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38|评论: 1

[本地新闻] 达州:做好成渝经济区“区块”文章

[复制链接]

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1-6-5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达州:工业突出“专”和“配”,生态农业突出“绿”和“鲜”,现代服务业突出“新”和“全”——     在刚刚落幕的第十四届渝洽会上,达州获得空前丰收:签约项目58个,签约总金额166.79亿元,成为此次四川签约项目最多的市州。相比第十三届渝洽会,达州签约项目增长38%、签约金额增长55%。     “丰收来自准确的定位和坚持做好特色文章。”达州给出答案。     2009年10月,四川省政府出台加快“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推进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指导意见,作为四川省唯一整体纳入环渝腹地经济区块的市州,达州紧紧抓住机遇,加速融入成渝经济区。       打造成渝经济区东部配套产业基地     “达州的积极融入,在新兴工业发展上,主要做好‘专’与‘配’两个特色。”达州市委书记焦伟侠就达渝工业对接提出明确路径。所谓“专”,就是发挥达州工业的专、单项优势,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比如达州的天然气化工及新能源产业;所谓“配”,就是为重庆工业当好配角、做好配套,比如为重庆汽车制造业、电子工业配套等等。      5月20日,达州市长何健带队考察了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的长安汽车鱼嘴基地。长安汽车鱼嘴千亿汽车城项目占地1万亩,涵盖以长安汽车总部、研发中心、整车制造、发动机制造、新能源、零部件以及物流中心等。     “长安汽车是重庆工业的排头兵,也是全国的知名品牌。”何健说,依托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达州瞄准清洁能源汽车项目,实现合作共赢大有可为。     目前,达州融入成渝经济区基调已定:在“突出东向、强化西向、开拓南向、加强北向”的开放格局中,将加强与两江新区市场对接,错位发展、配套发展,在农副产品供应、能源供给、汽摩配套、商贸物流协作方面形成优势,打造成渝经济区东部配套产业高地。       当好重庆的“菜篮子”和“米袋子”     “真没想到达州的农产品这么丰富,我们特别喜欢这些绿色健康食品。”5月20日,在渝洽会达州展厅,张晓武看着近百种独具地方特色的产品赞不绝口。     张晓武是重庆一家农产品商贸公司的采购人员。拿着真空包装的旧院黑鸡,他反复察看,还记下了厂家的联系电话。“这黑鸡我晓得,在重庆市场销售得特别好,我们也打算开拓这方面的市场。”     据了解,达州已有21家龙头企业和12家专合组织生产加工的农产品进入重庆市场,每年销到重庆的农产品金额在10亿元左右。     与此同时,重庆带给达州的不仅仅是市场,还有资金和技术。近年来,随着重庆经济转型和产业转移,重庆资本投资达州农业越来越多,目前投资农业的企业达18家,其中农产品加工厂10家,建基地13万亩,较大规模畜禽养殖场3个,总投资约10亿元。天友乳业、重庆黄埔集团、重庆美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重庆郑胖子食品有限公司、大竹顺鑫农业发展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或在达州建厂,或建立农产品基地,推进和带动了达州农业产业化发展,并依托其营销网络将其产品返销到重庆。      “感谢达州市和宣汉县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在这里发展得很好。”5月20日,在重庆举行的宣汉县重点项目推介会上,重庆天友乳业股份公司总经理邱太明由衷地感谢。      早在2007年,邱太明就随企业的扩张步伐来到了达州。目前,该公司年产各类奶制品超过2万吨,其中33%的奶制品都销往重庆。     “达州自古就有饲养奶牛的传统,当初选择落户此地就是看中这里地处大巴山脉,气候和牧草都非常适合养殖奶牛,而达州人的热情推荐更是坚定了我们投资的信心。”邱太明说,“我们正计划再投资数亿元,在未来3至5年内,将公司的奶牛养殖数量由现在的3000头左右增加到两万头,产能将超过10万吨。”     为让农产品更好地融入重庆,焦伟侠提出,要在农业发展上实施“绿”与“鲜”战略,即强调绿色生态农业和鲜活农副畜产品加工,以品牌整合和带动资源开发,推进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强农超对接,构建绿色通道,打造重庆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成渝经济区农畜产品深加工基地,当好重庆的“菜篮子”和“米袋子”。     “目前,达州已经确立了牛肉、奶制品、禽蛋、黄花、食用菌、油菜等6类重点发展的农产品,其中仅禽蛋就将在5年内由现在的年产1万吨增至10万吨。”达州市农办主任何世斌表示,到2012年,全市销往重庆农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5亿元以上。      政府层面对接日趋机制化常态化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达州共接待游客24.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70.86万元,其中来自重庆的游客占了近一半。     达州每年的市外游客人数超过20万,其中70%以上来自重庆。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达州加大对渠县賨人谷、大竹温泉、达县真佛山、宣汉百里峡的开发力度,并力争通过与重庆大都市旅游圈的对接与融合,成为重庆市民的休闲度假基地。     达州在第三产业融入重庆上提出“新”与“全”概念。焦伟侠解释:“新”即补重庆之缺。比如重庆夏季气温高,万源市平均气温比重庆低3—5C,可以作为重庆市民的消暑度假基地;“全”即在服务业发展中,全面融入重庆,把达州的补充优势全面发挥出来,让重庆市民在服务业,尤其在休闲度假方面能够形成青睐达州的“全新格局”。     “达州与重庆山水相连,无论在传统习俗、历史文化、地缘关系、风土人情,还是在经济交往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渊源,未来的合作空间也很广阔。”5月19日,万源市在重庆举行的旅游项目推介会上,重庆市渝中区旅游局局长李裕权对扩大两地的合作与交流前景看好。      当日,万源市与渝中区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双方将从今年起共建“渝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区”,将万源红军文化与重庆红岩文化连成一线。      达州市7个县(市、区),就有5个与重庆毗邻;210国道、318国道,襄渝铁路、达万铁路、达渝高速公路、渠江航运,把达州与重庆两地紧紧相连。两地的经济协作、文化交流和民间交往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两地交往日益频繁,达州作为重庆经济协作区的成员,引进重庆的投资额迅速增长。      政府层面对接日趋机制化常态化。一是设立对接重庆的联络机构;二是建立定期互访制度,县级主要领导定期赴重庆大企业、大集团拜访、座谈;三是经常到重庆开展“赴渝招商活动”,让更多重庆人认识达州、走进达州。      谈起达州与重庆的关系,何健表示,有人形容达州“大车跑重庆,小车跑成都”,以后要实现“大车跑重庆,小车也要跑重庆”,也就是政府间也要加强交往,通过两地政府加强交往和联系,搭建平台,促进两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据了解,在劳务输出上,达州也瞄准了重庆这块“大蛋糕”。达州是劳务输出大市,每年劳务输出约160万人,以往都流向东部沿海地区。针对重庆大力发展IT产业,达州对劳务输出政策作出调整,通过建设职业教育园区,针对重庆、达州的产业发展设立教育专业,为重庆订单式培养专业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并把职业院校集中规划建设,努力把达州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职业教育基地。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1-7-19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认真啊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