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陪审趣事(上)
·草茗·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名为“陪审”的文章,讲述自己当陪审员的经历,感到十分亲切。因为本人前些时候也当过一回陪审员,有相似的经历。不同的是我参与的是一件民事案件,在处理上有些不同。现把当时的经过和体会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亨。
在美国已经生活二十多年,应该说对各方面的事情都有些了解。唯独对司法案件这一块,知之甚少,也不太关心。一来自己做的是工程技术方面的事,与司法方面没有关联。二来自己和家庭都秉承行事谨慎,寬人律己的处事原则,没有与别人闹矛盾,要到对薄公堂的地步。所以没有上法院的经验,也不懂司法的程序,基本是个美国的
“法盲
”。偶尔也会了解一下社会上的大案,比如当年的O.J.Simpson刑事案被判无罪,感觉美国的陪审团制度有很大缺陷,不能扶正除邪,伸张正义,所以不想介入这类事情。
去年圣诞节前夕,收到当地法院的传票,要我在年后的一月十日,去参加陪审员甄选。过去二十年来,也有收到过此类传票,每次都会在“不够资格
(Disqualification)”
栏目里,选
“我没有足够的英语知识
(IdonothavesufficientknowledgeoftheEnglishlanguage)”
,
然后将传票寄回去了事。但是这次的传票上没有这句话,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句:“我不说或不懂英语
(IdonotspeakorunderstandtheEnglishlanguage)”。这就让我很犯难,在美国生活工作二十多年,说自己“不说或不懂英语”,谁相信呢?但是,我不用这一条,又如何推脱这门差事呢?正在为难时,太座在一旁劝道,法院大概就是要堵住像你这样的漏网之鱼,才改成这样的。抱平常心吧,去见识见识美国的司法,是件好事。太座的话一言九鼎,合情合理,我只好遵命。
接下来就细读传票内容,这才知道,接到传票的人除了有
“不够资格”请求外,还有
“延后请求
(PostponementRequest)”或“免除请求
(Requesttobeexcused)”。法院是站在人道的立场,一方面相信大家都愿意来尽陪审员的义务,另方面也考虑到各人的具体情况,给予宽容。而在安排上,充分发挥网络高科技的优点,让每个侯选人可以凭传票上面的号码到法院网站注册,进入个人的网页,了解法院的安排,因为它每日都会更新的。当然,对于不能或不便上网的侯选人,
也有专线电话,让他们每日下午五点钟后,打电话了解自己的安排。我从一月九日起,每日下午五点钟后,就上网查看。结果都是没有安排,要我等侯第二天指示。一直到十二日,才通知我说,明天前去甄选。
一月十三日,先给公司的老闆发个邮件,请假去Juryduty。然后开车到地区法院报到。按传票上开的地址,那里是个大会堂,
叫JuryAssembly。里面坐着许多人,
大家都很安静,有的在看书,有的在悄悄地交谈,有的在低声讲电话。我目数一下,座位约有一百个,陆续都坐满了。后排还有人站着,估计有一百二十多人。八点整,进来两位工作人员,先向大家介绍一下陪审员的义务,工作内容,甄选程序等等,然后开始办理signUp。要求大家挨个把传票的票根交上去,同时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传票上的姓名地址近期有无变化,二是你有否在联邦单位工作(根据规定,这些人不参加地方的陪审员工作),三是你家距法院有多远(将来一旦选上了,会按此给你行车补贴)。
