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渡船“以旧换新”变“要钱不要船”:龙坪村2014年船补资金去向成谜
“2014年就该换的新渡船没等来,说好的补贴款也没了下文,这钱到底进了谁的口袋?”近日,柏林乡原龙坪村三、四、五社村民向记者反映,当年红光板桥电站协调的渡船“以旧换新”政策落地时,龙坪村委会放弃申领新船,转而领取了专项补助资金,但这笔关乎村民出行安全的“民生钱”此后便踪迹全无,至今未公开去向。
政策落地:2014年渡船更新本是民生实事
龙坪村原三、四、五社紧邻河流,渡船是村民跨河出行、运送农资的唯一通道。据村民回忆,2014年,仪陇红光板桥电站根据当时全国推进农村老旧渡船报废更新的政策要求,协调相关部门将村里的老旧渡船纳入“以旧换新”计划。“当时电站和村里都说,旧船报废后能换一艘安全标准更高的新渡船,费用由各级补贴承担,村里不用花钱。
这一政策并非空穴来风。2013年财政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出台的《农村老旧渡船报废更新中央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明确,2014至2015年将集中开展农村老旧渡船标准化改造,新船造价可获中央、省、市多级财政补助,最高可达造价的80% 。四川省也同步实施乡镇船舶安全管理规范,要求对老化渡船优先更新,保障群众渡运安全 。村民们当时满心期待,终于能告别那艘“逢大风就摇晃”的破旧渡船。
蹊跷转折:龙坪村委会何经波支部书记“要钱不要船”引质疑
然而,政策推进过程中的一个转折让村民们始料未及。2014年底,村民们发现旧渡船被拖走报废,却迟迟不见新渡船踪影。向村委会询问时,时任村支书何经波才含糊透露,“村里申请了资金补助,没要新船”。
这一操作明显违背政策初衷。根据湖南省同期出台的渡船改造实施方案,老旧渡船更新必须“以船换船”,更新一艘新船的同时必须拆解报废一艘旧船,且新船由主管部门统一招标建造、直达指定水域 。即便因特殊情况无法置换新船,补助资金也应用于渡运安全提升等相关领域,如改建码头、添置安全设施等 。但龙坪村村委会既未说明“要钱不要船”的决策依据,也未将资金用于改善渡运条件——旧船报废后,村民无船船摆渡,安全风险陡增。
更令村民不满的是,这一重大决策从未征求过受益社村民的意见。“三、四、五社的渡船,凭啥村里一句话就改领钱了?领了多少、怎么用,我们一无所知。”村民代表表示,多次要求查看资金申领文件和使用明细,均被村委会以“资金由上级统筹”为由拒绝。
资金迷局:十余载“糊涂账”至今未公开
如今十年过去,当年“以旧换新”的补助资金去向仍是未解之谜。根据渡船改造政策要求,补助资金申领需经过“村申报、乡审核、县审批”流程,资金到账后需在渡口或村务公开栏公示至少10天 ,且使用情况需接受财政、交通部门监管。但龙坪村村民翻遍历年村务公开记录,未找到任何与该笔资金相关的公示信息。
村民们怀疑资金被违规挪用。有知情村民透露,当年负责对接此事的村干部从未提及资金金额,仅私下说过“补的钱不多”,但按同期同类渡船改造标准,一艘标准化渡船补助资金可达数万元。“就算只有两三万,也是该用在渡运安全上的钱,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没了。”
类似案例中,安徽淮南明确规定,渡船更新补贴资金必须专款专用,用于新船建造或渡运安全提升,违规使用将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严肃处理 。龙坪村这笔“失踪”的补助资金,显然违反了“专款专用、公开透明”的资金管理原则。
村民诉求:查清资金去向,补全安全欠账
核心诉求包括三点:一是公开2014年渡船“以旧换新”项目的申报材料、补助资金金额及拨付凭证;二是说明村委会“要钱不要船”的决策程序及资金实际使用情况;三是若资金被挪用,要求限期追回并用于改善当地渡运条件,或按政策补建标准化渡船。
“渡船是我们的‘生命线’,政策补贴是保障安全的‘定心丸’。”村民们表示,这笔资金无论数额大小,都属于专项民生资金,必须给村民一个明确说法。村民们期盼,能早日揭开这笔十年旧账的真相,让政策红利真正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