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寿龙
四川省什邡市昨天叫停了引发巨大争议的钼铜项目。该项目于6月29日举行开工典礼,根据微博上的信息以及部分媒体的报道,连日来,由于担心该项目将对环境产生恶劣影响,当地大批群众上街示威,希望当地政府能够叫停项目,其间一些民众与维持秩序的警察发生了肢体冲突。但随着什邡市政府的迅速叫停,此事件得到了相当快速的处理。然而,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蔓延扩大的过程,仍需要我们的反思。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例由粗放型招商引资导致的群体性事件。此前大连的PX项目及一些地方的垃圾焚烧项目,都曾引发当地群众强烈不满,有的甚至导致事态升级。在类似招商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优先关心增加当地经济总量,对企业环评放低标准,就这些项目给人民生活以及心理的影响没有足够考量,对一些涉及生态威胁的项目提前许诺,甚至“帮助”企业在审批时过关。这些粗放型招商项目一开始就埋下了社会危机的伏笔。
很多情况下,一些政府官员往往会存有侥幸心理,以为社会不同意见很容易克服,有的甚至认为,百姓不会觉察,或者即使察觉也不会有反对,更不会采取激烈的维权行动。这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屡屡因粗放型项目陷于非常被动的境地。
其实地方政府为何不反过来想想,如果招商引资一开始就把环境生态因素视为基本门槛,很多争议项目就不会那么容易提上议程。这也正是坚持服务型政府,又做到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
另一方面,如何与老百姓进行有效沟通,也是当前不少基层政府急需提升的能力。没有有效的沟通,政府公信力就会打上大大的问号。此次钼铜项目是一个典型例子。有报道称,钼铜项目可以做到零污染、零排放和循环利用,如果属实,地方政府应早一些拿出具体的工作数据分析,请相关权威专家向百姓阐明原委,解释清楚,让老百姓去权衡、选择与理解,那样,相信结果会好得多。如果政府在重大项目中不把老百姓的满意度作为执政能力的衡量标准,类似事件很可能将来还会在某些地方重复发生。
涉及环境生态的重大项目,在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是一件敏感的事。美国、日本、欧洲都曾频繁出现过因反对涉及环境生态项目上马的大型游行示威,对此,一些舆论大可不必将此次什邡事件上纲上线。
但即使这样,也不能轻视这次官民摩擦,尤其要注意在化解摩擦的执法进程中,尽可能地避免强力执法,否则有可能把简单的摩擦上升为严重冲突,伤及我党与政府的形象。其实,只要政府做得对,老百姓肯定是支持政府的,多做一些沟通,效果就会很明显。我去过不少基层,有些地方政府推出“马上就办”的服务,增加政府官员与民沟通、为民解忧的经验和能力,这些经验很值得借鉴。▲(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