SignUp是第一轮筛选,大约有二十个人离开。剩下一百人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到法院的第三号法庭。法官已经端坐在审判桌后,下面有一个秘书,一个速记员和一个法警。原告席和被告席也都坐着人。一百人将法庭塞的满满的,连法官左边的陪审团的席位都坐满了人。不过法庭极其安静,有一种肃穆庄重的气氛。
法官首先打破寂静,向大家问好,感谢大家百忙中还抽空到这里尽义务。他介绍了自己的姓名及团队人员,为了安全起见,我就不一一列名啦。这是一位看上去有七十多岁的老人,身着黑袍,内露白色衬杉配红色领带,面色红润,精神抖擞,慈眉善目,给人一种信任感。他简单介绍了美国陪审团制度和历史,充满信心地说,这是民主社会最好的系统。虽然它偶有小瑕疵,但它有自愈的功能,毕竟是疵不遮玉的。
法官说,我们这个案子,大概需要三周的时间。我知道三周时间每天来这里不容易,如果确实有困难,可以请求“延后(requesttodefer)”。
因为不熟悉法律上的词汇,法庭又不许带字典,法官的话只能靠猜。我猜法官的意思是,陪审员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你如果这次有困难,法官就给“延后”到下一次。下一次有多久,没准,
也许一个月,也许三个月。而参加过一次陪审员,按规定,在以后十二个月内是不会被征召的。这时,候选人中陆续有人站起来,走到法官对面。法警马上推出带有话筒的活动发言台,人们开始申请defer。各人申请的理由不同,比如,有个小业主说天天上法院,自己生意会受影响;有个女孩家里亲人刚去世,心情不好;有个人说所在公司不付陪审员补贴,收入会下降;还有个人说,太太出差,家有孩子拖累不能来,等等。法官每听一个申请,都会发点同情的议论,然后,礼貌地请他们离去。有个人很搞笑,说他和家庭原先准备上个月出去度假,因为工作的关系拖延到下周才能走,已经花了几百元改机票,他不想再花钱改日程啦。法官问度假地在哪里,他面带痛苦地说,哎呀,一个可怕的地方--夏威夷!惹的哄堂大笑。法官也幽默的地说,为了你的家庭和孩子,本法庭也不得不作出一个可怕的命令:你必须离开这里,Rightnow!随后又一次哄堂大笑。
经过第二轮筛选,法庭里还有六七十人。法官开始严肃起来,打开投影机,向大家介绍案情。简单而言,是因为一场大雨,造成一位房客家被淹,房客状告房主,要求赔偿损失。法官介绍原被告及双方的律师。他们也分别站起来跟大家打招呼。为了方便,以下就用A和B代表原被告。我打量一下,A君约有六十来岁,面色黝黑,有点像印度或中东人后裔,而A律师则是典型的美国人。B君和太太都是美国人,而B律师是位女士,从名字看像是欧州人,尖鼻子尖下巴,特像
“HarryPotter”里的巫师。我一边打量一边感叹,不就是房间遭点水嘛,值得这么闹腾?不仅双方请律师,还要惊动法官大人,更要咱们百十号人屁颠儿地来闹腾,搞这么大的阵仗!
此时,法官又说话了,我们先随机选十八个人,其中十二人坐上陪审席,另外六人坐在第一排作为候补。助理开始报名,十八人鱼贯上台坐好。法官要求各人介绍自己,姓名,职业,家庭住址,婚姻状况,有无子女,多大年龄,等等。接着法官会问,有没有上法院打过官司,是刑事还是民事,原告还是被告,什么情况,输赢如何,有无经历过类似房客与房主的官司,等等。对于有过官司经历的人,你自己觉得你的经历对本案有没有影响。有人说没有,有人说有。对说有影响的,法官就说谢谢,请他离去。然后侯补席的人顺序填入陪审席,助理再挑新人进入候补席。新人再自我介绍并接受法官询问。
