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西高铁不再是纸上蓝图了。
2025年9月,环评和水保全数获批,11项开工前置手续终于走完,这意味着,这条连接宜宾与西昌的350公里时速高铁,从“能建”变成了“马上建”。
四川段先行标10月12日挂网招标,12月30日就要打第一根桩——不是试点,是真刀真枪动土。
更让人意外的是资金来源变了。
国铁集团没再靠财政输血,而是玩起了金融组合拳:30亿专项债+40亿REITs,用攀钢的矿运收益做底层资产,这在西南还是头一回。
钱不是天上掉的,是把基础设施的未来收益提前变现,聪明,也说明政府真想把这事干成。
线路也悄悄改了。
雷波到美姑段新发现一条活动断裂,设计单位没硬扛,直接把隧道口外移2.3公里,多花4亿,但换来了安全。
这不是妥协,是专业。
西昌西站要变身“三线交汇”的超级枢纽,从350万客流猛增到1200万,站房扩建、地铁预留全安排上,凉山州这回是真把高铁当成了城市升级的钥匙。
最接地气的是宜宾长江大桥——汛期水太低,施工队干脆把钢桁梁换成钢混组合梁,省了8个月工期,还省下3.6个亿。
技术不是炫技,是跟着自然节奏走。
这条高铁,不再只是拉游客去泸沽湖的快车,它正在重塑川西南的经济逻辑:矿产能运出去,人能流进来,城市能长高。
它不浪漫,但很实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