎村。因为清嘉庆《直隶邛州志.蒲江卷》载:“蒲江县曾一日内捕获四虎。”
       〔注〕“貓”:手写体为品字形的三个虎字,是邛崃人对虎的戏称。因貓和虎同为貓科动物,形象极为相似。
       综上所述,蜀人在兵器上铸虎头或虎斑纹饰,犹如“巴蜀印章”上的图语丰富多彩,而非“巴人独有”的特权!

       三、关于巴蜀图语印章
       我认为:蒲江战国墓出土的11枚刻有神秘图案符号的“巴蜀印章”,和荥经战国墓葬中出土的54枚“巴蜀图语”印章,都是邛都国的宮庭官印,在派驻之地代表邛都国的王权,当时起边贸、经济、政治、军事通关的凭证作用。
       因为蜀地物产富饶,而在王权时代的邛都国中皆属于“王产”,故而不少印章上皆镌刻有至尊无上的“王”字和“太阳神”符号,象征王权和神权。此外,还有各种矿山和矿产,树木和植物中包括茶、桑以及其制品如茶叶、药材以及丝绸、麻布(即蜀布)等,总之那些图形各异,两地共计六十五枚的印章“图语”各有所指,譬如现今学龄前小朋友们的《看图识字》,具有古蜀的文字功能。
       因为
       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载:“其宝(蜀地物产)则有璧玉、金、银、珠、碧、铜、铁、铅、锡、赭、垩、锦、绣、罽、氂、犀、象、毡、毦、丹黄、空青、桑、漆、麻、纻之饶。”
       而那35座战国墓葬的死者,应当是邛都国派出的王室成员以及辅佐他们的臣僚。在人口不多“全民皆兵”的邛都国军队中应有未成年人和女姓,所以他们使用的兵器长短不一,有的仅是象征性而非实用兵器,比如那柄长仅21cm,却铸造有“魚凫纹”的短剑,说明那个持有者当时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小王子。
       他们驻守荥经这处边关的目的,是为邛都国的王室征收边贸关税。因为这儿与笮都国交界,翻过大相岭即笮都国。当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汉军杀笮都国君长后设汉源县,划属蜀郡管辖。

       三、关于“西南夷”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以中原为中心,将位于今河南以东的民族称为“东夷”;位于今河南以西的民族称为“西戎”;位于今河南以北的民族称为“北狄”;位于今河南以南的民族称为“南蛮”。
       而“西南夷”的说法,是司马相如 或者 汉武帝的发明,出现于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包括今云贵川地区的彝、苗等民族。而彝、苗等民族来自东方的夷族,是不会将自己称为“西南夷”的,他们只会认同自己祖先所建的国家比如蜀国、邛都国、笮都国、滇国等!
       所以,“这里曾经埋葬着一支秦国军队,军队长官是蜀人,士兵则是来自巴蜀大地的不同巴人部落。这支军队从战国时期一直驻守到汉代”的猜测不成立!
       因为,司马相如“以略定西夷”发生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此前的邛都国、笮都国等与秦和汉朝“绝弗通。”
       按
       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是时邛、笮之君长闻南夷(指古滇国)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与滇国待遇一样)。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都国)、笮(都国)、冉駹者(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指古滇国)。”
       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副使王然于、壶充国、吕越人驰四乘之传,因巴蜀吏币物以赂西夷。
       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定筰县筰,笮夷也。汶山曰夷,南中曰昆明(即古滇国),汉嘉、越巂曰筰,蜀曰邛,皆夷种也(皆来自东夷民族)……汉末,夷皆锢之,张嶷往争。夷帅狼岑,槃木王舅,不肯服。嶷禽,挞杀之,厚赏赐馀类,皆安。”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夷,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

