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段如之奈何?——《用法》指瑕四
说明
本学期对小学、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指瑕的41篇网文,其中已上贴的12篇(或整篇或篇的部分)指向标点符号——还有3篇待上贴。
本文是对《用法》指瑕的第四篇。若笔者所指差错全真,则4篇网文指瑕合计差错处数27,差错个数16.6,《用法》差错率达3.5/万(超过1/万为不合格图书)。
知识性差错(1-2)
语法性差错(1-2)
用词差错(15-4)
体例差错(4-0.4)
《标点符号用法》,1页:
2.5
语段expression
指语言片段,是对各种语言单位(如词、短语、句子、复句等)不做特别区分时的统称。
浅析
语段的定义、其外延的列举,语段的使用、其呈现的体例,均似不妥。
一、语段的定义不妥。
(一)“语段”一词之义,在《用法》发布前已存在,在语言学界已有公论:
1.“语段”,是句群(句子群体),是句组(句子组合);
2.“语段”,含若干句子(两个句子以上);
3.“语段”,介于句子和段落之间的语言单位。
(二)语言学界之论。
1.辞书释义。
【句群】也叫语段。由前后衔接、表达中心语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组成,介于句子和段落之间的语言使用单位。如:“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这是一个由三个句子构成的句群。(2001年版《新华词典》532页)
【语段】即“句群”(532页)。(2001年版《新华词典》1203页)
【语段】文章或话语中由若干句子组成的、根据内容划分成的部分。也叫句群。(2017年版《现代汉语词典》1601页)
【句群】语段。(2017年版《现代汉语词典》707页)
【语段】由前后连贯共同表达一个中心意思的若干个句子组成的语言片段。也说句群。(2014年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1611页)
2.《现代汉语》等专著释义。
句群也叫句组,它由前后连贯共同表示一个中心意思的几个句子组成。(《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下册]148页)
句群也叫句组,或称语段、超句体等。所谓句群,就是在语义上有逻辑联系,在语法上有结构关系,在语流中前后衔接连贯的一群句子的组合,是介于句子和段落之间的或者说是大于句子而小于段落(或等于段落)的语言表达单位。(《现代范文语法分析》,389页)
3.《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等释义。它们的重要性在于“在编写中学语文教材和进行语文教学中,在涉及语法问题的时候,参酌试用这里提供的语法体系和名称术语”。
1.5 句群 句群,也叫句组,或称语段,是前后衔接连贯的一组句子。一个句群有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
5.句群 句群是由前后衔接、表达中心语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组成的语言使用单位。(《中学语法教学实施意见》)
4.《百度百科》释义。
语段,话语单位。句子与句群组合而成的。与上下文相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一段话,或一个片断。有时语段与文章段落在形式上相重合,有时一个文章段落包含几个语段。如:“义理和考据,是属于文章内容方面的问题。在我们说来,讲究义理就是要求观点正确,论据充分;讲究考据就是要求材料准确。‖辞章是属于文章形式方面的问题。在我们说来,讲究辞章是要求适合于内容的完美的形式。”这一段落可切分为两个语段(‖为切分标记)。
综上,“语段”,是一种语言单位,而非“各种语言单位”,它是正常表达之说,而非“不做特别区分”之说,它是特称,而非“统称”。“语段”,是句子的群体、组合,它至少两个句子,而非《用法》中关于“语段”的外延“词、短语、句子、复句等”,如此外延,与语言学界认可之“语段”无一对得上,特别是其最大的语言单位只是一个句子。
或曰,“复句”后有“等”字,这“等”字可能就是“句群”的省略。
答曰,一是“词、短语、句子、复句”全与“句群”无关,即使“等”意为“句群”,“等”之前的列举都是错的。二是《用法》并不承认“语段”就是“句群”,在《用法》中如此出现“句群”一词(见下),既如此,“等”就只可能是对“词、短语、句子、复句”的煞尾,即全部列举后的总结。
A.8
括号可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句内括号用于注释句子里的某些词语,即本身就是句子的一部分,应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句外括号则用于注释句子、句群或段落,即本身结构独立,不属于前面的句子、句群或段落,应位于所注释语段的句末点号之后。
我们还注意到,对“语段”的定义是《用法》的重头戏之一。在它的《前言》中这样郑重其事地说:
——增加了对术语“标点符号”和“语段”的定义(2.1/2.5);
但是,“语段”既不是科技新词,也不是网络新语,而是旧有之词(不是古而有之的旧词)。《用法》的提出并归口者、起草者、发布者可以对它随意删除旧义赋予新义吗?可以无视语言学界的共识吗?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二、其外延的列举不妥。
按《用法》定义之述,语段就是“词、短语、句子、复句等”。如此呈现之谬有二:
1.以为“复句”可与“句子”并提。
句子可二分为单句、复句。句子与复句分居上下两个不同层次。两者因不同层次而不可并提。
2.以为“复句”之位高于“句子”。
因为语言单位“词、短语、句子、复句等”是从低到高排列的。复句位在句子之后,这就给人以错觉。
三、语段的使用不妥。
《用法》对“语段”的定义,内涵、外延都是错的。因为“语段”的定义是错的,所以,对“语段”的使用也是错的。《用法》中错用“语段”的有15处,4页起。
4.5.1 (顿号)句内点号的一种,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
4.7.1 (冒号)句内点号的一种,表示语段中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的停顿。
4.8.1 (引号)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或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
4.8.3.1(引号)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
4.8.3.3(引号)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
4.9.1(括号)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的注释内容、补充说明或其他特定意义的语句。
4.10.1(破折号)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某些成分的注释、补充说明或语音、意义的变化。
4.11.1(省略号)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某些内容的省略及意义的断续等。
4.12.1(着重号)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某些重要的或需要指明的文字。
4.12.3.1 (着重号)标示语段中重要的文字。
4.12.3.2 (着重号)标示语段中需要指明的文字。
4.15.1 (书名号)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出现的各种作品的名称。
A.1 即使有时说明文字较长,前面的语段已出现句号,最后结尾处仍不用句号。
A.2当含有疑问词的语段充当某种句子成分,而句子并不表示疑问语气时,句末不用同号。
B.2.2 句外括号行文末尾是否用句号由括号内的语段结构决定:若语段较长、内容复杂,应用句号。
使用“语段”之错,每处计差错1个;参照“一本图书中,同一错别字重复出现,每面计1次,最多计4次”(《图书编校质量差错判定和计算方法》)的说法,按“最多计4次”算,差错个数4。
四、其呈现的体例不妥。
1.统称与否同现。
同一句中涉及语言单位,有统称说“语段”的,也有不统称说“句子”的。体例应一不一。
2.相容变不相容。
《用法》中的语段,它与句子是相容的,因为语段外延包括句子;但两者同时呈现在同一句中,就是不相容了。这也是体例应一不一。
错处4例,《用法》2页起。
4.1.3.1 (句号)使用句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陈述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4.2.3.1 (问号)使用问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疑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4.3.3.1 (叹号)使用叹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感叹语气和语调或带有强烈的祈使、反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4.4.1(逗号)句内点号的一种,表示句子或语段内部的一般性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