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75|评论: 0

台巴子和大陆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2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沈泽玮 (2009-03-21)

  台湾“新闻局”驻多伦多新闻组长疑似用笔名,在网上发表不当言论,引发轩然大波。他自我调侃是“高级外省人”,称台湾人是“台巴子”、“倭寇”、叫台湾是“鬼岛”。

  这些字眼听来阶级意识相当强烈,不必等到年底县市长选举,台湾社会敏感的族群议题很快又被挑了起来。舆论铺天盖地而来,多日讨论这位名叫郭冠英的驻外人员的言行,连投放在陈水扁身上的注意力也暂时被抢走。

  看到新闻报道,笔者的第一个疑问是:“什么是台巴子?”

  从字面上解读,直觉是乡巴佬、下里巴人。网上维基百科说,台巴子是上海对台湾人较常用的贬称,意为来自台湾的乡下人(乡巴佬),不同语境下也包含凯子、傻瓜、吝啬之意。网上资料也说,实际生活中,上海市民对台巴子的分辨主要源自语言,通常那些说闽南话,或普通话(华语)中有明显台湾国语发音特征的都会被认为是台巴子。

  不过,事隔几天,资深媒体人阮大方在报上刊登文章说,台巴子不是什么辱词。

  他说,是民进党立法委员管碧玲(揭发这起事件的人)误会了。台巴子一词,是大陆沿海城市民间对台胞的通称,原词是“台霸子”,霸子有大哥的意思,后来因各地方言发音不同误传,成了台巴子!所以,没有侮辱台湾人的意思。

  台巴子的语境还真是难懂,不过不管它的原意是不是辱词,从台湾舆论的反应可以判断,台湾人已普遍认定,这就是骂人的话。

  语言的使用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经过某种生活及文化上的洗刷和沉淀,确实可能变得和原味不一样,这并不出奇。

  就像台湾市面上有一种青菜叫“大陆妹”,笔者初知道时,就吓了一跳。即使两岸有什么恩怨,也不需要把人家吃下肚吧?

  以前旅行时,还不知道台湾有这种菜,在这里工作时才像发现新大陆那样发现了“大陆妹”,心里就一直想尝尝。

  有那么一次机会,和同事到办公室附近的小吃店去吃干面,外加一碗青菜汤,老板娘问:“大陆妹?还是菠菜?”

  我喊了一声“大陆妹”,感觉怪怪的,不过转头看周围的人,大家埋头吃面,一切正常。大概这个词对台湾人来说,已不含贬义,纯粹只是一道菜名。

  “大陆妹”送上桌,我咬了一口,好失望,不就是生菜吗?感觉脆脆、碎碎的,不会错,就是生菜。

  上网查了一下,生菜怎么被台湾人叫作“大陆妹”?

  有报道说,这种菜便宜又好吃,是南部农民私下在2001年从大陆引进的。因为叶片翠绿相当好看,而且吃起来香甜脆嫩,在不知其原名下,就把它叫做大陆妹,因为当时全台扫黄抓了不少偷渡来台淘金的大陆妹。

  还有一说法是,初上市时,许多消费者不知这是什么菜,听闻菜贩说菜来自大陆,有些人以它色泽翠绿,油油亮亮,触摸叶面觉得质感“幼绵绵”,还可以挑幼嫩的,所以就叫它“大陆妹”。

  “大陆妹”多便宜?据知,到菜市去抓五棵,大约只要新台币20元(约一新元)。

  就这样,带点歧视意味的“大陆妹”被台湾人吃了八年。吃久了,“大陆妹”竟也理所当然的成了菜名。就不知道陆客来到他们魂萦梦牵的宝岛,听到“大陆妹”这道菜时,会是一番什么滋味?

  当然,目前大陆客还不准以自由行的方式来台游玩,出手阔绰的富贵团来到,吃的不是饕餮盛宴,就是地道台湾小吃,应该也没有机会见到自己的姐妹。

  在两岸人员频繁往来的互动过程中,各自的惯用语多少都会脱口而出。大陆妹、台巴子,这些称呼到底含不含贬义,大概不只说的人说了算,听的人感受如何更重要。

  相隔近六十年,两个社会的人民在台湾再次接触,文化激荡肯定少不了,估计需要长时间磨合和适应。可以因了解而靠得更近,也可以因了解而离得更远。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