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50|评论: 0

重庆忠县:“公司+协会”模式破解农村供水管护难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21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农村饮水安全是民生之基、福祉之本。在山地丘陵占比达 90% 的重庆忠县,山高水低的自然格局曾让农村供水管护面临行业监管难、运行管护难、服务保障难的 三难困境。如今,当地创新推出县级统管平台公司+农村供水协会模式,构建起 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协会搭桥、用户参与的管护新格局,不仅实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6.5%、县域统管率100%的亮眼成绩,更打通了山区农村供水管护的最后一公里,为全国农村水利民生工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筑牢组织根基,让供水管护有人管。农村供水管护的关键在人,难点在基层力量薄弱。忠县的破局之道,始于一张覆盖全县的组织网络。通过成立县级农村供水协会,在29个乡镇(街道)设立分会,构建“1个县级协会+N个乡镇分会体系,将平台公司、受益村集体、村级管水员纳入其中,实现282个会员单位覆盖所有行政村。同时,创新选举+选派理事会组建模式,平台公司选派副总经理参与协同指导,通过公司推荐+协会聘用选拔本地化管水员,再以一对一结对帮带提升技能。如今,20名专职管理人员、200余名管水员组成的队伍,让曾经没人管的农村供水工程有了专属守护者
拓宽筹资渠道,让供水管护 有钱管。资金短缺是农村供水管护的拦路虎,忠县通过三方合力破解资金难题。在用户端,推行基本水费+计量水费两部制水价,既引导节约用水,又稳定经费来源,水费收缴率保持95%以上;在企业端,平台公司从村级总表水费中让利不超过20%,年均补贴约230万元,为末级管网维护注入活水;在政府端,县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600万元维修养护资金,重点补贴高扬程、长距离抽水区域。三方联动下,年均超400万元的管护资金,让农村供水工程摆脱没钱修、没钱管的困境,实现良性运转。
创新运行机制,让供水管护有力管。权责不清、响应迟缓曾是忠县农村供水的痛点,如今通过机制创新实现高效管。一方面,明晰前端专业化、末端属地化权责:平台公司负责水厂制水与总表前设施,协会管理总表后至入户表前管护与纠纷调解,用水户承担入户表后维护,责任链条无缝衔接。另一方面,建立双向快响与考核激励机制:平台公司与协会联动,2024 年解决350余条用户诉求;将人口覆盖率、水质达标率等指标与管护经费挂钩,绩效浮动最高15%,激发管护积极性。更值得关注的是,村级管网漏损率下降约8个百分点,突发事件处置时间从8小时缩短至3小时,管护效能显著提升。
强化数字赋能,让供水管护有效管。在智慧水利发展浪潮下,忠县以科技为笔,绘就精准管护新图景。依托数字重庆・农村供水保障平台,安装2.6万块智能水表、30余套监测设备,集成水量、水压、水质数据,打造供水一张图,推动管理从人防技防转变。同时,构建主管部门指导、企业主管、协会参与培训体系,累计培训管水员260余人次,再通过行业监管+群众监督+社会评价三维监督,公开运营数据、挂钩补贴资金,形成监测评价反馈提升闭环。如今,用户诉求响应率、纠纷调解成功率达 99.8%,群众用水获得感持续增强。
三难困境到四管成效,忠县公司+协会模式的实践证明,农村供水管护既要政府主导的大格局,也要企业运营的专业性,更需群众参与的接地气。这种将制度创新、科技赋能、民生需求深度融合的探索,不仅守护了山区群众的水龙头,更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水利建设提供了宝贵范本。期待更多地区借鉴忠县经验,让清澈活水滋润更多乡村,为民生幸福筑牢水利根基。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