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001|评论: 18

[原创] 坚决反对掠夺西部资源!危害西部生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8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是东部向西部掠夺资源!什么西电东输,南水北调!不是我们反对核电站,只是更不适合四川的自然环境,一旦出事,盆地内没有几个人跑得脱!!他们恶性开发造成的资源严重短缺现在又想把他们的开发成本与风险,转嫁到我们头上!他们利用国家政策的不公平富了,我们有什么?除了一些百年隐患!!坚决反对!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3-12-8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cctv新闻联播报道,中国华能集团要上市了,上市圈钱了,圈来的钱干什么?来开发西部的水电,天,绝啊,空手道!谁说是日本人发明的空手道?????????

发表于 2003-12-9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盗版/还是有道理哦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03-12-9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顶。

发表于 2003-12-9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部永远穷的开始。

发表于 2003-12-9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晚报讯刚被列入世界遗产的怒江上可能要建13座电站,这引起全国的关注,国内不少专家纷纷反对,强烈呼吁“保护最后的生态河流,保护世界遗产”。昨天,我市10所高校学生联名开展“反对开发怒江”签名活动,在校园引起很大反响。


  据悉,《怒江中下游流域水电规划报告》今年8月通过有关部门评审。该报告规划以松塔和马吉为龙头水库,丙中洛、鹿马登、福贡、碧江、亚碧罗、泸水、六库、石头寨、赛格、岩桑树和光坡等梯级组成的两库十三级开发方案,年发电量1029.6亿千瓦时。


  昨天,记者就此采访了云南有关部门。怒江自治州计委一位负责人说:“水电开发的方案已经定下来了。顺利的话,怒江上游投资11亿元的六库电站将于今年底开工。”怒江州委办公室和州交通局称:“我们已开始修建一条通向大坝的公路。”


  四川外语学院环保协会会长谭秋萍同学,代表我市10个高校社团发出呼吁:电站在为地方带来大量钞票的同时,可能破坏怒江生态,“我们希望保留怒江这条原始生态河流,不要进行大规模水利开发;希望政府听取各方面专家和公众的意见,不只用单一的经济价值取向来决策,要考虑社会的、自然的、生态的多方面因素;希望全国,全社会为怒江人民的脱贫致富献计献策,出钱出力,帮助怒江人民摆脱贫困。”


  重庆绿色志愿者联合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把大学生的呼吁送到有关部门。(记者 刘邦云)

小姐是这样等生意的

小姐是这样等生意的

发表于 2003-12-10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部大开发,就是开发我们的这些资源啊,用来支持东部。好持续拉动所谓的GDP高速增长。
问题是,中央会把大后方放在眼里吗??
真正要考虑的还是东北经济

发表于 2003-12-10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有道理!!!帮到顶
发表于 2003-12-10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水/无聊/欢迎

发表于 2003-12-10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地人一百个愿意修呀!!你们这样反对,还不是为了一点私心,象成都等历史文化名城为什么要修那么多的现代化工程,不保护一下吗?发现了那么多的古文化遗址,将整个城市的现代建筑都拆除来考古保护,好不好?

发表于 2003-12-10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有道理!!

发表于 2003-12-10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合理开发,反对破坏资源!!!!!!!!!!!!!!!!!!!!!!!!!!!!

发表于 2003-12-11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修与不修,其实决定权在当政者,专家们最有发言权,但没有决定权,君不见当年修三门峡大坝时的情形吗?历史教训多多。

发表于 2003-12-11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核电站为什么北京不修?上海不建?我们来垫背?四川的自然条件太不适合建亥电!危险太大!

发表于 2003-12-11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同意/同意[em02][em02][em12][em12]

发表于 2013-10-9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乡的山河啊!
用一生也歌唱不够。
我的歌儿越唱越美,
而我家乡的山河却日渐丑陋。