第三轮筛选后,又少掉十几个人。原来满满的法庭,开始显出空挡。我的心里也开始矛盾起来。原本不想来,后来是推不掉,奉太座旨意才来。本想在前两轮混混,找个理由被淘汰算了,但好奇心驱使,又让我错过机会。现在只好再坚持一下,看看后面还有什么节目,也不枉到此一游吧。正在胡思乱想,法官发话,要双方律师向陪审员和候补人提问题。原来大家在自我介绍和法官提问时,AB律师都没闲着,记了一大本。只见A律师,翻着前面的笔记,寻出他想问的人,开始发问。这些问题听起来还是属于一般聊天性问题,比如有人有打官司经历的,他会问到在哪个法庭,有否请律师,律师是谁,法官是谁,等等。B律师接下来也是这样,没有特定的话题,好象只是通过对话来了解你个人。比如AB律师都问过,平常看不看新闻,看什么频道的新闻,度假去过什么地方,最喜欢什么地方,等等。其实,事后想想,他们都是专业人才,通过对话就知道什么人对原告有利,什么人对被告有利,由此决定是否要留人。果然,接下来,法官就请律师选人,一场原被告的攻防战开始了。A律师点了5号陪审员离开,侯补人刚填补5号位,B律师马上再点此候补人离开。同时也对其他陪审员大开杀戒,一时间,陪审席是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好不热闹!侯补席的人员告缺,马上秘书又点六位新人上,他们再经历同样的程序:自我介绍,法官询问,律师对话,候补席等侯,填补到陪审席上,等待律师们裁决。
第四轮筛选充满着硝烟火药味,也是最刺激的。我暗自在想,如果自己到坐到台上,不知会是什么结果。正当跃跃欲试之际,忽然听到助理念我的名字,由于我没有英文名字,用的是汉语拼音,美国人念起来有点怪怪的,一下把大家听楞了,两位律师都盯住我,好象在问:这是何方神圣?
我站了起来,嘴里答着Yes,大步走到台前,心里念道:吾乃神州程咬金是也!一下坐到候补席4号位。法官叫我自报家门,又问了一些问题。最后问道,你觉得你的经历对本案有没有影响?我答有。请说。英文不够好,怕听不懂,影响判断。众人都笑起来-这算什么经历嘛。法官说,你愿意当陪审员吗?如果我当时说不,那此文就结束了,没有“且听下回分解
”。可看到两个律师乱删乱砍的,心里不服气,虽然不太愿意当,但是,总不能还没与他们交手就自动退出吧。所以我说,法官大人,我想当,我现在很想当。此话一出,大家又都笑起来,气氛也轻松许多。法官也笑着说,我也要你留下来。至于英文,你在工作和生活中,比如商店买东西,会有沟通困难吗?我答没有。法官说,那就行。其实司法的术语和法则,那是专业人士的东西。做陪审员,我只需要你们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正常判断能力就够了。接着,法官要律师对新人提问。不知是不是法官对我说的话起作用的缘故,AB律师对我都很客气。A律师只是问我是怎么来美国的,过去做过什么工作,来美后又曾做过什么。我都一一回答。他满意地点头让我过关。B律师更干脆,一句“Nomorequestion”,直接让我PASS。至此之后,从侯补4到候补3,从候补3到侯补2,从候补2到候补1,最后从候补1到陪审11号,我一直稳稳当当,不管周围走马灯怎么转,我撑到最后尘埃落定。
这里要介绍一下陪审席位,在3号法庭,它在法官的左侧,是两排阶梯形座位。后排从左开始是1号,前排从左开始是7号。也就是6号和12号靠近听众席。不过,在它们旁边,还有两个座位,是给候补人的。实际上,共有十四位入选,陪审员,前十二位是正式的,后两位是候补的。在本案审理过程中,3号和10号都因个人因素中途退出,两位候补全都填补转正了。还有个情况,法官也指出,陪审席位也有在法官右侧的,但是不管在左或在右,按法院的规定,原告席一定是靠近陪审团的。对刑事案件,检察管也一定是靠近陪审席位的。
这场陪审员甄选的车轮大战终于在第二天中午结束。当所有陪审员和候补人都坐定了,再看听众席,大概只剩下十几个人了。法官特别走下位,来到他们面前,向他们致谢,感谢他们花了一天半的时间到法庭尽义务,希望他们下次能有机会被选上。全体人员也在法官的带领下,以热烈的掌声欢送他们离去。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