       四、关于兵器上带“成都”的铭文
       《荥经先秦墓葬探秘》节目中有研究者骄傲地说,荥经县同心村出土的带有“成都”铭文的青铜矛,将成都建城时间提前了近百年!说此前大家都认为成都地名出现于汉代。大概是该研究者将该青铜矛的铸造期限定在战国(前475~前221年)中期的公元前311年。
       却又以1987年出土于广元市青川县之“九年(前238)相邦呂不韦造”的青铜戈为依据,说荥经县同心村出土的“成都”铭文青铜矛墓葬主人是秦国派驻边关的士兵。
       这种拿晚期器物佐证臆想中的早期历史事件,未免随心所欲且不合逻辑!
       因为后朝“九年(前238)相邦呂不韦造”的青铜戈,无法证明先朝(前311)的过往事件。
       呂不韦:(前292~前235)出生于战国晚期,秦庄襄王元年(前249)被拜为丞相,秦王嬴政十二年(前235)吕不韦饮鸩自杀。
       笔者认为
       1986年出土于今荥经县同心村有“成都”铭文的青铜矛,和1987年出土于广元市青川县之“相邦呂不韦造”的青铜戈,以及2016年出土于蒲江县飞虎村带“成都”铭文的青铜矛,能够同时证明的是清康熙《直隶邛州志.沿革》34p所载:“慎靓王五年(前315),秦惠文王置蜀郡,(蜀)地属之。”其中的蜀地涵盖今四川全省和重庆市,以及云南省和贵州省。
       汉武帝时,仅蜀郡之益州(今成都)即管轄到现今的云南省——当时称为:云南县。(详见:铜官山麓—古临邛历史文化核心区域之一)

       五、关于蜀人崇拜的人皇、蚕丛、鱼凫和杜宇
       古蜀国简史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为李白《蜀道难》中诗句,其中的“茫然”意为模糊不清。但可以肯定蚕丛为开国者,而蚕丛后继者中的柏灌、鱼凫、杜宇、鳖灵则分别来自其他部落,其中杜宇来自东方民族的邛人部落,他们辗转入蜀所经之山被原住民称为“邛来山”,现称“邛崃山脉”。
       这支邛人部落首先沿邛崃山脉到达今云南的昭通,然后打败了以渔业立国的鱼凫王,并且兴修水利而发展稻作农业,因众望所归而称:望帝
       西汉扬雄《蜀王本纪》载:“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灌,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去。鱼凫田于湔山(在都江堰市),得仙(死亡)。今庙祀之于湔,时蜀民稀少。
       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音书识。在今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镇东南部)。有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今崇州)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化(今郫都区),民往往复出。
       郫化:意为杜宇首先在“郫”这个地方兴修水利,发展稻作农业做示范以教化人民,百姓纷纷跟随。今郫县有望丛祠,祭祀望帝杜宇和丛帝蚕丛。
       以上
       各个蜀王各传若干代,当传到鳖灵末代的开明王时,被先秦的秦惠文王灭掉。大约是鳖灵原本杜宇的丞相,其建在成都金沙遗址处的蜀国名不正言不顺原因,从而扶持了杜宇后裔中的一支在邛江(今称南河)以南建立了“邛都国”并且降为侯国,以彰显秦国的正义和实力。
       此说
       见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慎靓王五年(前316),巴蜀相攻击,俱告急于秦,秦使张仪、司马错伐蜀,灭之,贬蜀王更号为侯,后以其地为蜀郡。”
       按
       “邛都国侯国”从慎靓王五年(前316)起,历经秦始皇时期(前259年~前210)到西汉初年,一直被秦置的临邛县监管,直至西汉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邛都国王被汉兵所杀,邛都国人被迫迁到今西昌降为邛都县为止,共计存续215年。
       邛都县之邛人于是成为彝族六昭(即六支)中的一支,被汉武帝称为“西南夷”写进司马迁的《史记》中,历代皆被称为“夷族人”。1956年,毛泽东将“夷族”改为:彝族。
       又
       民国《邛崃县志》110p:“城南二里为南河南……河边有金牛庵,古庙也。”至于古到何时无人确知。
       笔者分析
       金牛庵始于慎靓王五年(前316)。因为望帝杜宇为中国古代帝王之—,被列入宗庙祭祀是古代的礼制,所以秦人允许邛都国人祭祀先祖杜宇是符合中原礼制的,到汉代和三国时期又增加祭祀李冰 以及 祖先原本邛都国人的孟获,再也合适不过!
       而清康熙《直隶邛州志.沿革》34p载:“邛为古蜀国……”是说先秦到西汉时期,临邛县域(含邛都国等川西地区)是古蜀国的发源地和中心,所以笔者说:“一座《金牛庵》,半部古蜀和四川史。”一点也不夸张!
       按
       邛人为九夷之一,祖先是蚩尤。涿鹿之战时蚩尤被黄帝擒杀,之后,九支夷人分别辗转迁往西南地方,成为今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他们的共同祖先都是蚩尤。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夷,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
       邛人则来自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的“邛成”地方。
       邛成:《说文解字》“邛地,在济阴县。译,邛指邛成,是济阴郡的属县,在今山东成武县东南。按,王绍兰说:‘尧葬邛山之阴(北面),成山之阳(南面),后于两山之间置县,因名邛成。’”
       《史记.五帝本纪》:“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以上
       所有引证皆采用正规出处或历史类央视节目和百度百科,绝无笔者臆想成分,读者可随意搜索相关词汇!