杜甫曾说“国破山河在”,
而今国家富强山河竟已破败。
到处都高举“打造”的旗号,
其实以打劫的方式掠夺资源危害生态。


发表于 2013-10-9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部开发与杂文创作及其它
——在兰州全国杂文界第二十届年会上发言
                               ●岩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杂文界朋友们:
您们好!首先我们应该万分感激甘肃省杂文学会、甘肃经济日报社竭尽全力为我们提供这次机会,使“全国杂文组织联谊会第二十届年会暨西部大开发与繁荣杂文创作研讨会”能在兰州如期召开,而且盛况空前!
三十多年前,我曾在青海空军格尔木场站当过六年兵,曾匆匆经过贵地兰州,那时只知道它是一座工业城市,看到的是擎天烟窗和滚滚浓烟。今天一看,真可谓是换了人间。兰州的变化,只能用日新月异、翻天覆地来形容。
所以,当我第二次来到这里,真是感慨万千!想要说的话犹如滚滚黄河之波涛。然而,面对来自全国这么多的专家、学者、杂文界的大腕,我若是班门弄斧,岂不让人笑掉大牙。同时,由于自已才疏学浅,如果说出来的话全是空话、废话、没有多少知识含量的套话,不是白白耽误别人的宝贵时间?按鲁迅的话说,那叫“谋财害命”。特别是听了徐惟诚部长(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作的主题讲话,如醍壶灌顶使我茅塞顿开。徐惟诚部长那妙语连珠、充满哲理,以许多小故事寓意大道理,将西部大开发与繁荣杂文创作结合得水乳交融,讲得诗意盎然、妙趣横生。让人有一种“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怯懦感,接着几位杂文大家和报刊名编言简意赅的发言,就更让我进一步理解了什么叫高山仰止。真是不来大西北,不知道什么叫地大物博;不见大师,不知道何为天高地厚?
但是,既然大会安排了我发言,我还是诚慌诚恐地说几句吧。既然这次杂文年会的主题是“西部大开发与繁荣杂文创作”相联系,那么我就对“西部大开发”谈点儿个人不成熟的看法:首先,我忠心拥护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因为开发西部是缩小东、西部之间的距离,“西部大开发”是努力加快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个人认为:只要在不污染水资源、不破坏现有植被、不毒化空气的前提下,西部大开发就应该充分挖掘它的潜能,发挥它幅员辽阔的优势,让它的资源最大限度可持续性地为大西北人民服务,以达到东西南北齐发展、全国人民共富裕的目标。
只是,但愿“西部大开发”,千万别畸变成“西部大糟蹋”,一轰而上地将这一片圣洁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像地震和海啸那样,瞬间破坏贻尽。重走许多工业化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因为对于我们西部来说,发展循环经济乃是实现经济社会追赶型增长的内在要求。实现追赶型增长,缩小西部与沿海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含量、高生态含量,彻底摒弃过去那条拼资源、拼劳力、拼消耗、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再说,这条老路绝对是行不通的。一方面,是由于我们西部无法承受牺牲环境的高额代价。我们西部生态环境已经十分脆弱,根本就没有能力在破坏之后再“恢复元气”;而且我们西部经济落后,财力匮乏,一旦陷入被破坏和被污染的泥沼,将无力自拔。比如,像青海高原的那一泓不可多得,更不可再生的“青海湖”,曾经有人利令智昏投巨资搞什么游轮,真要是让这些人搞成功了,钱被那些黑心老板赚去了,而这一湾人间奇迹之圣湖,从此就成了人欲横流的臭水湖;而且由于我们这个时代所造的孳,成了世世代代、子子孙孙再也洗不净、赎不回的罪恶!
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西部的资源存量和环境容量都难以继续支撑在“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模式下的快速增长。坚持以生态化来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大力发展以生态化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是我们西部大开发唯一正确的选择。
