榉溪---字库之乡
九龙闲人
A、字库的相关知识
一、 什么是字库
惜字塔,亦称为惜字楼、惜字宫、焚字库、焚纸楼。台湾多称圣迹亭,四川称字库、文风塔、文峰塔,客家地区称敬字亭。与用於烧金银纸的金炉不同,惜字塔是用於烧毁书有文字的纸张的地方,是古人“敬惜字纸”理念的体现之一。塔龛中多供奉仓颉、文昌、孔圣等神位,并配以相应的楹联、吉祥图案等,别致精巧。从外观看,具有不同风格与造型,大多采用六角柱体或八柱体,也有的建成简朴的四柱体。塔身通常有一小孔,或方、或圆或倒U形,字纸便从这里投入。塔顶及塔身装饰风格各异,大都雕梁画栋,特色突出;有的则非常古朴,青砖碧瓦,未加更多修饰。
二、字库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字库塔始建于宋代,到元明清时已经相当普及了。
三、字库的来历
宋时,王沂公之父爱惜字纸,见地上有遗弃的,就拾起焚烧,便是落在粪秽中的,他毕竟设法取将起来,用水洗净,或投之长流水中,或候烘晒干了,用火焚过。如此行之多年,不知收拾净了万万千千的字纸。一日,妻有娠将产,忽梦孔圣人来分付道:“汝家爱惜字纸,阴功甚大。我已奏过上帝,遣弟子曾参来生汝家,使汝家富贵非常。”梦后果生一儿,因感梦中之语,就取名为王曾。后来连中三元,官封沂国公。
宋朝一代中三元的,止得三人:是宋庠、冯京与这王曾,可不是最希罕的科名了!谁知内中这一个,不过是惜字纸积来的福,岂非人人做得的事?受科举制度影响,古人认为文字是神圣和崇高的,写在纸上的文字,不能随意亵渎。即使是废字纸,也必须诚心敬意地烧掉。《二刻拍案》卷一开篇诗曰“世间字纸藏经同,见者须当付火中。或置长流清净处,自然福禄永无穷”。
四、字库的位置
惜字塔通常建造於场镇街口、书院寺庙之内、道路桥梁旁边。有些大户人家亦在自家院内,或祠堂附近建有惜字塔。武平城北李氏宗亲理事会2004年3月编修的《李氏族谱》中记载,清朝中期李氏先祖已有敬字惜纸的风尚,“居恒敬惜字纸,拾即焚炉,其崇文爱士,已见一斑”,而且经常性地到县试考场捡拾字纸,“每值县试,必亲送子弟入校场,后提筐至各号拾字纸焚于库内,其敬惜字纸如此。”。有些塔龛中供奉仓颉、文昌、孔圣等神位,并配以相应的楹联与吉祥图案。
五、字库的载体功能
1、文字发明者仓颉的庙宇。
惜字宫是供奉传说中的汉字发明者仓颉的庙宇。焚化字纸,别有字库。古时出于敬惜字纸的风俗,中国很多地方均建有一种类似亭或塔的炉体,用来焚烧字纸,通称为“惜字亭”,四川多称为“字库”或者“惜字宫”。嘉庆《四川通志•祠庙》说:“惜字宫,古禹庙也,前殿祀仓颉,中殿礼禹王。”
随着历史的演进,惜字宫逐渐成为供奉传说中的汉字发明者仓颉的庙宇。仓颉为黄帝时代的史官,是文字的创造者,被尊称为“制字先师” 。世人对仓颉的贡献心存感念,于是衍生出爱惜文字、敬重字纸、不随意丢弃有文字的字纸等风俗习惯。仓颉在古时候,我国历来有自然神崇拜的渊源,先人对文字的敬畏,最早源于仓颉造字的传说。相传黄帝史官仓颉造字时出现了“天雨栗,鬼夜哭”、“龙乃潜藏”等惊天动地的奇观,这样的故事寓意着文字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深远意义。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独特习俗———“敬天惜字”。
老一辈认为文字极具灵性,是很神圣的,即使是废弃的字纸,也不能轻慢,必须在字库塔中焚烧“过化存神”。
当然,现在的字库也仅仅是历史的一个见证了,也没有人去使用字库了,即使有人把字纸在字库里“羽化成蝶”,那也是一个仪式,一种祭奠。
2、文人图腾崇拜载体
“字库”——一个年代久远的名字,也是一个年代久远的文人图腾崇拜载体。今天看来已经再难烟火袅袅,难有昔日的鼎盛了。但是作为一种即将消失的历史见证物,我们已经很难再看到。而今天在这里看到,虽然字库塔里没有了灰烬,也没有了燃烧后的余温,但是透过那塔身的小孔,仿佛看到了曾经文人们焚烧字纸时的虔诚,那似乎是对文字的一种崇拜,对文字这一传承文明载体的一种尊崇。这也许就是“字库塔”存在的最初原因吧?
