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东部乡镇的贫困户在需要转院进城时,必须跋涉至城西的回风中医院才能享受不垫付费用的政策便利。而地理上更为邻近、就医更便捷的南坝、南池中心医院,却要求患者先行垫付大额费用,事后再去医保局报销。医保部门声称“遵循省文件”和“借鉴南充经验”,在优化资源调配。然而科学化、合理化的优化,应注重公平与便利,而非僵化执行。当前中医院孤悬于城市西北,东部乡镇居民只得舟车劳顿,所谓的“优化”俨然成了一纸空谈。南坝中心医院为何不能成为巴州东部片区新“巴中经验”的起点?资源分配又何故不能兼顾区域均衡与民众便利?
这种一刀切的报销模式,更让贫困户承受着本不应有的负担。微薄积蓄难以应付突如其来的垫付压力;来回奔波报销之途,无形中加剧了贫困家庭的身心压力。当“不垫费”成为拴在特定医院门楣上的特权,这无疑是以行政之绳,束紧了贫困群体的求医之路。政策制定者似乎更应体察困境中的冷暖痛楚——医疗本应是人间暖意,不是冰冷迷宫中的无奈追逐。
最令人叹息的是,“智慧科技”在此失灵:既然大数据与互联网能贯通万物,为何医保报销依旧深陷“先垫后报”的泥潭?本应指尖轻点即可完成的“免垫付”,成了需要肉身奔波的“手动档”?技术在医保体系中的缺位,无声加剧了困境者攀登健康的艰辛坡度。
惠民政策不该制造新障碍。巴中市医保局应直面问题核心:医疗政策的底线,不该由最脆弱群体承担其失效代价。
请尽快破除“唯定点医院免垫付”的制度壁垒,允许患者根据实际在符合条件的城区医院免垫就医;
请加速建设并普及“智慧医保”,将实时结算普及至所有定点医疗机构;
最关键的是,要敢于审视和调整不合理的资源布局。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是“纸上谈兵”,必须以民众就医便利为原则重新规划,让政策最终在现实中温柔落地,而非成为困局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