“西部大开发”是否会变成“西部大糟蹋”,并非我多余的担忧。因为,在某些地方某些官员的心目中,他们追求的只是在任职期间的政绩工程,所谓的GDP。因此,在他们眼里:只要经济上去了,哪怕天上不飞鸟;只要赚到钱,不顾废了田;只要政绩秀,不管河水臭;只要元宝,不要环保。
我的故乡曾经是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河里鱼虾跃、岸上人欢笑的鱼米之乡,更是我童年的伊旬园。六、七十年代,村民们可以用水桶直接从河里挑水回家饮用;八十年代当地一股淘金热,一河流水浊如泥,别说直接饮用,就是浣衣、洗菜都不成了,在那河里洗澡,简直犹如在尿桶里荡萝卜;从河里爬上岸一看,全身就像是一管饱醮浓墨的毛笔,污渍斑斑,又臭又痒。村民只好家家自打压水井。这些年上游办起了所谓的“外资”企业和淘沙捞石的沙石公司,甚至还办有国家严令禁止的“五小企业”小型造纸厂,地下水遭到严重污染,自家打的压水井里的水饮用之后,各种怪病层出不穷。一条世世代代清澈见底,哺育滋润沿河两岸人民休养生息的母亲河,从此被物欲横流糟蹋成了化粪池、排污沟。
我们这些写杂文的,有时确实不识相得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总想以那副瘦骨嶙峋的肩膀来承担道义,总想用手中的那管秃笔“指点江山”为人类的生存环境鼓与呼!
杂文,虽然在一些人的眼里难登大雅之堂,甚至各地的文联都不屑吸纳它。可是这种文体、文风,人民群众(或说弱势群体)却很喜欢它,有时碰巧某些领导也偶尔瞧它一眼,对一些不平之事感同身受,拍案而起。所以,我的那篇《问渠哪得毒如许?为有源头污水来!》的杂文,被登转载在《人民政协报》和《中国文化报》上之后,竟然引起国家环保局的高度重视,很快就给省、市、县环保局通电追询,迫使当地政府在极短时间内强行关闭了那家被所谓的“全民招商”招来的小型造纸厂。有人对我调侃地说“一篇小杂文,拯救了一条河!”划得来。
我的另一篇《古樟吟》的杂文:反映我的故乡在偏远的山村,村前有一条奔腾不息的西宁河。祖先在村口种了许多树,有枫香树、楮树、柘子树和樟树等,可谓林荫深处有人家。千百年过去了,村前那几棵古樟仍繁茂茁壮。我每次回去都怀着虔诚的敬意对它们顶礼膜拜。
这几年先后有不少外地人要出高价来买它们,说是这些树都没空心,能雕刻很大很大的菩萨。村里人说:这事我们作不了主,要问在县城工作的岩某某。于是隔三差四就有人找到我,并诱之以利说:只要你同意卖这些古樟,几千块钱的好处费现在就给你。我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即回去召集全村的父老乡亲把事情挑明了说:各位父老乡亲,不是我卡住不让你们卖这几棵古樟,而是我们这个村子少不得这些树。你们当中有许多比我年长辈份高的,应该比我更清楚,每当洪水入庄,狂风进村,不是它们首当其冲,保护了我们这个村庄吗?所以,保护这些树木不是哪一个人的事,应该是大家的事。
再说,把这鲜活挺拔的树砍倒卖给人家雕什么木菩萨,这不是放着“活神不敬而拜死木头”吗?我以《古樟吟》为题写成散文随笔,先后刊登转载在市、省、国家级报刊上,引起市、县林业公安部门的高度重视,很快就为这些古樟挂起了“千年古树,人人保护。毁坏此树,严厉惩处。”的护身符,从此再没有人打它们的主意了。以上这两篇杂文,算是起到了“立竿见影、药到病除”的作用。
在这次全国第二十届杂文年会上,甘肃省人大副主任杜颖女士说得好,她说:“杂文代表社会的良心,杂文是民意的晴雨表,杂文是社会监督的重要手段。并希望广大杂文家把善的动机和好的效果统一起来,把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笔结合起来,把满腔的热情和冷峻的观察结合起来。”她还在讲话中说到杂文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话、贴近群众。
这些年,我正是遵照以上原则创作我的杂文。去年,江西省杂文学会编辑出版《南酸枣丛书》第三套会员作品专集,我有幸忝列其中。于是,将这几年来所发表的800余篇杂文按“通知”要求“以近期创作为主” 遴选出80余篇,因限于篇幅,只能入选40余篇,其中自己比较满意或读者反响较好的大概只有10余篇。集子分为《朝话夕食》、《正常不正常》、《反腐与抗战》、《蚂蝗的吻》等4小辑。共印1000册,出版社只给了我570册,买到今年初还剩几十本。正月初三、初四,我和我爱人到县城桥头去摆地摊卖我的《朝话夕食》。没想到,两个上午竟然买掉了45本,这也是我第一次推销自己,所以在旁边挂了一块类似王婆卖瓜式的“广告”牌子,上书:
岩泉签名售书
《朝话夕食》是我的第一本杂文集,好看不好看?自己不说了不算。
内容:抨击官场腐败现象、鞭挞社会丑恶行为、关注人类生存环境、颂扬人间真善美。
文风:语言尖刻、文笔犀利、嫉恶如仇、四面出击;
领导不爱、同僚不理、惟有百姓、视为知己。
百姓,虽然是弱势群体,像默默无闻的苍茫大地。
而我正是地下涌动的岩泉,地上生长的玫瑰。
价格:今日卖八元,将来无穷价。因为——
它刻露一个时代,缩微了一幅国画。


