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在腾迅网发表《全红婵无缘世锦赛后晒照:绝美晚霞!央视记者: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消息之后,原本燥动不安的网络空间便显得愈加沸热起来:“2025年世锦赛名单中,全红蝉已被15岁小将谢佩铃取代了!”
全红蝉三缺席大赛,粉丝们怒了:“真伤还被弃?”而官方的解释是,她的脚踝旧伤复发。可是在这一伤情的背后,可能暗示着更加复杂的问题......
从IP地址来看,全红婵目前依然在广东进行恢复性训练。而对于她的落选,央视体育跳水专项记者杨烁表示:“全红婵因为错过了世锦赛选拔,根据规则,全红婵遗憾的无缘本次世锦赛的阵容。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综合各媒体相关报道,述评于下。
如今的全红婵已经18岁了,也从14岁的跳水小天才变成了18岁的跳水老将。 她也知道跳水是吃青春饭的项目,知道自己将来会面临更大的压力,然而她做好准备去迎接更大的挑战了吗?
跳水的残酷在于巅峰期稍纵即逝,对于刚参加跳水比赛的全红婵来说,跳水还可以游刃有余。 如今18岁的全红婵,明显感觉到了身体状态的变化,她大方地承认自己的身高长了,体重也增长到了四十多公斤。
笔者认为,记者杨烁的“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符合体育竞技的残酷现实——“花无百日红”。想当年的“跳水女皇”高敏,如今不是辉煌不在只好回老家自贡种甘蔗吗?何况全红婵长得五官端正,容貌靓丽,又是世界泳坛名宿郭晶晶的干女儿,因而不管今后命运如何跌宕起伏,她都不可能回老家湛江“开家小卖部”,或打鱼或种庄稼。
现年17岁的全红婵,自2021年东京奥运以14岁之龄摘下10米跳台金牌后,她一度成为“全民偶像”。她曾说自己从没去过游乐园,梦想是开家小卖部吃辣条,只想赚很多钱给因车祸致残的妈妈治病。全国观众为这个贫寒少女逆袭的故事动容,国家也以她为举国体制的宣传样板,媒体、地方政府和国家队全力围绕她打造“冠军神话”。
她成了“为国争光”的金牌代言人。从那之后,她出行有专人随行,家门口有安保,地方政府安排专车接送。在全运会夺冠后,她的幸运物“小驴玩偶”掉落在西安,组委会三个小时内找回。
据资料显示,全运会正是为奥运输送冠军的前哨战。自1995年《奥运争光计划》起,我国体坛便聚焦“小、巧、难、女、少”五类项目,专攻跳水、体操、射击、乒乓、羽毛球、举重等夺金的“快车道”。
从1984年起,约四分之三的奥运金牌集中于上述六项,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由女性夺得,东京奥运中近七成代表团成员为女性。而压水花技术要求运动员身轻体柔、控制精细,这正是未成年女孩的生理优势。所以中国体育管理部门便以此为基础,从小接受“魔鬼式训练”。
但这一切,在全红蝉步入青春期、竞技状态起伏后迅速生变之后,即2024年巴黎奥运之后,全红婵状态下滑。先是在世界杯赛中连败给队友陈芋汐,随后在全国冠军赛前一天便因伤退赛,错过了新加坡世锦赛资格,继而回广东康复。
外界注意到,她这次回乡没有了以往的专车、随行、安保等高规格接待。从社交媒体发布的照片中,可见她面容沉重,毫无笑意。7月4日,中国游泳协会发布的2025年世锦赛名单中,她已被15岁小将谢佩铃取代。
当然,全红婵的“体态变化”也成为舆论焦点。一些网民指责她“不自律”,怀疑她是否还能参加洛杉矶奥运。这种从封神到质疑的落差,便凸显出了体育体制以“金牌为唯一价值”的这种冷酷逻辑。
全红婵如今17岁,正值从未成年向成年过渡的人生阶段,身体发育带来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爆发力、柔韧性和压水花控制力。
事实上,这也是为何体育体制倾向于在选拔阶段就锁定年幼女孩——轻盈、柔软、神经反应快,是完成跳水高难动作的理想状态。然而,这也意味着黄金竞技期极短,一旦成长、发育或伤病便会被迅速替换掉。
相比之下,西方体育体系鼓励成年后进入高峰期,更重视身心发育、教育和长远发展,很少让未成年女孩承担国家金牌压力。这种模式差异,其本质是对“人”的看法不同。
2008年奥运男子三米跳板金牌得主何冲曾警告说,10米跳台存在极高风险,如果胸腔拍水则可能引发晕厥、失控。由此可见,全红婵等小姑娘能频繁地完成极限动作,是拿命在拼的。难全红蝉的母亲曾拒绝亲戚借钱请求,她说:“我女儿用命换来的钱,不敢借出去。”
笔者相信,全红婵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被体制使用后又边缘化的天才少女。当她们失去“唯一保障金牌”的光环之后,其命运便会急转直下。一切“待遇”皆与成绩挂钩,只有继续夺冠,才能保有她曾经拥有的一切。
可是,随着步入成人阶段,全红蝉的体态变化是难以抗拒自然现象。与所有女孩子一样,她掌控不住实出必然。可是18岁青春期的全红蝉很幸运,她已成为了绝美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