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中看到, 汶川:在关注中变得中高傲这篇帖子,突然心生感慨,随手写下一些感受,希望汶川干部能体谅全国人民的心情。
一个真实的故事,2008年512地震后,因为从成都到汶川的道路完全中断,汶川成为孤城,我和同事从成都绕道1000多公里,从甘孜经马尔康进入汶川城区,一路穿越,惊心动魄。在古尔沟镇前后,由于遇到余震,无法前进,在停车等待道路抢通期间,搭载了几个人一起赶回汶川的家,一位女商人,一位县政法委书记,还有一位团委副书记。这位团委副书记,后来成了映秀镇的党委副书记,他的名字叫蔡代敏。
从红叶电站到汶川县城,乱石成堆,满目凄凉,滚石不断,最终,虽然我的车后窗被滚石砸破,我们还是安全进入了汶川县城。
按说,一次穿越,一天的时间,已经算是生死之交。可是,这位蔡代敏书记后来的表现却实在让人心寒。
2009年512,我带队,带着国新办安排的全国50家网络媒体的记者重返映秀采访,再次见到了这位蔡书记。
蔡书记长胖了,好胖,从一个矍瘦青年,变成一发福官员,我差点认不出来了。而这一年,却是灾后重建最艰辛的一年,这么艰辛的一年,是什么让一个第一线的干部长那么胖?
蔡书记不认识人了,经过我再三“热情巴结”,诉说友情,还是热脸贴上冷屁股。
蔡书记不想动了,疲惫了,虽然是组织上安排他来接待采访团,可我们这位灾区的书记,懒得动了,是的,记者见多了,领导见多了,懒得介绍了,对付下,应付下,打发你们这些家伙快快走吧,中央电视台的,新华社的老子见多了。
再后来,在牛眠沟口,我请求坐在丰田越野车里的蔡书记送送大家上堰塞湖去看看,被其默然拒绝。地位不同,我请不动了啊。不得以,记者们只好自己租车,或者徒步爬行,上到车程不到10分钟的地震爆发点堰塞湖进行拍照和摄影。
危难之时,我们没有拒载,我们超载,7个人连同整车的物资,压着乱石在跑,冒着生命危险,带他回到汶川家园,重建之日,蔡书记坐在崭新的丰田越野车里,连一脚油门都不愿意为朋友踩一下。
结论,这位汶川高傲的干部,可能就是被全国人民惯坏了,宠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