发表于 2013-10-9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部开发与杂文创作及其它
——在兰州全国杂文界第二十届年会上发言
                               ●岩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杂文界朋友们:
您们好!首先我们应该万分感激甘肃省杂文学会、甘肃经济日报社竭尽全力为我们提供这次机会,使“全国杂文组织联谊会第二十届年会暨西部大开发与繁荣杂文创作研讨会”能在兰州如期召开,而且盛况空前!
三十多年前,我曾在青海空军格尔木场站当过六年兵,曾匆匆经过贵地兰州,那时只知道它是一座工业城市,看到的是擎天烟窗和滚滚浓烟。今天一看,真可谓是换了人间。兰州的变化,只能用日新月异、翻天覆地来形容。
所以,当我第二次来到这里,真是感慨万千!想要说的话犹如滚滚黄河之波涛。然而,面对来自全国这么多的专家、学者、杂文界的大腕,我若是班门弄斧,岂不让人笑掉大牙。同时,由于自已才疏学浅,如果说出来的话全是空话、废话、没有多少知识含量的套话,不是白白耽误别人的宝贵时间?按鲁迅的话说,那叫“谋财害命”。特别是听了徐惟诚部长(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作的主题讲话,如醍壶灌顶使我茅塞顿开。徐惟诚部长那妙语连珠、充满哲理,以许多小故事寓意大道理,将西部大开发与繁荣杂文创作结合得水乳交融,讲得诗意盎然、妙趣横生。让人有一种“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怯懦感,接着几位杂文大家和报刊名编言简意赅的发言,就更让我进一步理解了什么叫高山仰止。真是不来大西北,不知道什么叫地大物博;不见大师,不知道何为天高地厚?
但是,既然大会安排了我发言,我还是诚慌诚恐地说几句吧。既然这次杂文年会的主题是“西部大开发与繁荣杂文创作”相联系,那么我就对“西部大开发”谈点儿个人不成熟的看法:首先,我忠心拥护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因为开发西部是缩小东、西部之间的距离,“西部大开发”是努力加快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个人认为:只要在不污染水资源、不破坏现有植被、不毒化空气的前提下,西部大开发就应该充分挖掘它的潜能,发挥它幅员辽阔的优势,让它的资源最大限度可持续性地为大西北人民服务,以达到东西南北齐发展、全国人民共富裕的目标。
只是,但愿“西部大开发”,千万别畸变成“西部大糟蹋”,一轰而上地将这一片圣洁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像地震和海啸那样,瞬间破坏贻尽。重走许多工业化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因为对于我们西部来说,发展循环经济乃是实现经济社会追赶型增长的内在要求。实现追赶型增长,缩小西部与沿海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含量、高生态含量,彻底摒弃过去那条拼资源、拼劳力、拼消耗、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再说,这条老路绝对是行不通的。一方面,是由于我们西部无法承受牺牲环境的高额代价。我们西部生态环境已经十分脆弱,根本就没有能力在破坏之后再“恢复元气”;而且我们西部经济落后,财力匮乏,一旦陷入被破坏和被污染的泥沼,将无力自拔。比如,像青海高原的那一泓不可多得,更不可再生的“青海湖”,曾经有人利令智昏投巨资搞什么游轮,真要是让这些人搞成功了,钱被那些黑心老板赚去了,而这一湾人间奇迹之圣湖,从此就成了人欲横流的臭水湖;而且由于我们这个时代所造的孳,成了世世代代、子子孙孙再也洗不净、赎不回的罪恶!
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西部的资源存量和环境容量都难以继续支撑在“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模式下的快速增长。坚持以生态化来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大力发展以生态化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是我们西部大开发唯一正确的选择。
“西部大开发”是否会变成“西部大糟蹋”,并非我多余的担忧。因为,在某些地方某些官员的心目中,他们追求的只是在任职期间的政绩工程,所谓的GDP。因此,在他们眼里:只要经济上去了,哪怕天上不飞鸟;只要赚到钱,不顾废了田;只要政绩秀,不管河水臭;只要元宝,不要环保。
