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百模论剑·第二届全国“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创新大赛颁奖大会在蓉落幕。在这场全国顶级的AI竞技舞台上,成都市树德中学自主研发的“树德号智能体”项目凭借务实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技术架构脱颖而出,成功斩获一等奖。
此次进入总决赛的项目共有55个、一等奖名额5个,在分获一、二、三奖的12个“AI+教育”项目,“树德号智能体”是国内唯一由中学选送的项目!这也标志着“树德号智能体”在技术创新与教育深度融合方面,已从概念探索走向成熟应用,走在全国前列。
(↑获奖证书)
>>>树德智慧闪耀全国赛场 本次大赛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指导,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数字经济专委会与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主办。赛事以“赛聚英才,智链蓉城,以赛促产,生态成势”为理念,历经多城巡回赛的层层选拔,汇聚了全国顶尖的AI创新力量。
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赵刚在会后接受采访时,特别点名表扬了树德中学的项目。他表示:“树德团队深耕AI教育实践,其研发的‘树德号智能体’模型表现突出,既彰显了扎实的基本功,更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赵刚院士点名表扬“树德号智能体”) 工业和信息化部王江平副部长在题为《AI赋能工业应用要优先推进高价值场景》的专题分享中强调,AI赋能要优先选择高价值场景突破,而教育,正是人工智能技术最具社会价值和民生意义的应用领域之一。“树德号智能体”聚焦因材施教和人机协同教学,探索大规模个性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完美契合了这一发展方向,其获奖正是其实践价值的最佳证明。
>>>探索未来教育新范式 树德中学自2019年起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形成特色育人模式,而“树德号智能体”是该校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项目,为全国首个基础教育校级智能体。它并非单一的技术demo(注:产品原型、演示或展示),而是构建了“教学准备-课堂实施-课后辅导-教学研究”全流程支持体系,旨在落地“助教-助学-助评”的智能化应用,探索大规模因材施教和人机协同教学的有效途径。
(↑“树德号智能体”支持“教学准备-课堂实施-课后辅导-教学研究”全流程) 秉持 “整全育人、智能驱动” 的指导理念,“树德号智能体”采取分步实施、学科试点、种子先行的策略,逐步覆盖各个学科。比如在如三星堆人文类智能体《星堆智韵》系列之《祭司归来》融创课程中,学生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沉浸式体验跨越千年的数字文化奇境;与思政学科共同呈现的融创课例《修本草纲目》,曾在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获评“典型课例”最高荣誉。
自2024年11月20日正式发布以来,“树德号智能体”在业界广受好评,堪称“拿奖拿到手软”:今年5月,“树德号智能体”教育案例被2025全球人工智能大会收录;7月,树德中学入选教育部全国第一批智能研修平台规模化应用领航培育校,“树德号智能体”赋能基础教育的两个案例同时荣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教育论坛“智能教育在中国”优秀案例;8月,“树德号智能体”再被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评为优秀案例……
(↑“树德号智能体”+学科号启动现场)
>>>推广“树德号”系列创新成果 据悉,“树德号智能体”赋能基础教育的两个案例,分别联动了树德实验高级中学和树德协进中学,并应用于英语作文智能批改和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教学。今年新成立的树德实验高级中学,还依托“树德号智能体”构建了“创谷-AI”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体系,在刚刚落幕的2025年成都树德中学教育集团、四川省基础教育“网链共享计划”成都树德中学教学联盟主题活动中受到多方关注。
为响应教育部构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的政策要求、落实教育强国使命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树德中学大中小人工智能教育一体化读本近日也已启动编写,将以“数据、算法、算力”为核心,贯穿全学段教学逻辑,推动教育理念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
(↑树德中学新书《整全育人》,对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融合也进行了总结) “不仅让学生掌握AI技术,更要培育其科技素养与社会责任。”树德中学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科创教育改革,支持更多学子投身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探索,持续打磨“树德号”系列创新成果。 (据成都树德中学和“树德人工智能”官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