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专家告诉记者,10年来我国观测条件最好的月全食将于10日上演。届时,只要天气晴朗,我国几乎所有地区都能欣赏到一轮“红月亮”高挂夜空的迷人景象。
从食既到生光,全食时间有51分钟
据介绍,这次月全食是继2001年1月10日之后,我国观测条件最好的一次月全食。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说,之所以说观测条件好,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几乎全境可以观测到此次月全食,这也是本次月全食最大的特点;二是月全食发生时间适合我国公众观测,可以欣赏到整个月全食发生的过程。
一次月全食有初亏、食既、生光、复圆等几个重要时间点。本次月全食的初亏为北京时间12月10日20时45分,食既为10日22时06分,生光时刻为10日22时57分,复圆则发生在11日0时17分。其中,食既到生光为全食阶段,这意味着,对于观测者而言最精彩的全食时间有51分钟。
中国天文学会理事、南开大学教授苏宜介绍说,“本次月食发生的时间,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都非常利于观测,不仅持续时间较长,而且当天恰逢周六,又是发生在上半夜,再加上冬季晴天率高、大气透明度好。如果当地天气好,可以清晰地看到月食的全过程。”
月全食时,为什么月亮呈暗红色?
月食这一天象是如何发生的?
王思潮介绍说,地球在背着太阳的一面有一条阴影,月球在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有时会进入地球的阴影中,地球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线,月食就形成了。如果月球整个进入地球的影子,发生的就是月全食。
发生月食的条件是月球必须位于地球的背日方向(地影所在的方向)。这在一个朔望月内,只有逢“望”的日期,才有可能。因此,月食总是发生在满月的时候。当然,大多数望日不发生月食。这是因为要发生月食的天象,还须日月的黄纬相等(或相近)。
月全食时,月亮并不会完全消失,而会呈现暗红色。这是为什么?
王思潮解释说,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颜色的光线混合成的。当太阳光经过地球上的大气层被折射到地球背后影子里去的时候,它们都受到大气层中极其微小的大气分子的散射和吸收。
黄、绿、蓝、靛、紫等色的光波比较短,在大气中受到的散射影响比较大,它们大部分都向四面八方散射掉了;红色的光线波长比较长,受散射影响不大,可以通过大气层穿透出去,折射到躲在地球影子后面的月亮上。所以,在月全食时,公众看到的月亮是暗红色的。
专家支招拍摄“月食葫芦串”
观看月全食,最好能使用小型天文望远镜。有兴趣的公众可到各地天文学会或天文馆、科技馆进行观测。另外,上海天文台、中国科普网等将对本次月全食进行视频或网络直播,有兴趣的公众可以关注。
专家建议,爱好天文摄影的公众,不妨提前准备好相机迎接这次月全食。拍摄时最好使用焦距长一点的镜头,用三脚架固定相机,通过快门线,适当加大曝光时间。如能选取一些有特色的背景物,比如高塔、古建筑等,将更有观赏价值。
而要想拍摄“月食葫芦串”,就需选用能连续在同一幅画面中多次曝光的相机和广角镜头,并准备好三脚架来固定相机,事先计算好多长时间(通常15分钟—20分钟)拍一次,就可以拍到了。
据介绍,今年是我国的月全食高发年,共有两次月全食,分别在6月16日和12月10日上演。但今年以后,2012年—2017年,我国公众仅能欣赏到两次月全食天象,它们分别发生在2014年10月8日和2015年4月4日。
不过,2018年我国将迎来又一次月全食高发年。与今年一样,这一年里我国公众也可以欣赏到两次月全食,分别发生在1月31日和7月28日。
(综合新华社及本报记者王伟健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