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19|评论: 0

一张老照片,与一场跨越二十四年的邛窑守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28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张老照片,与一场跨越二十四年的邛窑守望
                                                                                                                                 向丽琴
当八宝山的哀乐送别中国文博界一代宗师耿宝昌先生时,千里之外的四川邛崃,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的“窑工人家”墙上,一张被时光浸染的老照片,见证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追思。这张摄于二十四年前的照片,像一座无形的桥梁,连接着一位学者与一方窑火之间割舍不断的情缘。对我而言,这座桥梁也连通了过往与当下,让我与照片内外的诸位老师,因邛窑而结下的情谊,在二十四年的光阴里沉淀、生根。
一、 定格:2001年的老照片
这张老照片,定格在2001年4月。
时年近八旬的耿宝昌先生端坐中央,专注地端详一件邛窑器物。前排侧身的是古陶瓷收藏家成勇,目光中满是期待;后排左侧是时任四川省文物局长的梁旭仲。而在照片右上角,那个青涩的身影,正是二十四年前初入职场的我——那时还是邛崃广播电视台电台编辑部的一名记者,奉命为这场盛会录音。
那年春天,中国邛窑陶瓷科技考古研讨会在邛崃召开。这次盛会确立了邛窑在中国陶瓷从陶向瓷转化过程中的开创性地位,改写了中国陶瓷史。朱清时、俞伟超、李知宴、李家治、陈显双、秦大树、王莉英……这些如星辰般闪亮的名字,不仅点亮了我对邛窑的认知,更让我对新闻职业有了全新的理解。
从那时起,我更加坚定地扎根一线。如今回想,这份执着既是为了探寻邛窑千年窑火生生不息的秘密,也是为了与那些被邛窑精神照亮的心灵相遇。后来,我因一次次对邛崃文化的采访报道,有幸与尚崇伟、李旭葵、刘昱诸位老师相识、相知,从工作之交逐渐成为挚友乃至忘年交。这份情谊,恰是邛窑文化魅力所衍生出的、温暖我个人生命的宝贵财富。
二、 缘起:一个电话与一场追思
2025年11月15日,在成都参加文友雅集、并与文君吟诵社的丽娟母女和洪霞母女在一起的我,活动间隙接到了老朋友尚崇伟老师的电话。电话那头,他的声音低沉而动情,他提起了“窑工人家”墙上那张我与耿老同框的老照片,感慨万千。我们正在电话两端为这定格了二十四年的缘分而唏嘘时,他随后告知耿老与世长辞的消息,让这份感慨瞬间化为了沉痛的哀思。随后的第二通电话里,我清晰地听见他声音里的哽咽与遗憾——因故不能亲往北京送别。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触动。
“我们就在窑工人家举行追思会,与北京遥相呼应。”我轻声提议。
“好,就这么定了。”尚老师毫不犹豫。
计划随即改变。我们一行五人顾不上吃晚饭,在洪霞的稳妥驾驶下,提前结束行程从成都返回邛崃。途中,我们联系了81岁的李旭葵老师。这位我敬重的文史前辈,一听说此事便慨然应允。到邛崃时已经夜幕降临,我们接上李老师直奔窑工人家。那一晚,窑工人家的灯光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温暖,我和李旭葵、尚崇伟两位老师围坐商议追思事宜。全程见证的丽娟母女、洪霞母女安静陪伴在侧,空气中弥漫着超越时空的庄重。
与此同时,在数百公里外的遂宁开会的刘昱老师得知追思会的消息后,连夜赶回成都,为耿老撰写祭文直至凌晨三点。这位对邛窑一往情深的收藏家,也是我因邛窑采访而结识的良师益友,第二天早早赶往邛崃担起了追思会主持的重任。
三、守望:一群人的邛窑情缘
尚崇伟、李旭葵、刘昱……这些名字,都因邛窑精神而熠熠生辉,也因多年的交往,深深地烙印在我的生命轨迹中。
尚崇伟——窑工人家主理人,窑工出身的他一生痴爱邛窑,被誉为“中国邛窑收藏第一人”。三十余年的坚守,上万件邛窑古陶瓷的收藏,见证着他的执着。正是他的努力,让2001年的盛会得以在邛崃召开。他曾作为邛窑水丞——“天下第一红”的护宝人登上央视《鉴宝》栏目。这件唐代瓷器上的红釉,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烧制成功的高温红釉。“天下第一红”在节目中夺得铜奖后,被故宫博物院借展,成为邛窑的骄傲。
独立完成《邛崃通史》的文史专家李旭葵,在收到尚崇伟送来的《邛窑古陶瓷研究》后深受震撼,立志撰写《邛窑史话》。2017年底,他完成了30万字的手稿。96岁高龄的耿老亲自为这本书题词:“邛窑首创铜红釉水丞”。
朱清时院士见到《邛窑史话》书稿时激动地说:“这本书生动讲述了邛窑陶瓷背后的故事,也是一本难得的陶瓷科普读物。”2018年4月,他题词:“邛窑彩绘瓷,沉睡上千年,一醒惊天下。”
