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评论=====
广安主城区人行道“无盖陷阱”频现,谁偷吃了这座城市的良心?
谢歌说事
晨练的张大爷来电投诉说,路遇吃人下水道黑洞,一脚踏空,险些坠落井内被取了项上人头,惊出一身冷汗。
让我们先来看一段满含安全隐患的现场视频↓↓↓,时长00:33
[color=rgba(255, 255, 255, 0.8)]
从视频上获悉,隐患地点位于广安枣山街道办事处西溪首府二期背后,一条依山而建的公路人行道上。↓↓↓
人行横道线上,三个黑洞洞的深井赫然张着“嘴”。这些深度在1.2米至1.8米不等的窨井,盖子不翼而飞,如同潜伏在路面的“吃人陷阱”。↓↓↓
网友说,如今走路都必须练就低头看路的绝技以防不测。
是啊,一块井盖,技术含量几何?更换成本多高?答案显而易见。它本应是城市安全最基础的防护网。然而在广安主城区,这道防护网却脆弱得如同纸糊,小偷的黑手似乎总能快过城市建设管理者的脚步。
其实,这令人后怕的一幕,不过是广安主城区下水道窨井盖安全隐患常态化上演的最新一幕。近年来,主城区井盖被盗已成常态。这“常态”二字,冰冷刺骨,它刺穿的是城市管理的失职与麻木。是巡查的密度形同虚设?还是维修的效率堪比蜗牛?抑或是管理的优先级里,市民的脚下安全根本排不上号?光天化日之下,人行道上的公共设施屡屡失踪,这绝非简单的治安问题。当“下水道井盖是一座城市的良心”这句常识性论断,在广安却成了市民充满无奈与愤怒的质问:
为什么一座城市就搞不好一块窑井盖?
小偷盗走的只是几块铁盖,而管理部门持续的“隐身”与行动的迟缓,被偷走的则是市民对城市治理能力的信任和最基本的安全感。1.8米的深井能瞬间吞噬一个鲜活的生命,而管理的长期缺位,则是在一点一滴地蛀蚀城市文明的基石。
那么,到底是谁漠视了这座城市的良心,井盖被谁偷吃了呢?
尤其讽刺的是,夏季已至。这条本可供市民纳凉散步的路段,却因这些无盖深井的存在,变得危机四伏。夜幕降临,视线受阻,行人如同行走在雷区,每一步都令人提心吊胆。所谓的城市良心,此刻非但未能守护市民,反而成了悬在头顶的“定时炸弹”。面对显而易见的危险和市民的持续担忧,辖区住建部门被呼吁加强巡查和维修,确保行人安全。但当“加强”成为口号,“确保”成为事故后的陈词滥调,这样的回应,其诚意恐怕比那被盗的井盖还要轻飘。
真正的责任担当,不在于出事后的口头承诺,而在于隐患发生前的未雨绸缪,在于井盖丢失后的第一时间填补,在于彻底打破这种“丢盖成常”的荒谬局面。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散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