       【正录】
       西汉扬雄《蜀王本纪》(明.郑朴 编辑版)载:“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灌,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去。鱼凫田于湔山(今都江堰市),得仙(死亡)。今庙祀之于湔,时蜀民稀少。
       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音书识。在今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镇东南部)。有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今崇州)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化(今郫都区),民往往复出。
       望帝积百余岁,荆(今湖北省)有一人,名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鳖灵为相。时玉山(今都江堰市玉垒山)出水,若尧(时)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
       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帝生卢保,亦号开明。
       望帝去时子规(杜鹃鸟)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望帝,杜宇也,从天堕(经邛来山至蜀地的邛人部族首领)。
       开明帝下至五代,有开明尚。始去帝号,复称王也。天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徙蜀山。王无五丁,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号曰石牛。千人不能动,万人不能移。
       蜀王(开明氏)据有巴蜀之地,本治广都樊乡(原华阳县),徙居(迁都)成都。(公元前311年)秦惠王遣张仪、司马错定(灭)蜀,因筑成都而县之(即成都县,与郫县、临邛县和今重庆市瑜州区合称:巴蜀四大古城)。成都在赤里街,张若徙置少城内。始造府县寺舍,令与长安(今西安)同制。
       秦惠王时,蜀王不降秦,秦亦无道出于蜀。蜀王从万余人,东猎褒(斜)谷,卒见(不期而遇)秦惠王。秦王以金一笥遗(赠送)蜀王,蜀王报以礼物,礼物尽化为土。秦王大怒,臣下皆再拜,贺曰:“土者,地也,秦当得蜀矣。”
       《秦惠王本纪》曰: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大便金(痾金子)。牛下有养卒(石牛还生有两头石牛),以为(说)此天牛也,能便金。蜀王以为然,即发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即金牛道),致三枚(三头石牛)于成都。秦道得通,石牛之力也。后遣丞相张仪等随石牛道伐蜀焉。
       武都(今甘肃省陇南市下辖市辖区)人有善知(人名),蜀王者将其妻女适蜀。居蜀之后,不习水土,欲归。蜀王心爱其女,留之,乃作《伊鸣之声》六曲以舞之。
       武都丈夫(善知)化为女子,颜色美好,盖山之精也,蜀王娶以为妻。不习水土,疾病欲归,蜀王留之,无几物故(不久病故),蜀王发卒之武都担土(到甘肃武都取土),于成都郭中(城中)葬之。盖地三亩,高七丈,号曰“武担”,以石作镜(墓碑)一枚表其墓,径一丈,高五尺。
       于是,秦王知蜀王好色,乃献美女五人于蜀王。蜀王爱之,遣五丁迎女。还至梓潼(四川省绵阳市辖县),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一丁引(拉拽)其尾,不出。五丁共引蛇,山乃崩,压五丁。五丁踏地大呼,秦王五女及迎送者皆上山,化为石,蜀王登台,望之不来,因名五妇侯台(地名遗迹)。蜀王亲埋作冢,皆致万石,以志其墓。
       秦惠王遣张仪、司马错伐蜀。王开明拒战,不利,退走武阳(今四川犍为县),获之,为仪所灭。
       秦王诛蜀侯恽,后迎葬咸阳。(由于)天雨,三月不通,因葬成都。蜀人求雨,祠蜀侯必雨。
       关于古蜀国后话
       当来自楚地的开明王—鳖灵所建的蜀国灭亡后,望帝杜宇的魂灵变化成为杜鹃鸟,飞出丛林声声呼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此时正值早春二月春耕播撒谷种的时节,蜀国人民于是叫杜鹃鸟为:布谷鸟。
       所以
       邛崃十方堂之处《金牛庵》古庙中供奉的石像——蜀王杜宇又称为:谷王。胸前饰有稻穗。
1752273078204.jpg