刘昱自1997年开始收藏邛窑器物,至今藏品已达上千件。这位学者型收藏家,亦也是2001年春天那场邛窑盛会的亲历者员。他在2024年清明节和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从不同角度做了两场关于邛窑的专题讲座,引起了景德镇陶瓷大学和青白瓷研究会的关注。业内专家认为,刘昱在邛窑研究上“竖起了一面旗帜”。尽管研究深厚,他却始终谦逊地说自己对邛窑的了解“仅仅只有1%”。
而这份跨越世纪的情缘,最终凝结为两块沉甸甸的牌匾——“窑工人家”与“邛窑遗址博物馆”。这是耿宝昌先生在百岁之际,于疫情期间不顾家人劝阻,亲手为邛窑题写的封笔之作。追思会上,尚崇伟含泪回忆起这段往事:“家人已不敢让他提笔。但他说,邛窑是他一生的情结。”于是,这位世纪老人将他的绝笔,留给了他一生的挚爱。
追思会上,刘昱几度哽咽:“耿老始终心系以邛窑为代表的巴蜀古陶瓷,曾亲临邛窑遗址考察调研,著书立说......特别强调邛窑遗址保护重于开发......耿老的离去,让我们失去了一位可敬的师长,但他深厚的学养和崇高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因邛窑而相聚,因耿老而凝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没有耿老先生当年的鼎力支持,就没有邛窑的今天。邛窑与三星堆、金沙遗址并称为四川三大考古遗址公园,并在2022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耿老先生的托举之功,热爱邛窑的陶瓷人没齿难忘。
四、 传承:从一张照片到无限可能
如今,老照片与绝笔牌匾依旧静默相守,诉说着这段跨越时空的传奇。
翌日的追思会,由十一岁的芮羽朗诵重庆诗人王淋的《邛窑遗址》一诗开启。她清澈的童声在窑工人家回荡,为这场哀思注入了新生代的力量。而特别巧合的是,11月15日和16日,恰是同行的小艺涵公历与农历的生日。在这个纪念逝去与传承文化的特殊日子里,一个孩子的新岁悄然来临,仿佛一个温暖的隐喻。
刘昱老师追思会上的话语仍在耳畔萦绕:“像邛窑这么完整的窑址群落,连景德镇都没有了。这么好的东西不把它保护好、传承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遗憾……”
二十四年前那个春天播下的种子,如今已生根发芽。当年照片中的青涩记者,因邛窑的牵引,不仅成为了这段历史的记录者,更幸运地走进了这群守望者的行列,与他们亦师亦友,共同见证;有母亲用心陪伴的两个小女孩——十一岁的羽羽和八岁的艺涵,她们稚嫩的指尖也触碰到了这段深厚的历史。文化的种子,就这样在新一代的心田里,也在我们因窑火而温暖的情谊中,悄然生长。
从2001年的那张老照片到耿老最后的题字,这二十多年的守望,本身就是一场跨越时空的传承。这传承,在尚崇伟执着的眼神里,在刘昱哽咽的话语中,在李旭葵写下的文字间,在芮羽清澈的朗诵声里,在艺涵于特殊日子里成长的生命轨迹中,也在我们因邛窑而缔结、并将持续下去的情谊里,更在每一个被邛窑之美打动的心灵深处生生不息……
二十四年前的那次“同框”,如今回望,仿佛是历史精心的安排。它不仅是时光的印记,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关于守护,关于传承,关于志同道合者之间的温暖情谊,关于如何让千年的窑火在新时代继续燃烧。当新的窑火再次点燃时,我们知道,有些东西,永远不会在时光中熄灭……
                                                                                                                向丽琴
                                                                      2025年11月25日初稿
                                                                                                      2025年11月28日第八稿

f48d38d7b2b9cfec0503e65505542637.jpg

adbebcfb6bb400eb85e9d59c7cb6e73a.jpg

29f524278805c6d474ecb92a86db28cb.jpg
d17ccd5e25023bd573cceb2043d24697.jpg
432d91fc1bb3f240aad7c7eea8d2cac3.jpg
686f624634a2c9b7fd2e1d633d60572e.jpg
227a343960b47d02765bcb71a936bdba.jpg
d678d9fff223dc1968d939eb32b1bbcd.jpg
e6ec518d42926bc33d040476f9d794d7.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