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9:30,五丁社区以“文化惠民、公益联动”为核心,举办“乐享五丁社区音乐会”。活动特邀从大凉山走出的彝光行乐队5位大学生音乐人,将彝族非遗音乐元素与现代艺术表达相融合,不仅为居民呈现了一场高水准的文化盛宴,更搭建起“山区学子成长故事传递+社区公益力量汇聚”的桥梁,成为社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实践。
彝音溯源:从大凉山到成都,用歌声讲好奋斗故事
此次音乐会的核心表演者——彝光行乐队5位成员,均来自大凉山深处的喜德县、昭觉县。“小时候要走两小时山路才能到学校,背着干粮翻山越岭,是山歌陪着我们走过最难的路。”在演出间隙的“音乐与成长”主题访谈中,乐队队长马约则的讲述让现场瞬间安静。学子们分享,走出大山后,他们在成都高校系统学习作曲、编曲,始终坚持将彝族月琴、口弦等传统乐器的韵律,以及大凉山的自然风光、民俗故事融入创作,此次带来的开场曲《自然交响曲》,正是以彝族古老的“毕摩调”为灵感,用旋律复刻了大凉山的鸟鸣、溪流与风声;而《待我到山顶》则改编自彝族民间歌谣,歌词里“山顶的太阳照见求学路”,既是他们自身的成长写照,也让在场居民深刻感受到山区学子向阳而生的力量。
曾参与大凉山支教的社区居民说“我在大凉山支教时,学生们也是这样带着对知识的渴望翻山上学!”在互动环节主动走上台,拿出当年与学生的合影,与乐队成员隔空“对话”。她坦言,这场音乐会不仅是听觉享受,更让她重温了支教时的感动,“看到这些孩子把家乡文化带出来、活起来,特别欣慰”。真挚的分享引发全场共鸣,不少居民自发为学子们鼓掌,现场形成“个人故事—集体记忆—情感共鸣”的温暖闭环。
老少同台:社区文化活力迸发,共绘和谐图景
音乐会中段,五丁社区合唱团的成员身着统一服饰登台,演绎经典曲目《春风十里不如你》。合唱团成员由热爱音乐的社区居民组成,舞台上老辈的沉稳与青年的朝气相映成趣。“能和大学生一起唱歌,还听到这么特别的彝族音乐,感觉自己也年轻了!”合唱团成员张阿姨演出后难掩激动,她表示,社区经常组织文化活动,但“与山区学子同台”还是第一次,这种跨年龄、跨地域的文化碰撞,让大家对“社区是家”有了更深的理解。
此次同台并非偶然。据社区负责人介绍,前期社区通过“居民议事会”收集文化需求时,不少居民提出“希望有更有特色、有温度的活动”,因此社区特意对接高校“山区学子帮扶项目”,邀请彝光行乐队走进社区,既满足居民文化需求,也为大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实现“资源互享、文化互通”。
公益联动:以音乐为媒,让爱心在社区流动
“听一场歌,献一份爱”——音乐会特别设置“公益传递”环节,依托五丁社区公益基金,发起“助力山区教育”捐赠行动。
“这些孩子用歌声打动我们,我们也要为他们的家乡出份力!”居民们纷纷响应,有的带着孩子一起捐赠绘本,有的现场扫码捐款,不少人还在“爱心留言卡”上写下对山区孩子的祝福。彝光行乐队成员们看到这一幕,主动现场加唱一首彝族祝福歌,“谢谢成都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我们会把这份爱心带回大凉山!”乐队主场土比阿呷说,这次演出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不止有艺术价值,更能成为连接爱心的纽带”。
同心共鸣:歌声映初心,凝聚社区发展新动能
活动尾声,全体演职人员与现场居民共同起立,齐唱《我和我的祖国》。激昂的旋律中,彝族音乐元素与爱国情怀相融,台下老人、孩子、大学生的歌声汇聚在一起,成为音乐会最动人的收尾。
此次音乐会不仅是一场文化活动,更成为五丁社区推进“文化赋能社区治理”的缩影。社区党委书记表示,未来将持续探索“文化+公益+民族团结”的活动模式,一方面引进更多优质文化资源,丰富居民精神生活;另一方面通过公益行动凝聚社区力量,让“邻里互助、向上向善”的氛围更加浓厚。参与居民则反馈,这场音乐会“有文化深度、有情感温度、有公益力度”,既了解了彝族文化,也感受到社区的凝聚力;彝光行乐队的学子们也承诺,会把在五丁社区的收获带回学校,继续用歌声传递大凉山的故事,让更多人关注山区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
从大凉山的山间歌谣,到成都社区的同心合唱;从个人成长故事的分享,到社区公益力量的汇聚,这场音乐会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既让居民享受了文化盛宴,更凝聚了社区发展的精神力量,为基层社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写下了生动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