铜官山麓《金牛庵》中的三王石像(中为蜀王杜宇、左为川王李冰、右为蛮王孟获)

       由于杜宇在蜀民中根深蒂固的威望难以动摇,当鳖灵建都于今成都金沙遗址处的开明王国被灭掉后,秦国出于稳定民心,扶持了杜宇后裔的一支在邛江(今称南河)以南至大相岭—今称荥经的地方建立了邛都国,以盐、铁、铜矿、茶叶、漁猎等为业。直到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被灭国后迁到今西昌地区降为“邛都县”,乃至唐玄宗天宝以后,因为云南的南昭国投靠土蕃时,今南河以南的临溪县域划为临时性的“行巂州”,安置古邛都县人共计长达四十六年!

       关于蚕丛、鱼凫和杜宇的图腾
       无巧不成话!笔者收藏于上世纪末的战国青瓷扁壸 和 柳叶形青铜短剑上,分别饰有蚕丛、鱼凫 和 杜宇(望帝)的图腾,供广大读者研究。
       (1)战国原始青瓷扁壶
       特征和意义
       此件黄褐色仿青铜礼器壶,应为蜀地产传世战国原始青瓷器。通高23.5cm;扁圆口径8cm;腹部最宽处13cm;饼脚。具有战国后期成熟青瓷特征,如若经过专家确定,将使邛窑烧造历史至迟上溯到古蜀国的邛都国时期!
       分析:为邛都国的礼器之一
       〔注〕战国原始青瓷:为陶器向成熟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其烧结程度与规整造型体现了战国时期原始瓷制作技术的显著进步,既保留了礼器的庄重感,又兼具实用器物的功能特征。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原始瓷青釉印水波纹提梁盉,是战国时期原始瓷器的代表性器物,该器物高17.7厘米,口径7厘米,整体造型仿青铜器形制,盉身施青中泛黄的釉层,釉面厚薄均匀,肩部装饰连续水波纹,通过模印技法形成流动韵律感。
1752273424683.jpg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原始瓷青釉印水波纹提梁盉


cd549f4d2e142090579d71cf4c7e844.jpg

笔者收藏的战国原始青瓷扁壶壶口

971af1517f53ea9c50cfd4a323036e1.jpg

笔者收藏的战国原始青瓷扁壶壶身(两面纹饰一致)

       〔分析〕
       腹部中央人头似蚕蛾,圆眼凸出,翅膀做方形大耳,蚕蛹形尾部,表示蚕丛;颈部两侧的耳为鸟形似杜鹃,表示杜宇;人头顶上的叉形器,表示鱼凫;叉形器两边各三柄柳叶形短剑,表示蚕丛、鱼凫和杜宇皆以武力取得王位并象征权力;肩和腹部两侧皆饰以方格形田畴,结合颈部两侧的鸟形耳,表示化为杜鹃的杜宇声声呼唤亡国的蜀国子民赶紧:“布谷、布谷。”

ef18f37788d71fa6e8d80c88e24511b.jpg

笔者收藏的战国原始青瓷扁壶饼形底脚


       (2)柳叶形漁猎纹短剑
       总长34.5cmm,剑身最宽3.2cm;剑柄最宽处5cm。
       纹饰:
       剑柄为托举式的立人形象,双臂及双腿各由两条大鱼组成;头部和胸部、腹部皆由鱼叉及鱼叉上穿刺的鱼来表示;竖直的叉形器杆由剑柄直贯剑端:叉形器杆两侧的水波纹、卷草纹之间有游动的鱼群和鱼鹰。
       分析
       此柄“柳叶形渔猎纹青铜短剑”构思奇妙,表现鱼凫和杜宇时期乃至邛都国的蜀人漁猎场景。因笔者收蔵于上世纪末的邛崃古玩市场,形制与2016年荥经出土的“柳叶形短剑”类似,分析此柄短剑的持有者是邛都国高等级人物,象征邛都国的最高权力。
       附图
c95ed4547a73c1bd000268df55bcd82.jpg

柳叶形渔猎纹短剑一面

c5dc83b87306c2b1b00d480fc823fb5.jpg

柳叶形渔猎纹短剑另一面


       【说明】
       以上描述仅为个见,如有专家鉴定出具证书的话,笔者愿意将上述两件器物捐赠给成都地区任何一家博物馆,为“邛为古蜀国”提供佐证!
                                                                                                  2025/7/11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