我的故乡曾经是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河里鱼虾跃、岸上人欢笑的鱼米之乡,更是我童年的伊旬园。六、七十年代,村民们可以用水桶直接从河里挑水回家饮用;八十年代当地一股淘金热,一河流水浊如泥,别说直接饮用,就是浣衣、洗菜都不成了,在那河里洗澡,简直犹如在尿桶里荡萝卜;从河里爬上岸一看,全身就像是一管饱醮浓墨的毛笔,污渍斑斑,又臭又痒。村民只好家家自打压水井。这些年上游办起了所谓的“外资”企业和淘沙捞石的沙石公司,甚至还办有国家严令禁止的“五小企业”小型造纸厂,地下水遭到严重污染,自家打的压水井里的水饮用之后,各种怪病层出不穷。一条世世代代清澈见底,哺育滋润沿河两岸人民休养生息的母亲河,从此被物欲横流糟蹋成了化粪池、排污沟。
我们这些写杂文的,有时确实不识相得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总想以那副瘦骨嶙峋的肩膀来承担道义,总想用手中的那管秃笔“指点江山”为人类的生存环境鼓与呼!
杂文,虽然在一些人的眼里难登大雅之堂,甚至各地的文联都不屑吸纳它。可是这种文体、文风,人民群众(或说弱势群体)却很喜欢它,有时碰巧某些领导也偶尔瞧它一眼,对一些不平之事感同身受,拍案而起。所以,我的那篇《问渠哪得毒如许?为有源头污水来!》的杂文,被登转载在《人民政协报》和《中国文化报》上之后,竟然引起国家环保局的高度重视,很快就给省、市、县环保局通电追询,迫使当地政府在极短时间内强行关闭了那家被所谓的“全民招商”招来的小型造纸厂。有人对我调侃地说“一篇小杂文,拯救了一条河!”划得来。
我的另一篇《古樟吟》的杂文:反映我的故乡在偏远的山村,村前有一条奔腾不息的西宁河。祖先在村口种了许多树,有枫香树、楮树、柘子树和樟树等,可谓林荫深处有人家。千百年过去了,村前那几棵古樟仍繁茂茁壮。我每次回去都怀着虔诚的敬意对它们顶礼膜拜。
这几年先后有不少外地人要出高价来买它们,说是这些树都没空心,能雕刻很大很大的菩萨。村里人说:这事我们作不了主,要问在县城工作的岩某某。于是隔三差四就有人找到我,并诱之以利说:只要你同意卖这些古樟,几千块钱的好处费现在就给你。我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即回去召集全村的父老乡亲把事情挑明了说:各位父老乡亲,不是我卡住不让你们卖这几棵古樟,而是我们这个村子少不得这些树。你们当中有许多比我年长辈份高的,应该比我更清楚,每当洪水入庄,狂风进村,不是它们首当其冲,保护了我们这个村庄吗?所以,保护这些树木不是哪一个人的事,应该是大家的事。
再说,把这鲜活挺拔的树砍倒卖给人家雕什么木菩萨,这不是放着“活神不敬而拜死木头”吗?我以《古樟吟》为题写成散文随笔,先后刊登转载在市、省、国家级报刊上,引起市、县林业公安部门的高度重视,很快就为这些古樟挂起了“千年古树,人人保护。毁坏此树,严厉惩处。”的护身符,从此再没有人打它们的主意了。以上这两篇杂文,算是起到了“立竿见影、药到病除”的作用。
在这次全国第二十届杂文年会上,甘肃省人大副主任杜颖女士说得好,她说:“杂文代表社会的良心,杂文是民意的晴雨表,杂文是社会监督的重要手段。并希望广大杂文家把善的动机和好的效果统一起来,把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笔结合起来,把满腔的热情和冷峻的观察结合起来。”她还在讲话中说到杂文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话、贴近群众。
这些年,我正是遵照以上原则创作我的杂文。去年,江西省杂文学会编辑出版《南酸枣丛书》第三套会员作品专集,我有幸忝列其中。于是,将这几年来所发表的800余篇杂文按“通知”要求“以近期创作为主” 遴选出80余篇,因限于篇幅,只能入选40余篇,其中自己比较满意或读者反响较好的大概只有10余篇。集子分为《朝话夕食》、《正常不正常》、《反腐与抗战》、《蚂蝗的吻》等4小辑。共印1000册,出版社只给了我570册,买到今年初还剩几十本。正月初三、初四,我和我爱人到县城桥头去摆地摊卖我的《朝话夕食》。没想到,两个上午竟然买掉了45本,这也是我第一次推销自己,所以在旁边挂了一块类似王婆卖瓜式的“广告”牌子,上书:
岩泉签名售书
《朝话夕食》是我的第一本杂文集,好看不好看?自己不说了不算。
内容:抨击官场腐败现象、鞭挞社会丑恶行为、关注人类生存环境、颂扬人间真善美。
文风:语言尖刻、文笔犀利、嫉恶如仇、四面出击;
领导不爱、同僚不理、惟有百姓、视为知己。
百姓,虽然是弱势群体,像默默无闻的苍茫大地。
而我正是地下涌动的岩泉,地上生长的玫瑰。
价格:今日卖八元,将来无穷价。因为——
   它刻露一个时代,缩微了一幅国画。

发表于 2013-10-9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