古人爱惜字纸,其实是对字纸所负载的文化顶礼膜拜。人们认为,文字是“古圣贤心迹”,因此字纸不可秽用,而应该“羽化成蝶”,而糟蹋字纸会得罪神灵,受到惩罚并祸及子孙;更有甚者,轻贱字纸会瞎眼睛,秽用字纸还会生疮害病等。其实这样的尊崇应该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对整个中国文字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不得不说是中国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正因为这样的一种尊崇,继而上升到了一种独特的礼仪文化,对文字和文化的一种礼仪,而字库塔就是这礼仪文化中的一个凝固的符号。
3、科举入仕的功利思想载体
在儒教治国、科举取士的的古代,字库显然还掺杂着古人求取功名的功利主义思想。随着科举考试的盛行,“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深入人心,字库塔也就逐渐演变为一种祈福的载体。人们将它设在衙门、书院,有的设在寺庙、街口、乡间地头,还有些大户人家设在自家花园中,供上仓颉、文昌帝君、孔圣人等文神之位,希望得到庇佑而金榜题名。但是在中国以儒家文化为先导的主流意识中,这样固化的思想也是很正常的。也可以这样的理解,是从另一种道德的角度来约束和引导了人们的思维,发展为应该对字纸的尊重,其实也就是对文化的一种尊崇。从而也推动了字库文化的发展,捍卫了字库的千年存在。
B、从家族人文历史解读榉溪字库之乡
一、 榉溪字库的地方家族性
闲人深入解读榉溪现成四座字库,发现每座字库背手都存在一个地方性与家族性。如从家族性来命名的话,“九龙一号字库”可以命名为“榉溪陈氏字库”;二号字库可以命名为“榉溪寇氏字库”;三号字库可以命名“榉溪蒲氏字库”,四号字库可以命名“榉溪任氏字库”。
这是因为,每座字库首先座落在某姓家族的旧地盘上,一般临近某姓祠或场镇。比如简单的问,这个字库是谁修的?当地人都可回答,是我们姓陈的人姓的;或我们姓蒲的人修的。参见字库的序或捐款名单也可印证此说。修字库基本上可以界定为家族性、祠堂性的全族大举动,而非某一两人的私人行为。
二、榉溪字库的客家性
字库在客家人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在四川,每个客家居住地都建有字库塔。传说客家人从不乱丢乱处理有字的纸,而是将有字的纸集中起来在字库塔进行烧毁。否则就是对文字、对文化的不尊重。于是,焚烧字纸就变得非常的郑重,不但有专门的礼仪,还建有专门的场所和设施,于是“字库塔”就应运而生,也就成了古人专门修建来焚烧字纸的小型建筑。
榉溪的姓氏很多,为什么只发现四姓有字库,而其它族姓哪怕传说中也没有建过字库,不知是否可以推论,榉溪已发现字库的陈、寇、蒲、任的四姓,就是客家人?基本上查得已经知陈、寇、蒲、任多是明初是湖广填川入川,是不是就为客家人,还待进一步考证。
三、榉溪字库的风水性
介于对字库的“功利思想”的了解,不难得出。家族祠堂修字库的目的就是一、培养本地文风,尊重文字与知识。二、培育本地风水,祈求本族多出人才。古人的风水思想与意识,不用说,是很浓厚的。风水本身带着浓重的“利已与功利思想”。请风水师来看看本地风水,看怎么才能多出人才、家族兴旺这样的简单动机,今天也是相通与可以理解的。而“修塔设亭”是风水师常见的弥补风水的常用手法。故假设风水师说,本地该修一字库,就会人才辈出,改变风水的话,旧时族长肯定是会举全族之力而进行此工程的。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闲人可以解读出,九龙一号字库的正门是正对着陈家庵的庙门的(一说陈家庵曾有安佛与九龙陈氏的总祠堂),九龙二号字库也有传说“宝塔座南面北,座落在船笔山前,又称船背山,与玉楼山隔岸相望,相传在此建一宝塔,象征着船的篙杆。”
而风水是否能改造与有利于家族人才辈出,见仁见智,就不多讨论。但在风水思想指导下而建筑的字库,就留存在九龙的田间地头。
201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