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72|评论: 1

[推荐]光绪御笔匾藏在冕宁振声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1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冕宁县宏模乡的文家屯,背负公鹅山,门迎安宁河,是个青山环抱,碧水萦绕的秀美村庄。文家屯田土平旷膏腴,人杰地灵,主要居民为大明洪武年间移民宁番卫(冕宁县)的开国元勋宁河王邓愈的后裔。

  垂髫之年时,常听祖辈们谈起族里出过一个叫“邓军民”的大官。祖父说,“光绪爷”在邓全忠母亲诞辰时曾赐一块金字匾来贺寿,那匾就装在我们小队保管室的粮仓壁板内。村中耆老们总是乐道于这块匾,常常不无得意地宣称,“大清朝”的官儿,甭管有多大,只要路过咱们文家屯,都得“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因为那匾是“见官大一级”。

  1990年,我们小队的保管室在冕宁县文管所的支持下,又恢复旧观,成为邓氏宗祠,且在大门门楣上嵌了“振声宗祠”的花岗石匾。那块神秘的“光绪爷赐的”匾也被髹漆一新,挂在大殿的最显眼处。

 



  “宣威介寿”匾为赤金朱底长方形木质横匾,通长238厘米,宽90厘米,厚4厘米,虽久历风雨,不失当年风采。匾文“宣威介寿”四个赤金大字严谨工整,朴厚庄严,铁画银钩,骨气端翔,每字约1.5平方尺,为瓦壳錾式鎏金阴文。匾左右两边各一行鎏金阳文款识:右为“大清光绪十八年季夏月望日穀旦”,左为“陕甘督标协中军副府邓全忠之母杨氏立”。匾中央近上沿处为正方形阳刻鎏金套边玉玺篆文,文曰:“光绪御笔之宝”。玉玺篆文下方有“御赐”两个工楷鎏金阳文。据此确认玉玺篆文为万几宸翰之宝,“宣威介寿”四字为光绪帝御笔真迹。

  从《左宗棠全集》和清光绪年间辑录的《冕宁县志》等史料中查知出身草莽的邓全忠历任甘肃总兵、固原提督、甘州提督,累官至总理闽军营务处。清代于重要省分设提督,统辖全省水陆各军,为地方武职之最高者(从一品)。清光绪年间的记名提督多达八千员之众,而实缺提督全国仅十余员。邓全忠是实缺提督,且为官两任。提督亦尊称为“军门”,叔爷老辈们没有太多的文化,所以“邓军门”便讹传成“邓军民”了。“介寿”即“祝寿”之意,语出《诗经》:“比为春酒,以介眉寿”。

  那么,御匾上所刻“陕甘督标协中军副府”又是多大的官儿呢?《甘肃新通志》第十五卷《职官志、职官考》四十七页载:“邓全忠,四川人,光绪十一年署陕甘督标中军副将”。可见,御匾上的“陕甘督标协中军副府”与《甘肃新通志》中的“陕甘督标中军副将”为同一职务。按清朝军制,总督统辖的绿营兵叫做督标,督标的统兵官叫做督标中军,由副将充任。照此说来,邓全忠在光绪十八年(1892)的陕甘两省军界中,地位仅次于陕甘总督,而实际统领两省境内所有绿营兵,有类于今天的兰州军区司令员。也许正因为邓全忠重兵在握,雄镇西北,威权赫奕,所以当其母寿诞时,光绪帝才欣然命笔,亲洒宸翰,写下“宣威介寿”匾以示恩宠优渥。

  在“破四旧”风声正紧的时候,文家屯邓氏族人假借装粮仓壁板的巧妙方式,将光绪御笔匾暗镶其内,使其得以品相完好地流传至今,既保护了国家的珍贵文物,又为子孙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历史遗产,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举。

  迄今为止,光绪御笔匾在振声宗祠这座具有141年历史的古建筑中已被完好地珍藏了116年。

  本文来源:凉山新闻网_www.ls666.com  文章作者:陈云庚


  查看原文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8-7-31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甘陕总督,是个肥缺!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